第五卷 急行軍
第86章 中國工程院

第七個醫藥衛生學部。
打個比方的話,愛因斯坦研究出E=MC^2的質能方程,這是基礎科學。
當然參會的還有已確定的中科院院長郭沫若。
1939年,發現鈾235吸收中子會裂變反應,並且裂變過程中產生質量虧損,這可以說是應用科學,有時候也被歸類為基礎研究。
「唐院長、唐部長,」身旁坐的是郭沫若,「工程院拐走了很多能幹的人啊。」
與1994年成立的中國工程院一樣,工程院不下轄實體科研單位,常設機構只有辦公廳和戰略諮詢中心。
常乾坤:「那我還是現場壓陣,不,觀摩。」
也有一些是真牛人,比如趙忠堯、錢三強、李四光、侯德榜。然後這些真牛人全被唐華拐去幹活了。
侯德榜,世界首次突破汽提法全循環尿素生產線,並且投入量產。
唐華:「是否兼職不影響他們在中科院發揮作用的。工程院沒有實體科研單位,成立工程院、工程學部,就是每年召集起來開一兩次會。很鬆散。」
本來唐華的建議是中國工程院比中國科學院晚半個月成立,6月中旬。
「宇稱不守恆理論」,額,雖然是非常牛的理論,但目前還打不開什麼應用方向的道路。
以後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有誰炸刺兒,唐華分分鐘去鎮壓了。甚至不用唐華,趙忠堯都能把他們給鎮壓了。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致敬「響尾蛇」的霹靂-1研製可費勁了,導引頭紅外接收平面把王大衍折磨得要死,氣動舵面把112B廠折磨得要死,火控計算機把張爵折磨得打電話向唐華求援。
郭沫若:「現在你同時兼任兩院學部委員的有你、趙忠堯、錢三強。另外,李四光上周跟我說要在中科院,結果昨天打電話跟我說他也想試試科學院和工程院一肩挑……」
T系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
嗯——還是用語謹慎一點,盡量不要群傷——民國時期中央研究院的數理化基礎學科的院士,有一些是挺水的,和民國文科大師差不多。而且這些院士還挺孤傲。https://m.hetubook•com.com
第四個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唐華微笑:「郭院長,我不是在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任了個學部委員嘛。李四光先生最後也選擇了在中科院。……科學院和工程院都是中國科學技術界的頂級學術組織,我們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是應該的。」
這在建國初期的院系調整中也能看出中央重視應用的傾向——基礎科學見長的高校和專業被調整,然後新成立一系列的專門向的工業學院。
現在的工作劃分,中國科學院的學部及下屬的研究所偏重於基礎科學的研究,但也強調,在進行基礎科學研究時,盡量給應用科學的發展「打開一條道路」。
紅旗-2防空導彈就不用那麼多畫面來表現了,1952年的主角是激光制導炸彈,擊斃美騎一師師長用動畫表示,配合實彈打靶的影像。這一年還不忘提一句八一式狙擊步槍。
然後就是紅旗-1防空導彈的研製,試射,1951年5月在戰場發威,展示電影這裏進入了第一個小高潮,也多虧第五次戰役開始時剛好有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紀錄片組在朝鮮,拍下了大量美國飛機被凌空打爆的影像。
進入和平時期,小型收音機、世界第一種量產的錄音機、麥克風……
會議廳降下電影幕布,接下來用小電影來展現1949到1955年中國應用技術和工程學的主要成就。
這些工作都是由戰略諮詢中心召集相應學部的院士,組成討論小組來進行的。
但是郭沫若因為中國工程院成立感到惆悵並不是因為中科院被限制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而是因為唐華把很多能幹的、出彩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划拉走了。
成立大會的時間是1955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組建大會——也就是中科院正式掛牌成立的預定時間是6月1日。
抗美援朝前夕,大連建新公司趕工研製40毫米火箭筒和108毫米山地火箭炮,電影這裏用了工程圖紙動畫模式,一根根線條和-圖-書將40毫米火箭筒輪廓勾勒齊全后,畫面閃成實際裝備,一名戰士操縱火箭筒擊發。
「一個方面是國家工農業建設,科技和工程界必須要解決工、農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和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提高工程建設的技術水平。」
主席表示反對。主席認為工程院的成立的時間要比科學院早,因為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是直接作用於國家建設、工農業發展、國防裝備領域的,一個工程技術突破就是一個工廠甚至是一個產業。
計算機技術的再度重大突破(給大家看看晶元而已,除此之外只有簡單的文字描述,不談技術)。
「各位學部委員,同志們: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熱烈祝賀中國工程院的成立!」
呀,郭老。郭老有意見是正常的,得小心哄著。
在授予工程院學部委員頭銜之後,X小組的三人工作稍微有一些調整。黃坤還是在北京,但將兼任北京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微電子系的教授、副主任。
確實,隊伍愈來愈壯大了。
列別傑夫和妻子、女兒一起來的北京,此刻也喜笑顏開。雖然剛才的宣傳電影提列別傑夫的時候只說「對計算機系統軟體及某國家級重大項目做出了卓越貢獻」,但這已經夠了。
「老列,恭喜。雖然在蘇聯沒能成為院士,但是在中國實現了夢想。」
主席講話。
要說唐華支持不支持郭沫若,那當然是絕對支持。
電影的最後定格在一行字:
1950年2月,T50研製成功,唐華和總會計師在第一台T50面前合影的照片,T50運行的動視頻。
工程院院士兩年一次增選評定。1957年,還會繼續有冒尖的人才被拉進來。
第八個輕紡工程學部。
E=MC^2能推導出核裂變然後出原子彈,這是能給應用科學打開一條道路的基礎科學。
「唐華,殲-5已經在沈飛總裝了,年底就試飛了!」唐華坐下下面觀眾席看會議廳的電影,劉業樓回頭對唐華說道,「你那個飛機發射的打飛機的導彈,別忘了!」
https://www.hetubook•com•com「依我看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在下列兩個方向特別要依靠科學技術。」
唐華笑而不語。
……
「另一個方面是國防建設,我們已經取得了許多成就,但還不能滿足,要繼續向國防現代化的方向行軍,那就要繼續努力,把我們的武器裝備搞好一點。」
中國工程院偏重於應用科學、應用技術/工程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但是,對應用科學進行深入研究,找到事物的本原規律,也是提倡的。
「我們開創了一個時代,並且站在世界的巔峰。」
繼往開來,再創奇迹。
第五個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拿稿子的手還微微發抖。
「工程技術是人類應用科學理論改造和保護自然的實踐結晶,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中起著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當代工程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顯示出巨大的威力。」
老郭既是在他研究的領域做到極致的學者,也是一個革命者。
第三個是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最後還不忘補上設備全部國產化的、操作簡易的小型鋼鐵廠套裝。
第一個是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也就是固體推進劑和發動機用蘇聯的配方,還算順當。
……
「並且藉此機會,向對我國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全體科學技術工作者,表示親切的慰問和崇高的敬意!」
黃坤:「四年之後,我和謝大姐會帶出更多的微電子人才,團隊會愈來愈壯大的。」
不但主席來了,參會的還有劉副主席、李復春、劉鼐、薛木橋,以及聶帥徐帥粟裕葉帥徐光達李刻農劉業樓常乾坤蕭晉光林真。
唐華(擦汗):「今年夏天就要到烏梁素海打靶了!就快了!」
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
TK-2探空火箭首次將人造物體發射到大氣層外。
不但主席定下來中國工程院5月15日成立,而且……主席就坐在主席台上。
畫面一轉,1950年6月的澎湖戰役,圖-2航拍的制導炸彈命中照片剪切靶hetubook.com.com場實彈擊中目標的影像。
「老黃,謝大姐,我們是三劍客,今後也永遠是一個團隊。」唐華、黃坤、謝希德,集成電路X小組的三核心。
比起之前的新聞宣傳,這次工程院成立,一些成果被列為允許展現之列,但還有很多是保密的。
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之前,中科院很多研究所就已存在了,這是因為蔣介石的中央研究院有很多人員和研究所設施遺留在了大陸。
1942~1945年曼哈頓工程,計算出鈾235的臨界質量、計算出中子密度閾值,妥妥的應用科學範疇。
作為革命者,他在1927年,4.12之後申請入黨。作為學者,《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兩書足以開宗立派。
……
今天的講話唐華必須對著稿子念了。
「中國工程院,今天就要正式成立了。」
「在建設實踐中,我國的工程技術在某些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成長起一大批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
陳庚,在漢城輪值了一年,回來當軍事工程學院院長,也到場了,還隨身帶著三個哈軍工出身的工程院第一批學部委員。
工程院下設8個學部,其實是定期召集工程院的學部委員(和這個時候的中科院一致,先叫學部委員,不叫院士)開會的機構。
「成立以工程技術界優秀專家為主體的中國工程院,對肯定工程技術界的業績,提高工程技術界的社會地位,進一步調動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併發揮其整體優勢,加速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戰略諮詢中心是最主要的日常運營機構,它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技術問題組織開展戰略性研究、提供決策諮詢,接受中央、地方或軍隊委託,對重大工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計劃、方案及其實施提供諮詢。
「各位領導,同志們,工程技術界的同僚們,」
紅旗-1之後是「空地電子對抗」,蠻深奧複雜的一個東西,全解析出來怕是太枯燥,而且具體的一些電子對抗技術細節也不想全部公布出來,就用了一些比喻式hetubook.com.com的動畫來描述。同年還有高性能紅外夜視儀,當然其中也不忘穿插S25防空導彈的指令系統和火控計算機的研製。
第六個農學部。
開會前主席還順便透漏了一句,工程院成立他來「捧場」,中科院成立總理帶隊去捧場。
第二個是材料工程學部,全稱是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除了黃坤、謝希德、列別傑夫,被收入首屆學部委員的還有錢學森、密碼學家王永俊、上海計算機所的王守珏、長春光電的王大衍、112B廠的陸孝彭……錢學森、陸孝彭是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其他都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設計出槍式和內爆式原子彈然後往廣島和長崎各丟一個,這就是應用技術與工程技術範疇。
還好,唐華把趙忠堯和錢三強還給了郭沫若,以雙重學部委員的身份。李四光考慮再三,最後一刻決定呆在中科院。
……
……
還有李濟琛和蔡廷鍇,嗯不能忘記工程院院長是源自民革的……(大霧)
鋼鐵工業,葉渚沛突破氧氣頂吹轉爐鍊鋼,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發揚愛國主義和艱苦奮鬥精神,努力提高應用科學、工程技術的水平,提高設計和施工能力,完成了大批重點裝備、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其中一部分裝備和工程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國家建設和生產力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過去兩年一直在策劃的、準備工作悄無聲息、但還是沒法保持低調的中國工程院,籌建工作進入到了成立大會這一環節。
謝希德因為丈夫工作調動到了上海的生物研究所,唐華順勢就打報告在復旦大學也成立了一個微電子系,謝希德是教授、系主任。夫妻倆就可以一起到上海工作了。
既然李四光去了中科院,黃汲清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工程院。
基於超級計算機的有限元地質模擬(太過先進不能直接展示超算),李四光在山東渤海區找到大型油田(已經確定9月份公布消息了,這裡在座都是大領導和院士,提前四個月透露是可以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