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邁出第一步
第48章 NASA破防了!

……
克里特會議開完,蘇聯就向蘇伊士運河空運了兩飛機的桶裝油漆,蘇聯空降兵趕緊給自己的各種車輛補刷上UN的白色標記。
7月7日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全城宵禁,荷槍實彈的士兵強行把摩洛哥方城居住的一千多平民攆走。7月10日夜,以軍趁著月黑風高,轟隆轟隆,幾天之內就把這片古城區拆平了。
現在從黑海突然運出一枚長征-15,這下NASA破防,參議員和總統也破防了。
這馬蜂窩捅得還真是時候。
戈蘭高地、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各派駐60人的聯合國維和觀察員小組;蘇伊士運河兩岸為聯合國託管的隔離帶,駐軍主力是蘇聯,英美中法象徵性地駐軍。
四天的克里克特和會本來就困難重重,被摩洛哥方城事件一攪,更難達成協議了。
「所以我認為,中國和蘇聯的登月工程至少會經歷一次發射失敗,從而落在我們後面。」
第二天的會議一開場,氣氛就很緊張。
要埃及、敘利亞、約旦承認以色列?這三國說休想,除非以色列先無條件退出他們的領土。約旦補充:以色列還得原樣重建摩洛哥方城。
「這四個巨型長方體包裝箱,顯然不是『質子』號火箭,」查理茲說,「CIA告訴我,他們了解了更多的情況。中國從天津運往海南島的登月火箭,包裝方式和它似乎一樣,也是四個大箱三個小箱。」
「韋伯先生,您的發言已經沒有多少公信力了。」
「『謝爾蓋·科羅廖夫』號,6500噸,1967年2月下水的,特點是開得特別快,在黑海試航時曾跑出25節的航速。」NASA航天信息中心的阿夫朗謝說。
「土星五號的第一次發射完全成功,既然這樣,NASA不如跳過無人測試(2),10月份的發射直接進入載人近地軌道測試的環節。」
以色列總理艾希科爾解釋以軍為什麼要採取行動。
巴勒斯坦……巴勒斯坦……被滅國了的巴勒斯坦怎麼辦?以色列不提,埃及、敘利亞、約旦也沒提。
克里特會議進行得非常艱難,交戰各方想達成任何一項一致意見都和*圖*書很不容易。
普羅克斯邁爾:「美國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國出錯身上,我們必須挖掘潛力,加快進度。」
「蘇聯的運載火箭運輸船,」白宮總統辦公室的文員查理茲說,「我從記者朋友那裡搞來的照片,你們對它應該很熟悉吧?」
「現在您認為,中國和蘇聯到底會在什麼時候登上月球?」參議員普羅克斯邁爾問。
蘇聯跨國大空降時,以色列西線主力在圍攻陷入困境的埃及西奈兵團,但有兩支摩托化部隊在朝蘇伊士運河方向急近。接近運河時,以軍前方發現了蘇聯空降兵的哨所,嚇得一個急剎車,停下了腳步。
參議員休·斯科特說。
1193年的時候猶太人被趕走都一千年了,哭牆內的猶太第二聖殿早已被拆平,就是一道沒啥用的廢牆,所以方城幾乎是緊挨著哭牆。以色列佔領耶路撒冷舊城,嫌摩洛哥方城遮擋哭牆,祭拜起來很不方便;方城裡還有一座大清真寺!這像話嗎?
「你們拆掉了摩洛哥方城!你們把這座有770年歷史的城區拆毀了!這是對伊斯蘭世界的公然挑釁!全世界的穆斯林從此都將與你們為敵!」
……
「韋伯先生,在今年7月份以前,您向我們保證,中國和蘇聯的第一枚可登月的火箭最早也要在1968年才能發射,然而1967年7月他們就發射了;7月份的聽證會上,您又說中蘇只能一年發射一枚火箭,現在,中蘇的發射頻率恐怕是您預料的三倍。」
敘利亞、約旦精銳盡失,沒法把入侵的以色列軍隊趕走,埃及則是被蘇伊士運河隔開了戰線,不,應該說是被蘇伊士運河上那兩個蘇聯空降師。
沒想到的是1967年7月3日就上天了,當天美軍的雷達站、測量船都探測到了火箭,而且美軍已經注意到這火箭第一級脫落時分解出來墜落的物體很像長征-5。
如果不停下腳步,這兩支以軍可能會扣住兩艘運河裡的貨船,裝上炸藥沉了,一頭一尾堵塞蘇伊士運河,然後這條國際戰略水道下一次通航就得是1975年。
阿夫朗謝:「嗯……是的,m.hetubook.com.com我們還知道得更多。」
「是,是的,我們也猜測是這樣,」阿夫朗謝只好承認了,「『科羅廖夫』號運送的是一枚登月火箭,目的地應該是中國。」
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最興奮,對著黑皮箱咔嚓咔嚓拍了一整卷膠捲。他在會場的安保隊伍里有線人,線人告訴他,這些黑皮箱在上午入場時的登記資料是「戰略核武器發射控制器。」
「我有預感,我們會輸。韋伯局長,我的感覺對嗎?」
普羅克斯邁爾說完,全場一片寂靜。
……好像是可以這麼湊出來。長征-5號發射過了,雷達監控信號、電視新聞畫面都有,美國也大致猜測過長征-5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估計得有40噸。三個芯一級並聯在一起,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就妥妥的100噸+嗎?
……
查理茲看著阿夫朗謝。
韋伯局長的這番話引起了現場的一陣騷動,大部分參議員不信韋伯的話。
約旦首相薩德·古馬聲竭力嘶地怒斥以色列,與會的埃及、敘利亞、伊拉克代表情緒也非常激動。
要以色列撤出佔領的三國領土?以色列說不,除非你們周邊幾個國家正式承認以色列並和以色列簽訂永久和平條約。
「你猜對了,參議院不但知道了,而且軍事委員會和太空技術委員會要馬上召開聽證會,西曼斯先生,您和詹姆斯·韋伯局長都要出席。」
詹姆斯·韋伯:「1969年下半年到年底,而我們會在1969年上半年登月。」
……
摩西·達揚:「從1948年到現在,他們從未承認過以色列是一個國家,儘管以色列是聯合國的成員國。他們對我們,連國與國的地位都不予以承認,又談何佔領與不佔領。納賽爾總統先生、阿塔西總統先生,你們現在肯承認了嗎?」
詹姆斯·韋伯:「不是,沒有,沒這回事。我們目前還是佔據領先的位置,我們會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
「1967年4月,約旦陸軍支持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對我國的居民點發動襲擊,造成28名平民死亡;1967年5月10日,埃及封鎖蒂朗海峽;1https://www.hetubook.com.com967年5月27日,敘利亞火炮從戈蘭高地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炮彈,這些行動是對以色列領土和領海的明顯侵略行動。」
「參,參議員先生,」羅伯特·西曼斯說,「中國和蘇聯的航天計劃不可能這麼順利。他們的長征-5號我們之前了解過,在第一級並聯了9台發動機,這意味著他們的登月火箭在第一級並聯了27台發動機,而土星-5的第一級只需要五台發動機。」
摩洛哥方城為啥惹著了以色列?——這座方城是貼著哭牆建造的。
此前NASA的解釋是,火箭由中國總裝,蘇聯把零件運到天津,中國和蘇聯的零件在一起組裝成火箭,製造速度大致一年一發。
智商不能指望,只能指望美國的鈔能力,趕緊完成火箭和飛船的試飛,搶先登月。
「嘿,夥計們,看這照片。」
同意,太同意了,不能不同意。
7月20日至7月26日,「科羅廖夫」號停在黑海邊上、第聶伯河入海口的斯堪尼斯拉夫七天。從第聶伯河開出來的3艘內河運輸船,在斯堪尼斯拉夫與「科羅廖夫」號並靠,完成了內河-海船的貨物中轉裝卸。
埃及、敘利亞、約旦:「那是你們的國家先……」
普羅克斯邁爾:「所以呢?」
7月7日,中國的電視台正式報道「中國、蘇聯聯合登月的第一步圓滿成功」,電視畫面里的「大三連」印證了美軍情報機構的分析。
……
一張由戰地記者在蘇伊士運河拍攝的照片放大12寸沖印,貼在小黑板上。
7月份參議院對NASA的腦瓜子就不抱什麼希望了,你們從1957年開始設計F-1發動機,1961年開始設計土星五號,花這麼長時間搞的大火箭,中國人一個大三連就給解決了,很明顯這是智商壓制。
1966年3月,中蘇放出了聯合登月的風聲;4月份達成協議之後正式宣布。韋伯覺得就算最瘋狂的速度,設計100米+、100噸+的巨型火箭也要兩年半的時間。
NASA的第一反應是:火箭還能這麼「湊」出來?!
拍攝時間是8月3日,一和_圖_書艘蘇聯貨輪在通過蘇伊士運河,運河岸邊有一輛裝甲車和十幾個蘇聯士兵,興高采烈地指著運河中的貨輪。
最後各方只勉強答應暫時停火(不是和平協議)。安理會五常又問交戰各方,你們同意在交戰爭議區派駐聯合國維和觀察員嗎?同意的話我們回頭讓聯合國派。
摩洛哥方城,又叫耶路撒冷老城摩洛哥區,始建於1193年,是薩拉丁之子馬利克·阿丁建造的。當時阿丁率領阿拉伯人擊敗十字軍,奪回了耶路撒冷,為獎賞軍隊中的摩洛哥戰士,阿丁在耶路撒冷建造了這座長方形的城中城。
「不會是CIA已經把U-2的照片和情報分析遞交給了參議院吧。」NASA副局長羅伯特·西曼斯說道。
現在各個方向的戰鬥都停了下來,是因為戰局已處於平衡點,以色列的兵力已用到了極限,而且緊急徵召的預備役人員需要回家了——這十幾萬人已經扛了兩個月槍,得儘快返回工作崗位。
「至於中國火箭驚人的進度,」詹姆斯·韋伯又補充,「他們的火箭設計時間並不是一年半,而應該從長征-5號的設計開始算,那時候中國就為登月火箭的設計做了一部分的預先準備工作。」
NASA在七月份的解釋顯然不成立,不是中蘇協力生產零件、天津總裝,而是中國和蘇聯拿著同一套圖紙,各自的航天工業各自獨立製造火箭。搞不好會是蘇聯一年產兩枚,中國一年產一枚……
華盛頓,哥倫比亞區,NASA總部。
勃列日涅夫制止爭吵,對艾希科爾說:「戰爭發生前,約旦河西岸、戈蘭高地、西奈半島各自是他們三國的法定無爭議領土,但現在,這些地區都處於你們的佔領之下,這是事實。我們不應支持任何一個國家對其他領土的軍事佔領。」
會議第一天散場時,勃列日涅夫和劉主席身後的人拎著的黑皮箱又一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主建築是謝赫開齋節清真寺,這是阿丁在1193年下令建造的,和摩洛哥方城同齡。
「1957年我就是參議員,」亨利·傑克遜說,「你的前任在這裏挨過我的罵,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那時和_圖_書候中國連續發射兩枚衛星,連續兩次成功,而美國那時候的火箭發射連續六次失敗……」
因此,這些問題暫且擱置。
中間的芯一級結構要加強以承受兩側芯一級的拉力,加強程度要恰到好處,不增累贅重量。……但想想中國的工程設計都用的什麼計算機,這也不奇怪。
「諸位覺得怎麼樣?」普羅克斯邁爾沒看詹姆斯·韋伯,而是左右看看,徵集其他參議員同僚的意見。
「我們也估計一下中國和蘇聯的登月計劃。67年7月第一枚試射,如果他們也進行五次試射,如果他們的試射是四個月一次……1969年3月登上月球。」
「我來看一下你們制定的試飛計劃和登月計劃,」普羅克斯邁爾說,「18周也就是每四個半月試射一枚火箭,67年6月這次是火箭無人測試1;10月是火箭無人測試2,接下來是載人近地軌道測試,奔月測試,載人近月面繞月測試,1969年4到5月,第六枚土星-5登上月球。」
「載人登月是一個複雜龐大的項目,並不是火箭製造得多就可以加速的,」詹姆斯·韋伯說,「每一次火箭試射,都要詳細地收集和分析當次試射火箭的技術狀態,它顯現出來的性能是否與設計的理論數值吻合,這個分析和印證的周期至少要100天。」
休·斯科特:「三個星期前,你向我們解釋說,中蘇即使聯合登月,他們的巨型火箭製造速度也趕不上美國,最快也只能一年一次發射,從1967年持續到1971年,最後在他們公布的1971年5月1日登月。」
普羅克斯邁爾低頭看NASA提供的資料。無人測試1,無人測試2,載人近地測試……
查理茲:「你知道這個信息意味著什麼嗎?你知道這個新聞會在公眾眼裡產生多大的轟動嗎?你知道高層有多震怒嗎?」
西曼斯副局長的這句話比韋伯局長剛才那句還要招人嫌,立刻就被參議員們轟了下去。
至於怎麼控制核武器發射的?這個問題記者也搞不太懂,但只要在報道里這麼寫,那就絕對是一個勁爆消息,技術流程不懂沒關係,自己腦補,寫幾段話湊數就行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