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蘇二火箭搭載月船二號和3名航天員,在近地軌道繞行,主要測試項目是指令艙載人。9月份的中二火箭搭載月船三號和3名航天員,從地球到月球、載人繞月飛行。蘇三火箭是載人在15公里高度繞月、釋放搭載機器人的無人登月艙軟著陸,並且讓無人登月艙的上面級起飛返回月船四號,基本上就是載人登月的預演。」
每個芯一級的9台發動機編號是A~I,其中ABCDEFGH是在邊緣的8台發動機,I是中心發動機,所以箭體的攝像頭拍到了邊緣的3C熄火的場景,原來密集的火焰少了一坨,接著有零件掉落,其中一個小黑塊是向外側飄落的,攝像頭也拍到了。
約翰遜:「誤判?」
華盛頓。
「3C發動機的故障發生在45秒,46、47秒有零件從尾部掉出。你還可以看箭體後向攝像機的5號攝像頭視頻。」
約翰遜:「我們從1961年就開始努力,他們比我們晚入場5年,現在卻領先了。」
托馬斯·潘恩:「我當然明白它的分量,率先登上月球的國家將會載入世界歷史。但是總統先生,讓阿波羅計劃不再出現延誤的關鍵,不是加快腳步,而是放慢腳步。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求同時對阿波羅飛船和土星-5火箭全部開展詳細的殘骸調查的原因。」
到年底了,1968年的登月工程如何執行,得國家計委召開會議做好規劃,當然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告訴總會計師什麼時候掏錢。
氫氧發動機的遠征級工作正常,這第二枚長征-15的測試科目就可以說基本完成了。服務艙里的返航發動機設計定型得比遠征級還早,因為這是用的科羅廖夫遺留下來的半成品設計。
「1968年是載人登月計劃的關鍵一年。這一年一共計劃發射3枚長征-15/N-3登月火箭,6月是蘇二,9月是中二,12月是蘇三,不過蘇三也有可能和-圖-書
在1969年的1月初發射。其他的配屬火箭,還需要兩枚長征-3K4運載火箭,做兩次登月艙的近地軌道測試,一次在1月份,一次在5月份。」
發動機出故障時可能發生任何事情。安安靜靜熄火的情況很少,直接全威力爆炸的情況也很少,一般大多數情況,肯定會有一些什麼零件被甩出來或者崩飛出去。如果沒有九宮格,一塊甩飛的渦輪葉片就能幹掉旁邊的一台發動機,這台發動機崩潰之後繼續連鎖反應……
土星-5號和阿波羅-3號的事故報告還沒寫完,但是約翰遜總統還是想把NASA的人找來聊一聊該怎麼辦。
「之前的載人登月計劃說,我們在載人登月之前要發射五枚載人或者不載人的測試火箭。1968年打三枚,那測試科目是不是就全部完成了?」
約翰遜:「如果1968年和1969年我們繼續增加投資,是否有可能在項目從事故中恢復正常運轉之後,再次予以加速?」
「如果長征-15有27台發動機的話,那麼在45到48秒,有兩台發動機故障關閉,推力下降導致火箭的加速度下降。」
「27台發動機要想同時無故障工作一直到第一級燃料耗盡,實在太難了。但如果中國的這種火箭關閉兩台發動機都不影響火箭最後入軌,似乎可靠性又非常強勁。」
「中國和蘇聯造的無人飛船正在飛向月球,從現在看來,我們的阿波羅計劃要落後了,對嗎?」
唐華:「雖然長15的設計允許兩台火箭發動機故障,但這種事情以後最好不要再發生了,看著揪心。火箭發動機控制計算機的下傳數據應該可以分析出發動機故障那一瞬間的狀態。」
唐華:「還有蘇聯同期投入的資金呢,大概是我們的兩到三倍。而且,陳副總理,你不覺得我們現在5:1的匯率稍微有點低估嗎……」
托馬斯·潘恩:「……第二m.hetubook.com.com枚土星-5號不應該提前載人的,我們因為過於激進而導致失誤,葬送了領先優勢。而我們採取激進方案的主要原因,則是誤判了中國和蘇聯的項目推進速度。」
錢學森還在文昌,唐華在北京,連線總結第一級發動機故障的事兒。
約翰遜:「肯尼迪總統在上任伊始就極力推進阿波羅計劃,他的理念是,美利堅已經站在了世界諸國的頂端,無論從國內還是從盟友的角度,都要讓他們看到美國仍然能找到擴張和進步的動力。沒錯,阿波羅計劃是一個顯示美國國力的廣告牌,但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廣告牌的分量。」
總會計師:「1966年載人登月的撥款是13.5億,今年到現在花了19.4億,明年的計劃是20億,我都不知道美國的登月計劃怎麼這麼費錢呢。」
而且,火箭發動機如果可靠性99%那是絕對不夠的,NK-15要求的理論可靠性得達到99.9%以上。
九宮格的隔板由1層鋼板和2層功夫綸(凱夫拉)構成,目的就是在一台發動機出現故障的時候,保證相鄰的發動機不受影響。
……
「航天器方面,蘇二火箭搭載的登月艙模型、中二火箭搭載的登月艙正樣、蘇三火箭搭載的登月艙正樣加多功能月球機器人,這些是由我們製造。此外,還有兩台長征-3K4火箭發射在近地軌道測試的登月艙測試機。」
「從這時候開始,長征-15火箭的飛行姿態出現了一些變化,確切地說,是它的加速度出現了某種程度的下降。」雷達站觀測到的結果,在美國的分析員眼裡一目了然,能看出來出現了一些問題。
NASA新任局長托馬斯·潘恩:「是的。」
如果同樣是1%的故障率,27台發動機無故障的概率只有76.2%,有點不放心。但如果算「27台發動機至少有26台正常工作的概率」,那就www•hetubook•com.com會達到94%;如果是「27台發動機至少有25台正常工作的概率」,得,這個無故障率已經超過5台發動機的火箭了。
「這次事故沒有影響火箭工作,第一級火箭的九宮格保護裝置應該是立了首功。」唐華說。
托馬斯·潘恩搖頭:「我們現在的撥款已經夠多的了……現在的阿波羅項目,已經到了無論增加多少投資都無法讓項目再有一絲一毫的加速的程度。」
「月船一號與地球的通信,是由飛船上的大功率無線發射機發出、再由通由信衛星的全向接受轉發器中轉,再傳到地面。雖然有通信衛星『借力』,但隨著距離的增大,通信質量還是會逐漸下降,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電視畫面略微的有點卡頓。」
「有一點要說明的是,蘇聯在海南發射的長征-15/N-3火箭,它們的燃料,比如液氧、航天煤油、液氫,也是由我們解決。就算是可用成品油輪運輸的航天煤油,經過我們雙方的品質抽檢對比,我們生產的煤油品質也比蘇聯方面生產的高……畢竟我們從1962年起往這方面投資了很多錢,還包括外匯。」
唐華:「花錢又多,又占航天工業產能,還佔用了很多科研力量,早結束早輕鬆,這樣就可以開展第三代空間站的工作了。」
李復春:「連項目怎麼結束都規劃好了啊。」
不過,燒掉的第二枚火箭還是有一些宣傳效果的。
……趕緊把登月項目完成,在月球上遛個幾次彎,在歷史書上留個名,然後歇著吧,不燒這錢了。
長征-15的第一級和第二級負責進入近地軌道,遠征級負責飛向月球,讓登月飛船(服務艙、指令艙、登月艙)進入繞月軌道。服務艙里大部分空間用來裝返航的火箭發動機和燃料,所以3000多噸的登月火箭,真正有效的載荷就是指令艙和登月艙,這倆加起來一共21噸。
「如果我們不出事,和_圖_書大概可以搶第一了……再往後,蘇五執行第二次載人登月,中三第三次,在月背著陸;蘇六第四次,在月背還是月面著陸未定。四次登月之後,如果沒有在月球上面發現外星人,那麼我們就結束整個載人登月項目。」
錢學森:「唯一的遺憾就是芯一級墜落的海域3500米深,殘骸肯定撈不上來,否則還能有更詳細的數據報告,我想知道九宮格的強度是否足夠。」
錢學森:「已經在分析了,正在製造的蘇二會依據這次發射的故障再次調整流程。」
「1968年的三次火箭測試都是做什麼項目?」總會計師問。
「還有衛星,現在計劃在1968年10月,發射一枚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到月球軌道,對預定的登月著陸場進行地形勘探測繪。因為68年12月發射的蘇三火箭的登月艙會在月球軟著陸,這次軟著陸就需要雷達測繪地形圖了。」
「月船一號」,嗯,得澄清一下這咖喱味的名字不是唐華起的,總理提名,政治局開會討論同意。而蘇聯那邊,勃列日涅夫也對俄文直譯的「月球之船」印象很好。
唐華看完地面光學系統的跟蹤錄像,又照錢學森說的,打開箭體後向攝像機的錄像文件夾,調出5號攝像頭的視頻。
「觀眾朋友們,到現在為止,月船一號已經在天上運行了2天零9小時35分鐘,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是38萬公里,月船一號已經走了27萬公里,走完了路程的三分之二還多。」
……
……
「不,應該是有1台發動機故障關閉,為了平衡火箭的推力,中國人關閉了與它對稱的另一台發動機。」NASA的分析員說。
雖然中國已經往月球發送過探測器,但無論中國蘇聯還是美國,都還沒有從地球向繞月軌道發射過那麼大質量的物體。而且這個物體最後是要返回地球的。
唐華:「還想起另一個事,美國人現在應該也發現我們的第二枚火箭在飛行中https://m.hetubook.com•com
出現了一些異常吧。」
火箭推力的下降幅度多少也能推算出來,不過要麻煩一些:火箭因為飛行中質量在急劇下降,加速度總體是隨時間而上升的,得先把這個上升函數濾除掉,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推力大約降低了7%~8%。
唐華和錢學森對話的這會兒,「月船一號」正在飛向月球,而且在央視的節目里,每小時就插播幾分鐘當前的飛行實況。
……
李復春:「能搶在美國人前頭了?」
電視畫面是由月船一號布置在服務艙(整個飛船系統的最尾一個艙段)拍攝的,能看到服務艙的一半、指令艙和登月艙模型,當然,畫面中最顯眼的還是月亮。在過去兩天的直播中,這一輪月亮越來越大、越來越大,顯示出月船一號和月球的距離在縮短。
「當我們發現蘇聯和中國同時在生產長征-15火箭的時候,國會以及我的前任都出現了恐慌,他們擔心中蘇會以4個月間隔、甚至更短的間隔,連續進行登月火箭的試射。但其實他們沒有這麼快,即使中國和蘇聯加起來,他們的火箭製造業的生產率仍然不如我們。」
如果火箭上某一台發動機在發射時出現故障的概率是1%,那麼土星-5號第一級無故障的概率是95.1%,但只要有一台發動機出故障,土星-5必墜毀。
美國人確實可以發現。在菲律賓的兩座雷達站以及現在常駐蘇比克灣的導彈跟蹤船能跟蹤長征-15,給出精確的飛行軌跡,自然也能發現在45到47秒長征-15的加速度降低了。
唐華:「是的。再下一次,也就是1969年的第一次發射是在1969年6月的蘇四,蘇四執行載人登月。」
其中登月艙最後要全部丟掉,回到地球的只有6噸的指令艙。
錢學森:「美國人就算髮現我們的第二枚火箭第一級出現了一些狀況,他們也沒話可說。現在遠征級(第三級)火箭已經工作完畢,無人飛船正在飛向月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