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貽香既不懂什麼作法的道場,也不清楚得一子的謀划,只得去幫孫將軍調度百姓。誰知果如言思道所料,朝廷和恆王雙方剩下的四百多名殘軍倒也罷了,隨行的一千多名百姓聽說要將他們分作兩隊,只要還有力氣拿刀的男女便要抽調出來前往顧雲城,竟是說什麼也不願意,即便是死也要和家人一起逃往北面的寧海縣。
說到這裏,謝貽香怒氣漸生,不禁拔高聲音,冷笑道:「此番整支『平倭聯軍』的四千之眾,一路與倭寇廝殺至今,倖存者不足五百之數,卻從未言敗,依然想著攻破顧雲城,蕩平犯境之敵。這不僅是我等的職責所在,更是要報仇雪恨——為那些陣亡將士們報仇雪恨!而大家因倭寇妻離子散,因倭寇家破人亡,如此血海深仇,莫非竟要不了了之?試問平日鄉裡間的些許口角,大家尚且記恨在心,一門心思想著報復,如何一遇上東瀛倭寇,便全然沒了脾氣,甚至連想都不敢想了?難道我們漢人天生便要低人一等?難道那些窮凶極惡的東瀛畜生是天王老子,是你們的祖宗,理當由大家拿錢拿命去供奉?」
幸好言思道方才便預料到了這一局面,早已囑咐過謝貽香。眼見百姓們越鬧越大,顯是心意已決,誓要共同進退,孫將軍和眾軍士都是素手無策,幾乎便要生出嘩https://www.hetubook.com.com
變,謝貽香當即深吸一口氣,上前揚聲說道:「好威風!好本事!東瀛倭寇殺到眼前的時候,倒不見大家有這般威風,一個個只管逃命,倉惶猶如喪家之犬,到如今面對自己的同胞,面對一路護著你們的將士,大家反而長本事了?要是真有本事,便去找倭寇廝殺,似這般窩裡橫算什麼?統統給我閉嘴了!」
緊接著便有十幾個人跟著歡呼,漸漸地上百人、上千人一齊歡呼,一個個眼中含淚、臉上帶笑,高興得手舞足蹈,繼而異口同聲地高呼道:「萬歲——萬歲——」士氣竟是前所未有的高漲,充塞整個寰宇。
要知道謝貽香本就出身將門,連日來又歷經沙場征戰,為將者的銳氣早已養成,再加上得一子和言思道二人平日里的耳濡目染,似這般當眾宣講,自是不在話下,直問得眾百姓心中有愧,又被她的氣勢所懾,一時竟無人反駁。謝貽香繼續說道:「前朝異族亂我華夏百余年,百姓皆敢怒不敢言,是我朝奮起反抗,終將韃虜逐出國門,其間流血拚命之事、為國捐軀之輩,豈止朝廷將士,更有千千萬萬和大家一樣的百姓,這才能讓我們安享今日之盛世!而今東瀛倭寇犯我國境、殺我同胞,甚至已經殺到大家面前,難道我們還覺得和圖書事不關己,一心想著要別人去流血拚命來挽救自己?又或者是要像服侍前朝異族一樣去服侍這些倭寇?」
她這番話運上了內勁,話音所到之處,前面的百姓驚駭之餘,頓時不敢多言。伴隨著謝貽香話音落下,千余名百姓從前到后依次閉嘴,整片林間都漸漸安靜了下來。
這番話聽得在場百姓無言以對,或面紅耳赤,或低頭不語,或垂淚嘆息,過了良久,才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大著膽子說道:「不是不想報仇,而是……而是倭寇實在太過厲害,我等儘快趕到北面的寧海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若要……若要跟你們去往顧雲城,那不是自尋死路么?」四周的百姓也有附和,說道:「事到如今,生也好死也罷,這最後一段日子好歹讓我們家人團聚,別把我們分派去打什麼顧雲城。」更有人說道:「謝三小姐行行好,你爹謝大將軍是好人,你也一定是好人……老太婆我一把年紀了,千萬別讓我的兒媳婦去送死,否則老太婆膝下連送終的人都沒有……」
這話一出,不止是在場百姓,就連孫將軍和一干軍士都是大驚失色。待到看清謝貽香手中所捧之物,分明是卷杏黃色的錦緞,蠶絲為面,白玉為軸,暗綉祥雲瑞鶴,豈非正是皇帝的聖旨?一時間但聽「噗通」之聲接連響起,孫將軍和眾軍和_圖_書士依次跪了下來,在場百姓見狀,也急忙跟著跪倒。不到一炷香的時間,整片樹林里的上千之眾,已黑壓壓的跪了一地,一個個噤若寒蟬,連大氣也不敢喘上一口。
話音落處,整片樹林里可謂鴉雀無聲,靜得連樹葉落下的聲音都能聽見。過了半晌,突然有人高聲嘶吼道:「錯不了!錯不了!這……這的確是皇帝的聖旨,我認得這語氣……是皇帝的聖旨!萬歲——萬歲——萬萬歲!」
話說謝貽香和言思道商討完畢,便回到各自駐地,孫將軍已然按得一子的謀划,將雙方殘軍和同行百姓悉數召集起來,在林間做統一的編排調度,而得一子則又不見了蹤影,想來是要等到傍晚前後才會出來。隨後言思道便喚上幾名軍士,去往三人昨夜交談過的小山崗前忙碌,卻是要替得一子準備道場,好讓他施展鬼谷絕學「玄微往生術」,從而將倭寇盡滅于這一大片樹林之中。
耳聽謝貽香問出這話,一旁的孫將軍當真可謂五內俱焚,百感交集。再看到眾百姓紛紛投來詢問的目光,他只得暗嘆一聲,苦笑著點了點頭。謝貽香不等眾人再問,立刻伸手入懷,摸出言思道方才交給她的捲軸,用雙手捧過頭頂,高聲說道:「皇帝聖旨在此,眾人跪下接旨!」
當下謝貽香猛一咬牙,在臉上擠出一絲笑容,故作輕www.hetubook.com.com鬆地說道:「是誰告訴你們去顧雲城便是送死了?大家此番前往,乃是配合朝廷新派來剿滅倭寇的十萬大軍,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乘虛而入將顧雲城裡那些倭寇斬盡殺絕!哼,這本是朝廷機密,既然話說到這個份上,倒也不必隱瞞你們了。試問鼎鼎大名的「白甲怒馬」孫心拒、逆賊恆王麾下的『十二天王』之一,又怎麼帶領大家前去送死?孫將軍,你說是也不是?」
謝貽香這才用顫抖的雙手展開手中聖旨,強行壓下心中惶恐,拖長聲音念道:「奉天承運皇帝,昭曰:朕的十萬大軍已在路上,見倭寇便殺,一個活口不留!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只聽百姓中有人冷笑道:「倭寇兇狠殘暴,莫說我等百姓,即便是你們這些官兵都不是對手。此番叫我們折返前往顧雲城,還說有什麼妙計破敵,哼!根本便是一派胡言!」又有人質問道:「保家衛國,流血拚命,本就是官兵的職責所在,我等尋常百姓只管耕田織桑,每年賦稅又不曾少繳一文,憑什麼要替你們去流血拚命?」更有人憤憤說道:「若非你們這些敗軍引來倭寇的追殺,我們又怎會淪落到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地步?這回任憑你們說得天花亂墜,我們說什麼也不去顧雲城送死,絕不會和家人分和-圖-書離,要死便死在一塊!」
眼見眾百姓歷經顛沛流離,不但缺衣少食,還有半數身帶傷病,謝貽香雖是心中不忍,但得一子的計策既已吩咐下來,逢此生死存亡關頭,倒也別無它法。她只得硬起心腸,沉聲說道:「大家的村莊是被誰焚毀的?大家的錢糧是被誰搶走的?大家的親人又是被誰殺死的?怎麼,這麼快便忘記了?又或者大家根本就不曾記得——不曾記得是誰把我們害成這般模樣,不曾記得誰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真正的仇人!過去的前朝異族如此,今日的東瀛倭寇亦是如此,試問豬狗受辱,生死關頭尚且知道反抗,而我們卻只會落荒而逃、抱頭鼠竄,只會坐以待斃、引頸就戮,只會跪地求饒、甘為奴僕,這難道便是我們漢人的本色?難道便是華夏數千年祖宗們傳承給我們的東西?」
面對眾百姓的懇求,謝貽香心中也難受至極,她雖不知得一子所謂的「四聖」破敵究竟是何安排,但從方才的調度推測,孫將軍將要率領的這支由百姓和殘軍組成的「白虎」,的的確確是要去往顧雲城送死,從而讓恆王一方屯紮在三門縣那一千援軍有機可乘,以「青龍」之名一舉攻破顧雲城。只是鬼谷傳人的局已設下,自己的話也已說到這個份上,無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謝貽香心中再如何不忍,此刻也只能狠下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