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甲申戰爭
第三十七章 格局

其實一開始,光興皇帝和李鴻章也是這麼想的。
第三、明廷應同意給予香港和濠鏡澳更大的自治地位。
至於無害航行,只要英德照價付錢,大明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反正他們現在也在航行,大明剛剛出頭的一點水師根本誰都擋不住,況且英德能在大明領海無害航行,將來大明也能在英德領海無害航行,這也算是平等的條件。
如果說,之前列強都認為明軍會很快在明法戰爭中敗北,投資大明等於浪費金錢,因此英德都不願意行動的話,等到鎮海海戰明軍獲勝的消息隨著觀戰的各國軍艦和電報線傳遍世界,這一觀點得到明顯改變。
不過鎮海海戰獲勝之後,歐洲列強認為大明有在戰爭中獲得勝利的可能性,英國人希望大明強大一些,能夠牽制俄羅斯帝國南侵野心,並在東方堵住其獲得不凍港的妄想。
此外,明廷得到一千萬兩的第一筆貸款后,立刻用之前自主籌措的錢給欠餉已久的和_圖_書前線參戰練營和海防軍補足軍餉,這讓舊式軍隊士氣大振,各部紛紛表示一定能頂住法國陸軍的進攻,直到新軍到來。
第一、明廷應加大開放市場力度。
因此,大明內閣原則上同意除了第三條以外的其他借款條件,至於第三條,大明只同意香港的英國人和濠鏡澳的葡萄牙人與大明一樣同時具備兩地警察權,不同意兩國在兩地駐軍。
對大明皇帝和他的內閣來說,這些要求大多很容易接受,畢竟洋務運動本就需要大明更深入的進入國際市場,深度開放已經是勢在必行,洋人不提大明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自主開放。
而法國自從慘敗給德國后,心中最重視的始終是對德復讎,他們也很清楚,只憑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因而法國人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不斷拉攏俄羅斯,爭取對德實現兩面夾擊,因此,法俄同盟是法國的根本國策,無可動搖。
英國m.hetubook.com.com為了歐洲的大陸平衡和印度殖民地的安全,必須限制俄羅斯帝國的擴張,而他們在東方能夠投入的力量很少,因此若要在東亞頂住俄羅斯,必須扶持一個支撐點,這個支撐點可以是日本,也可以是大明(歷史上日本通過甲午戰爭證明自己比韃清更合適,所以後面才有英日同盟)。
北洋水師的建立除了拱衛京師之外,另一個重要目的也是要應對來自北方的俄羅斯威脅。
因此,英國、德國牽頭,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參与,組成一個五國銀行團,給大明提出一個5000萬兩銀的貸款方案。
所以丁汝昌、劉步蟾等一線海軍將領,會認為籌措炮彈才是如今對朝廷最大的考驗。
一些明顯有各國官方背景,卻自稱商人的傢伙主動找上門來,推銷他們手中的軍火和其他戰爭物資。
當然,軍艦這麼顯眼的東西還是不行,不過只要有錢,炮彈、槍械、戰艦配件都是沒問題的https://m.hetubook.com.com
這個計劃當然不可能得到同意,大明內閣還是嚴令各部,一定要守住北圻,等待援軍。
大明朝廷為明法戰爭也算豁出去了,戶部掏空家底拿出1500萬兩銀的軍費,各省商會認籌海防捐、越南捐合計600萬兩,總計2100萬兩的戰費,對大明來說已經是一筆驚人的開銷了,但對一場槍炮齊鳴的近代戰爭來說,這還是明顯不夠。
而德國希望明軍能夠戰勝法國,削弱這個一心復讎的強臨。
比如,洋人宣布在明法戰爭中保持中立,大明上下就真的信了英國、德國等歐洲列強一定會兩不相幫。
為避免法國不滿,這些軍火不會直接運到大明,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比如大明的屬國朝鮮,或者與這場戰爭沒什麼關係的拉美諸國。
實際上,大明上下還沒搞明白,現在這個時代,世界上最大的戰略格局就是英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對抗。
有些心氣高的部隊主官,甚至提出就以www.hetubook•com.com練營為主力,搶先反攻河內!
其實不僅是海軍,就連大明陸軍都因此受益,明廷緊急採購一批馬蒂尼亨利步槍、溫切斯特槓桿槍、克虜伯山野炮和彈藥,提供給在越南作戰的舊式練軍,以替換那些早已不堪使用的鳥銃、抬槍和各種冷兵器。
如果按照以前大明朝廷的做法,不夠就只能先緊著最重要的部門花錢,其他部分,比如舊式練營的軍餉就得暫時欠著。
德國人自然也明白法俄同盟對自己的巨大威脅,因此鐵血首相俾斯麥一面希望大明能夠戰勝法國,繼續削弱這個仇敵,另一方面又希望大明能更強一些,在遠東牽制俄羅斯更多力量。
明廷甚至能為丁汝昌提供一些艦炮,用以替代海戰中被摧毀的部分,至於海軍人員缺口,則必須通過吸收沉船上的倖存者來補足了。
第四、為了避免明軍在戰場上突然失敗而無力還款,五國銀行團希望先借貸1500萬兩,待明軍取得更大勝利后,再分兩次支付1500萬兩www.hetubook•com•com和2000萬兩。
第二、明廷應允許英德軍艦在其領海無害航行,並且在得到明廷同意后允許英德軍艦在大明港口停泊、加煤、補給。
唯一有問題的是香港和濠鏡澳,大明對涉及領土的條款具備本能的反感,比如,即使現在俄羅斯事實佔據著外興安嶺以北地區,大明也一直沒有予以正式承認,而是始終念茲在茲的要「平遼」,收復失地。
不論是新鮮出爐的大明南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還是曾在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留學的定遠艦長劉步蟾,不論是以大力支持洋務聞名的光興皇帝還是號稱「知洋」派的海軍大臣李鴻章,其實,大明上下,對洋人為人處世的哲學還是缺乏一種深刻的認識。
丁汝昌所急需的炮彈,就是這麼來的。
為了鼓勵明廷,五國銀行團只要求4%的低利息,但貸款有附加條件:
最終,五國銀行團同意了這個條件,雙方簽字后不久,一個英德推銷團隊就抵達京師,向大明推銷戰爭中急需的軍火。
只要有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