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甲申戰爭
第四十三章 和談開始

11月22日,法軍對馮子材十萬大軍的傳言信以為真,在援軍已經到來的情況下,接替指揮的赫本哲中校仍舊下令部隊撤出河內,向東面的海軍海防港泊地退卻,爭取海軍火力的支援。
12月1日,新軍先頭部隊兩個旅終於趕到戰場,進入河內,與馮子材會師,明軍總兵力達到新軍8千,舊軍2萬的水平。
11月25日,馮子材洋洋得意的騎馬進入河內,明軍在越南的陸地戰局為之逆轉!
且不說海軍實力差,僅僅說傳統的陸軍方面,明軍其實也差法軍一大截。
也就是說,細算起來,大明在越南的1.5萬新軍和6萬練營,戰鬥力恐怕也就與2萬多法軍相當,若是法國真的增援5萬10萬的大軍過來,明軍恐怕只能放棄越南,退守鎮南關了。
在戰爭開始之前,明軍新軍和改良軍(都算新軍系統)合計有6萬人,各省舊式練營倒是還有60萬,但大多已經不堪使用,主要分散駐紮在各地,負責治和*圖*書安、海防、剿匪等工作。
考慮到從歐洲派一隻大軍到東亞來有多麼困難,此時大明大概還有三個月的優勢期。
在這種形勢下,法國議會派出以著名外交家茹勒·帕特諾特爾(大明稱其為巴德諾)為首的代表團,邀請以李鴻章為首的明方代表團談判,為了避免出現安全問題,談判地點設在身為中立國的日本城市長崎。
北折大捷的消息傳到法國本土,早已風雨飄搖的茹費理不得不引咎辭職。
卻沒成想,馮子材居然抓住法軍輕敵大意,只有三千兵力(偽軍實在不能算人)就發起主動攻擊的機會,一舉取勝,不僅守住北折,甚至還嚇得法軍放棄了河內!
李鴻章以此勉勵前線將士儘快取得更大勝利。
明軍傷亡2200多人,陳舊的炮兵隊幾乎全滅,不過在得到繳獲的大炮和機槍后,其火力反而所加強——雖然還不太會用這些大炮。
不過,法國勢大,卻也未必不可戰勝和圖書,至少在援軍到來前,明軍在海陸兩方面都還有一戰之力。
當然,法國人的壓力也不小,比如英國、德國在華南的商業利益,現在都因為明法開戰而受到嚴重損失,而且英國還有香港這個重要的貿易口岸,若是明法遲遲分不出勝負,英德兩國的利益也會持續受損。
反觀法軍,雖然在越南保持兩萬人的龐大兵力(偽軍不算人),但前線的海防泊地只有不足五千人(不算海軍),不論在兵力還是火力上,都已經處於絕對下風。
……
12月11日,大明內閣委託英國、德國兩家駐明使館,向法國轉發和談要求。
得到這一消息后,明廷大為震動,與洋洋得意的馮子材不同,大明內閣對明法雙方的國力差距還是有一些認識的。
所以,12月10日,大明光興皇帝下旨,給越南海陸兩軍統帥丁汝昌和馮子才加官進爵,丁汝昌升任海軍上將,馮子才陸軍上將,各自指揮越南大明海陸軍隊。
因此英德和*圖*書兩國都在暗中給法國施加壓力,要求他們與大明議和,區別在於,英國人促和的心更堅定一些,而德國人希望明法再打一仗,至少拖到法國第二遠東艦隊抵達遠東,這樣可以有效削弱法國本土的力量。
畢竟舊軍的情況大家都心知肚明,內閣對馮子材的要求,也不過是在新軍到來前守住北折,然後給新軍「寥壯聲勢」而已。
兵力之外的戰鬥力方面,如果說新軍可以做到與法軍主力一比一的話,舊軍已經證明,只能在經驗豐富的老帥指揮下,以十比一的兵力優勢對法軍打出兩倍的慘重交換比(再強調一遍,偽軍不算人)。
同時,內閣督促,海陸兩軍必須儘快進攻,至少在法國援軍到來之前打垮越南北部的法國軍隊,或將其驅逐到南方去,然後固守防線,以拖待變。
同時,在本土,非洲和其他法國殖民地集結5萬部隊(包括外籍軍團和殖民地部隊),分批增援遠東。
法國人同意和談,當然他們不是怕和-圖-書了大明的武力威脅,而是想要借和談拖延一些時間。
大明內閣宣稱,本著仁義的原則,已經獲得戰場勝利的大明願意與法國平等的商議越南利益問題,如果法國議會還在乎越南的數千兵馬死活,那麼現在和談正當其時。
舊軍中一些有戰鬥力的練營部隊,已經向北方明俄防線派遣10萬人;為了防止日本侵佔琉球后再去打朝鮮的主意,又向朝鮮派遣1萬5千;為了增強海防,在沿海各省布置了十多萬人。
北圻之戰,明軍馮子材部萃軍與劉永福部黑旗軍緊密配合,成功戰勝法軍先遣部隊,此戰斃傷俘法軍1100餘人,越南偽軍和民夫5000人(偽軍的戰鬥力真是低的可笑),繳獲大炮8門、機槍6挺,各種槍支4000多支,炮彈、子彈、糧食以及其他補給甚多。
因此現在越南和即將抵達越南的練營,合計有6萬人,加上新軍和新軍後續部隊1萬5千,這已經是大明能夠動員的,有戰鬥力的部隊極限了。
www.hetubook•com.com勝之後,老帥馮子材得理不饒人,率領萃軍和黑旗軍主力,對外宣稱十萬大軍,發起戰略反攻,將驚慌失措的法軍一路逐退到河內。
若是法國議會一意孤行,那麼大明天兵必以雷霆之勢,消滅越南的全部法軍!
實際上,這次戰鬥之前,除了馮子材自己,包括大明朝廷在內,沒有人認為明軍能夠獲勝。
若是以後再增兵,只能依靠那些新徵募的士兵湊數。
為了守住海防港,法軍在此地徵發兩萬偽軍和勞工開始修築陣地,同時要求海軍儘快掩護運輸艦隊,把還在越南南方的援軍和補給海運到海防來。
李鴻章在出發去日本前,再次給前線發報,明確說明,戰場勝利才能贏得談判主動權,否則任自己口生蓮花都沒有意義。
12月5日,包括4艘裝甲艦在內的20艘法軍戰艦,在16艘補給艦和運煤船的支持下離開馬賽港,向東方駛來。
但新的法國議會並不願意放棄戰爭和越南已經到手的利益,因此立刻命令第二遠東艦隊出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