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軍校生
第十八章 翻譯工作

可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學好外文,何況外國也不是一家,洋人也並非都說同一種語言,這種時候,就需要翻譯家出面來解決問題了。
嚴復問道:「怎麼樣?有沒有興趣?」
「那麼,如果在報紙上連載呢?」
不過嚴校長願意給他更多時間,那他也不介意。
孫笑接過來看了一眼,是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著作《論法的精神》,英文版。「這是第二十卷?第一卷呢?」孫笑問。「第一卷我已經翻譯完了。」說著嚴復從辦公桌上拿起一摞稿件,孫笑看了一眼,嚴校長把它翻譯成《法意》,意思好像是法律的意義?
至於書法過於一板一眼缺乏藝術感,這算什麼,翻譯工作最忌諱花活,嚴復更是提倡「信達雅」,這排在第一位的信,就是不悖原文,要準確,不偏離,不遺漏的意思。
「如果真的讓我來,我會把它翻譯成《論法的精神》。」孫笑直截了當的說。
「呵,隨便,你翻譯完之後,我還會和-圖-書校對。」
「呵呵,其實這對你今後的發展也有好處,你是海軍軍官,將來跟洋人打交道的時候還長著呢,翻譯他們的文獻,能夠讓你更快的了解他們。」
實際上,大明翻譯海外文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前明時代(崇禎年以前,不算外國傳教士,明朝翻譯過外文資料的儒生就有三千人以上,相對來說,韃清……呵呵)就已經有不少了,甲申復國以後因為風氣相對保守,反而略少一些,不過惡片戰爭不得不開放通商以後,又開始猛然爆發,只是暫時來說還是不成體系,總的來說更像是個人愛好。
嚴復還是搖頭:「不行,此乃治國雄文,以話本視之太過輕浮。」
「校長,您一定要全部翻譯完才出書嗎?」孫笑好奇的問。
嚴復難得的笑道:
大明幾百年前就有連載形勢刊行的書籍了,不過集中在章回小說上面,主要供應坐館的說書先生,正經書基本沒有這麼做的,所以連載的書總給人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種不怎麼正經的感覺。
「為什麼不行?如果是我,最少也得一卷一卷刊行,甚至每個月刊行一篇,連載個一兩年。」
孫笑立刻答應下來:「好,那就這麼說定了,每學期的英德語課,我抽出一半時間來幫您,剩下的時間我自由安排。」
「如果學校還有經費的話,我倒是想咱們自己創辦一個報刊。」
發表在上面的文章,即使以連載的形勢刊行,也不會有人視之為話本——報刊的版面太小太少,採用連載的形勢實屬正常。
「不過錢總是多多益善的,放心吧,您可以給我布置任務,我會把它當做作戰,認真完成的。」
「這樣吧,今後你就不要再上這兩節課了,直接來幫我,若是做得好,年考的時候我直接給你甲優。反正你若是能做好翻譯,考試自然也不會有任何問題,這樣算下來,你甚至還能節約一點時間做別的,怎麼樣?」
孫笑笑道:
「報紙?」
「放心吧https://www.hetubook.com.com,我知道。」
「那是當然,不翻譯完怎麼出書?難道出一半啊。」
只不過……
民間則是以香港的《循環日報》和上海的《點石齋畫報》畫報為首,都是影響力巨大的輿論媒體,被人們視為辦洋務必要訂閱的三份報紙。
本朝洋務改革之後,你如若是沒看過幾本洋人的書,那簡直沒臉自稱是文化人,所以哪怕為了裝樣子,也得在書櫥里塞幾本洋人的書籍。
大明有報紙,國營報刊最著名的當屬《邸報》,直接套用以前的邸報系統,結合洋報風格搞出來的,基本可以視為朝廷口舌。
孫笑沒有表示反對,其實對他來說,翻譯這種活就是一次抄書之旅,根本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
孫笑對這個工作的感覺有些無所謂,沒有太大的興趣,但也不至於討厭,如何決策全在時間的取捨。
比另一個位面早了幾年,嚴校長已經開始籌備翻譯外文文獻的工作了,只是外文資料浩如煙海,經濟、哲學、科學hetubook.com.com、歷史還有藝術和宗教,各式各樣的文獻,很多人窮盡一生的時間都不可能完成自己所有想翻譯的東西。
「可以,不過別忘了校規,不請假可不能出校門。」
孫笑這樣的性格(他把不寫花體當成孫笑的性格使然了)其實正合適,大不了到了需要雅的時候,他本人再潤色一二好了。
而這幫手,自然有孫笑這位英語成績能夠考滿分,可以直接與學校中的洋教員無障礙對話的高徒。
因此,嚴校長決定吸收一些幫手,在本職工作之餘,去翻譯那些他認為更有意義,更能向懵懂著面對新世界的大明人民介紹西方人的思想和文化的精品文章。
「春假回來之後開工,給你半年時間,這本書有六卷,我們師生二人合力,爭取在你畢業前完成。」
「而且,還有潤筆費。」
嚴復難得的笑了:
只是孫笑本人對此沒什麼歧視,相反很喜歡這種形式,他覺得這樣可以吸引真正的讀者「追更」,更容易打響名氣。
「你的英語、德語成績都hetubook.com.com沒問題,接下來的兩年,這兩科實際上沒什麼好教你的。」
若是有空余時間,幫幫校長大人倒也無所謂,但若是時間緊張,那他也會拒絕。
嚴復想了想,認真說道:
「不會耽誤學業嗎?」
「那像什麼話,這又不是話本小說!」
「很好!這樣想就對了!」說著,嚴復從自己的書櫥里掏出一卷書遞給孫笑:「先從它開始!」
這是前世追網路小說留下的毛病。
嚴校長不僅是著名教育家、海軍宿老,還是一位著名翻譯家。
如今翻譯一本書,甭管是什麼書,也甭管作者是哪國,只要確保是外國洋人,總是有人不吝嗇銀子給潤筆的。
嚴復的計劃是自己翻譯第一、三、五卷,孫笑負責二、四、六卷,看起來,他是想全部翻譯完之後合訂出版。
「其實學生不怎麼缺錢,我現在拿的可是中校津貼,也就比您低一級而已。」
「那倒是……可以試試?」嚴復有點猶豫:「不過我們選哪份報紙?邸報?循環日報?還是點石齋?我倒是都有熟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