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支隊:
龐大的明軍船隊並未在距離自己最近的北九州、福岡,或者港口條件最好的長崎登陸,而是選擇了稍微靠南一點,先佔據福岡對面的一座島嶼,然後在福岡周邊建立登陸場。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件事發生之後,再回過頭看看,倒也不是特別難以理解。
他們立刻就被大洋艦隊的艦炮覆蓋,除了數千傷亡外,沒有收穫任何結果。
10月28日,俄軍六艘炮艦和小型艦艇封鎖津輕海峽,在此地連續擊沉多艘日本民軍的小船,殺死近千人,切斷了北海道與日本本土的聯繫。
這些炮艦組成大洋艦隊新的戰鬥隊列:
大明陸軍部方面有讓他們以戰代訓的想法。
第十三小隊「康濟」、「泰安」
第十六小隊「精靈」、「湄雲」、「鎮濤」
11月10日,完成登陸的明軍發動進攻,當天熊本就宣告易手,隨即明軍海陸並進,進攻福岡、橫須賀以及長崎。
明軍在熊本的登陸行動持續了七天,這才把兩萬和-圖-書大軍和所需物資全部運送上岸,除了一開始的送死戰之外,日軍未能給明軍帶來任何阻礙,登陸時間拖得如此之久,純粹只是因為登陸場卸載能力不足。
此時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距離修到海參崴還有很長的距離,俄軍在遠東最多只能維持不超過4萬人的軍隊(包括遠東的預備隊和哥薩克),而且補給和增援都十分麻煩。
海軍陸戰隊率準備了12門用舊式120艦炮加裝陸戰炮架改造而成的重炮,此外還有24門克虜伯75野戰炮,經過加強的新軍第二步兵師更是有72門75山野炮,這些炮兵火力大概是日軍的四倍。
何況,對俄羅斯人來說,從日本人身上割肉也沒什麼不好的——從誰那裡奪取不凍港不都是一樣的嗎?
防禦橫須賀和長崎的是日本陸軍第四師團一個聯隊,橫須賀要塞守備隊以及神風隊一萬民軍,從兵力上來說雙方基本相當,但從火力上來說就差別太大了。
更不用和*圖*書說明軍還有大洋艦隊39艘戰艦將近500門大小艦炮了。
這時,後方傳來新的消息,俄羅斯帝國已經攻佔函館,北海道全境落入北極熊手中。
如此懸殊的火力之下,第四師團雖然拚死頑抗(這隻部隊實際比後世段子里的所謂小商販師團厲害多了),但仍舊被明軍壓的一步步後退,而神風隊的民團兵除了強沖明軍火線,用生命交換明軍的彈藥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十四小隊「登瀛洲」、「海境」
與此同時,南北洋艦隊,以及船政艦隊的炮艦也全部趕到戰場。
但隨後,21日,明軍第二波登陸部隊強行在長崎附近登陸,失去了所有重武器和大部分兵力的日軍無力阻止,眼睜睜看著另外兩萬明軍登上九州島。
福岡是日軍九州防禦的薄弱地點,這裏只有神風隊的大約五千民團士兵,發覺明軍登陸后,這些手持長槍的農民在神風隊將領們分發的飯糰引誘下,對明軍登陸場發動一次反擊。
大明www.hetubook•com.com
方面,突變的局勢讓光興皇帝和他的內閣感到十分錯愕,誰也沒想到被大明視為第一假想敵的俄羅斯居然先對日本人下手了!
12月15日之前,明軍攻佔山口縣,20日第四師團放棄廣島,直接向大阪一帶退卻。
12月10日,明軍同時登陸本州島的山口、廣島,以及四國島。
1894年12月,明軍繼續向九州增兵,兩個集團軍14萬大軍全部登上日本人的土地——包含朝鮮近衛步兵師,袁世凱的第9改良軍師和琉球國防軍第一旅三支沒什麼戰鬥力的單位——因為日本人剩餘的防禦力量比想象中弱的多,因而這些原本沒算進遠征軍中的新建部隊也一起參与進來。
11月19日,明軍攻佔橫須賀,第四師團和神風隊最後的殘兵共4000餘人退往長崎。
1895年到來之前,明軍主力佔領了松江、鳥取、岡山等地,逼近大阪,同時登陸四國的部隊也佔領了四國島的大部分地區。
想明和圖書白這一點,明軍接下來的任務就會輕鬆不少了,於是內閣戰時大本營決定從遼北抽調一個集團軍和15營蒙古騎兵,作為登陸日本的總預備隊轉向朝鮮。
而大明為這樣的俄羅斯超規格動員了接近30萬人(雖說至少一半是練軍,但近代化部隊也有15萬之多),只要俄羅斯人不是傻瓜,他們就不會輕易挑釁警惕性極高的大明。
四天後,11月25日,明軍攻克長崎,守軍全軍覆沒。
艦隊得到加強之後,除一強偵之外,其餘39艘戰艦傾巢而出,掩護運輸船隊滿載新軍第二步兵師和海軍陸戰隊旅超過兩萬人的兵力,直撲九州島而去!
月底之前,明軍派出一隻偏師南下,攻佔鹿兒島,神風隊最後八十多人在此地與明軍巷戰,結果被野戰炮化為齏粉,這支組建不久的民團力量隨即全軍覆沒。
一開始本州島的民團白虎隊拒絕撤退,他們與明軍主力在岡山一帶爆發一輪激戰,損失接近一萬人,而明軍傷亡不足百人,無奈之下也只
和-圖-書能選擇退往大阪。
而恰恰相反,日本人在北海道的防禦力量就顯得比較難堪了,特別是聯合艦隊主力基本覆滅,陸軍常備軍基本全部喪失在朝鮮,僅剩的部分也要集中在西南一帶防守九州、本州的時候。
九州戰役,明軍消滅日本正規軍6000餘人,民團接近3萬,自身傷亡不超過1000。
而已經在朝鮮等待數月的兩個集團軍,則要儘快渡海登陸——現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打敗日本了,而是如何在俄羅斯把日本生吞活剝之前,儘可能在熊口中搶下更多戰利品!
除駐守廣島的第四師團余部進行了有效抵抗外,日軍並未給明軍造成過多麻煩。
說干就干,11月初,明軍大洋艦隊做出艦列調整,新捕獲的「八重山」與「大和」一起組成第四支隊第十二小隊。
第十七小隊「測海」、「操江」
10月30日開始,俄軍展開針對函館的攻擊,日本守軍拚死抵抗,俄軍居然也一時無法得手。
第十五小隊「伏波」、「琛航」
第五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