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得以倖存。
交換一輪魚雷后,中俄兩軍雷擊艦開始在臉貼臉的距離上用艦炮互相交火。
兩分鐘后,已經完成轉向的俄軍艦隊主力對衝鋒中的華軍雷擊艦來了一輪劈頭蓋臉的主炮齊射,「鷹2」號驅逐艦被一發305mm炮彈從艦艏射入,從艦艉射出,打了個前後通透,甲板上層建築全部倒塌,最終艦長不得不下令棄艦。
結果,即使是雷擊一艘失去全部動力和反擊火力的敵艦,孫笑打出去的5發魚雷也只有一發命中。
之後雙方輕型艦艇迅速逼近到500米距離之內,俄軍的10艘驅逐艦和魚雷艇用艦艏魚雷管向華軍發射14條魚雷(驅逐艦每艘兩條,魚雷艇一條),而華軍4艘雷擊艦和16艘驅逐艦也用艦艏魚雷管發射40條魚雷作為回應。
1時15分,一偵支中個頭最大,吃水最深的「八重山」號偵察艦左舷觸雷,其艦艏整個被水雷炸飛,幾乎沒有任何反應的時間,這艘來自甲午戰爭的戰利品頭朝下,帶著195名艦員迅速沉沒在北太平洋冰冷的海水裡和_圖_書
。
在二十年前的明法戰爭中,魚雷還不是一件成熟的武器——或者說,根本就是實驗兵器。
而俄軍驅逐艦上最大口徑75mm的艦炮對付華軍驅逐艦還算好,但對偵察艦的殺傷就顯得不太夠看了。
一排排魚雷如同嗜血的鯊魚一樣逼近,衝鋒的艦艇不得不拚命機動試圖規避。
這個時代的驅逐艦或魚雷艇,可以在300到500米距離上對敵人進行雷擊,而且命中率比以往成倍提高。
反觀俄軍方面,舊式無防護巡洋艦「騎士」號主動橫擋在旗艦「彼得羅巴浦洛夫斯克」號前面,替旗艦當做額外裝甲,結果被兩條魚雷命中,當即沉沒。
其餘華軍艦艇逼近到射擊距離上,不管不顧對俄軍打出44條魚雷(側舷魚雷管比較多),然後各自轉向,朝來時的方向狂奔而逃。
不過此時12艘出擊的俄軍雷擊艦已經只剩下這孤零零的一艘了,華軍自然不可能放過他,各艦迅速集火,將其擊沉。
華軍的輕型艦艇可謂用鮮血硬生生趟過雷區!
雙方輕型艦艇和圖書都知道橫在他們面前的肯定有一個雷場,不過雷擊艦艇的使命就是突擊,一往無前的突擊,因而雙方都以最大航速前進,完全無視了可能的水雷威脅。
五分鐘后,偵察艦「廣丁」號成為雷區的第二個犧牲品,這艘1000噸級的小型軍艦被重型水雷400公斤的硝化棉炸藥當場斷為兩截,105人與艦同沉。
如果敵人主戰艦艇的副炮火力和負責掩護的小型艦艇實力孱弱,那就更好了。
到十年後的甲午戰爭,魚雷和雷擊艦艇的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種武器仍然毛病重重——至少那個時候,雷擊機動中的艦船仍然是很不靠譜的事。
而俄軍的情況也沒好到那裡去,先後有兩艘驅逐艦觸雷沉默。
雙方的命中率都很高,但在這種時候,四艘華軍偵察艦相對驅逐艦和魚雷艇的火力優勢就展現出來了,三艘廣甲級各有三門120速射炮,「宮古」號有兩門,這11門中口徑火炮對最大不過300噸的驅逐艦殺傷力十足,而16艘華軍驅逐艦上的75炮https://m.hetubook.com.com效果也不錯。
而受重創的「塞瓦斯托波爾」號就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這艘戰列艦被一條魚雷命中艦舯,在船底炸開一個大洞,艦身傾斜超過30度,航速降為0,已經基本處在無藥可救的狀態當中。
而受創較重的「鷹6」號留在附近救援落水的水兵,其他華艦繼續向俄軍艦隊突擊。
在這種時候,魚雷管比對手多總是能取得一點好處的。
「鶴2」號驅逐艦則被一發152和一發120命中,引發鍋爐倉爆炸沉沒。
非常幸運的是,一條打偏的魚雷繼續前進,在其極限距離上命中了俄軍3200噸的防護巡洋艦「雷恩達」號艦艉,把其艉舵、螺旋槳和艦艉艦長室一起炸上了天。
在那個時代,魚雷攻擊距離超過50米就百分之百會打偏,這種玩意其實只能用於處分重創到不能動彈的戰艦,或者像孫笑一樣冒險偷襲停泊中的敵人——當時他的攻擊距離同樣在30米上下,這個距離比桿雷艇好點也很有限。
這艘最大航速只有14節的陳舊巡洋艦hetubook.com.com當即如同死魚一般癱瘓在海面上。
而戰爭中魚雷取得的最大戰果,還是出自孫笑之手,只不過這一次孫笑是一對一打癱「吉野」之後,對這艘毫無抵抗能力的敵艦進行臨終處分。
但打過來的魚雷實在太多了,而夜色中發現魚雷時,距離已經很近,因而總有一些倒霉蛋沒有機會躲避這些致命的殺手。
華軍「鵬2」、「鵬5」、「鷹5」三艘驅逐艦分別被魚雷擊中,當即沉沒,而俄軍則在雷擊中損失了3艘驅逐艦和2艘魚雷艇!
俄軍對逃跑的華軍輕型艦艇射擊,「廣甲」號偵察艦被命中兩發152,另有一發305擊穿其左舷,然後又從右舷穿過掉進海里——偵察艦幾乎為零的裝甲反而救了「廣甲」一命。
接到突擊命令后,華軍6艘偵察艦(其實就是魚雷巡洋艦)引導18艘驅逐艦趁著夜色向俄軍艦列猛撲過去。
從那之後再過十年到今天,魚雷和雷擊艦艇終於算是走出了搖籃,正式成為一種海戰戰場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最後一艘俄軍驅逐艦與華軍「鷹6」號迎頭對沖,和*圖*書
不過兩艦並未撞在一起,而是負距離上擦肩而過——個頭略大(350噸對280噸)的「鷹6」號擦掉俄艦一塊6米長的側舷鋼板,自己也被俄艦開了個接近5米長的口子。
因而黃海海戰時,雙方主戰艦艇乾脆都沒有攜帶魚雷,以免這種沒什麼用處的玩意被敵人炮彈意外引爆。
1時40分,「鷹1」號驅逐艦以兩條魚雷處決了動彈不得的「雷恩達」號巡洋艦。
兩艘俄軍魚雷艇迅速被熾熱的華軍火力擊沉,最後一艘魚雷艇對華軍發射魚雷,直接命中「鶴5」號驅逐艦,並將其擊沉,這艘45噸級魚雷艇隨後被三艘華軍驅逐艦集火打成碎片。
俄軍理所當然的發現了華軍的行動,不過他們正在轉彎過程中,戰列艦射界很窄,無法有效阻止華軍突擊,因而馬卡洛夫立刻命令己方雷擊艦前出掩護。
即使雷擊艦的效能成倍提高,但面對準備充分的主力艦,仍舊是非常脆弱的。
不過,損失一艘1600噸的偵察艦對大洋艦隊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其他輕型艦艇甚至連眼都不眨一下,繼續向前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