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悠長的假期
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諾夫攻勢(下)

更好的消息是,之前一直中立的兩個歐洲小國,羅馬尼亞和希臘看到俄羅斯輝煌的戰果,認為同盟軍敗局已定,於是分別在7月和8月,下定決心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
而元帥本人也在猶豫,他很清楚,現在的沙皇政權已經油盡燈枯,如果沒有更大的變數出現,這次進攻實際上是俄羅斯取得戰爭勝利的最後機會,一旦攻勢停止,俄羅斯就不會有能力和機會再發起一次類似的攻勢了。
而沙皇本人也被輝煌的勝利迷花了眼,他覺得俄軍軍靴踏入維也納,重現「歐洲憲兵」輝煌的日子就要到來了,因此毫不顧前線的困難,也不去看德軍正在以五分之一的兵力暴揍西方面軍,只是一味要求布魯西諾夫繼續進攻。
這兩個國家的參戰意義不小,羅馬尼亞解決了東線俄羅斯孤軍奮戰的困局,40萬羅軍的加盟彌補了近乎燈枯油盡的俄羅斯軍事力量。
然而,自家人知自家事,布魯https://www.hetubook.com.com西諾夫不得不承認,他只是稍微逆轉了一點俄羅斯的頹勢,僅此而已。
另一方面,令人瞠目的輝煌勝利使得布魯西諾夫元帥的聲望達到頂峰,英法報紙把他吹噓成當世第一名將,各國勳章不斷湧來,俄羅斯國內也把他當成無可置疑的傳奇英雄。
7月中旬,因為一系列代價渺小的輝煌勝利而變得氣勢如虹的西南方面軍翻越喀爾巴阡山,對德奧軍隊發起狂攻。
士氣早已崩潰的奧軍一觸即潰,但德軍依舊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他們且戰且退,敗而不潰,一步步拉伸俄軍戰線。
但可悲的是,之前取得的輝煌勝利,反而讓他本人變得騎虎難下了。
而後者參戰,意味著巴爾幹戰場重啟,被揍得瀕臨死亡的奧匈不得不開始面臨三線作戰的困局,而奧斯曼和保加利亞這兩個同盟國小傢伙的力量也會被大量牽制。
因為需要hetubook.com.com把物資運過喀爾巴阡山,孫珵的後勤部隊壓力倍增,物資倒是還很充足,但運往前線變得極為困難,臨時修建的簡易鐵路只能把物資運到山腳下,幾個能夠通行的山口只能優先保障援軍和各種彈藥,其他物資則必須依靠人背馬馱翻山越嶺。
而區區兩個月就造成德軍傷亡40萬,實際上已經超過到目前為止法軍在凡爾登奮戰六個月的成績。
命令下達到西南方面軍後勤司令部,孫珵難得的破口大罵,然而這位地下沙皇毫無辦法,只能竭盡全力繼續配合布魯西諾夫的冒險。
不提俄羅斯在輝煌勝利中消磨掉的那最後一點骨血,至少站在協約國整體角度上來講,布魯西諾夫攻勢實在是令人太過心曠神怡的勝利了。
德軍從凡爾登調遣精銳主力前往東線,又減輕了凡爾登法軍的壓力,實際上德國新任總參謀長法金漢在凡爾登把法國逐出戰爭的妄想已經徹底破滅了。
……
和_圖_書西線,1916年7月1日,趁著德軍大舉東調,留在西線的德軍又被牽制在凡爾登的絕好機會,英軍(包含英加、英澳、英印等)集中主力部隊在索姆河對德軍發起大規模進攻。
現在,只有中國人在警告他攻勢已經延伸到極限,應該停下休整,鞏固戰果了。
而俄軍折損不過區區50萬人(歷史上是55萬),這還是因為西方面軍貢獻太大的緣故。
而運輸人員和馬匹本身又大大增加了各種補給的消耗速度,客觀條件限制之下,即使孫珵也拿不出很好的辦法解決問題了。
由於西方面軍的慘敗,和戰役本身的消耗,實際上俄羅斯唯一還保留戰鬥力的部隊也只剩下自己手中同樣疲憊不堪的西南方面軍了——從這一點上來說,奧匈固然已經瀕臨崩潰,但俄羅斯也不過只是比奧匈稍微好一點,僅此而已。
最終,布魯西諾夫選擇再給祖國爭取一次機會——繼續進攻。
這場戰役的勝利不僅是和圖書俄羅斯,實際上也是整個協約國目前為止在一戰中獲得的最輝煌勝利(歷史上本來就是),奧匈帝國陸軍已經被徹底打垮,之後完全變成了一個替德國打下手的小角色。
那一段時間,協約國攻勢如潮,彷彿整場戰爭的結果已經抵定,同盟國已經處在戰敗的邊緣……
關鍵時刻,布魯西諾夫終於清醒過來,他以高超的指揮手腕率領部隊且戰且退,一路順利撤回喀爾巴阡山以東,得到充足補給后才停下來構築陣地。
另外,希臘擁有堪與義大利、奧匈等次級列強相彷彿的海軍實力,這對於協約國地中海制海權來說同樣也很重要。
首先,從國際局勢上來說,英法等協約國都在大聲歡呼慶祝俄軍的勝利,但同時他們也向沙皇施壓,要求俄軍一舉打進維也納幹掉奧匈帝國。
德軍發起一次試探性進攻,試圖繼續驅趕俄軍,這時,輪到德軍品嘗翻山越嶺補給的苦難了。
布魯西諾夫元帥並非不知道以區區一個方和_圖_書面軍的兵力翻越喀爾巴阡山進攻奧匈帝國核心地帶有多麼危險。
德軍進攻毫無意外的被打退,東線戰局在沸騰兩個多月後,重歸平靜。
奧匈帝國仍在,但其所有有戰鬥力的軍隊——包括戰況緊急時刻從伊松佐河戰場調動的兩個軍,實際上已經被徹底消滅。
而法軍同時在凡爾登開始反撲。
前線俄軍的補給重新變得困難起來,不過此時他們至少還可以用繳獲來彌補一部分,因而布魯西諾夫攻勢看上去仍然勢不可擋。
而俄軍——至少是西南方面軍,一掃之前損兵折將國土淪喪的陰霾,對未來戰爭的勝利開始抱有極大期待。
戰後統計,在俄軍70天的狂攻中,奧匈帝國損失120萬人,德軍損失40萬人,同盟軍合計損兵折將160萬(歷史上是145萬,其中德軍35萬)!
只是,這種情況很快就被扭轉,8月初,德軍拋開奧匈帝國軍隊,單獨發起反攻,已經精疲力竭的俄軍被迅速擊退,攻守瞬間逆轉!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