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悠長的假期
第七十二章 結束的序曲

戰鬥剛一開始,德軍寄出暴風突擊隊戰術,迅速對英法聯軍陣地形成突破,聯軍一片混亂,猝不及防的英軍一天之內損兵6萬——這相當於當初索姆河進攻時第一天的損失,而這次英軍是在防禦中付出如此代價!
當然,至少在4月份,協約國都還不知道這些事情,他們現在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美軍快速增援,以及中俄在東線的牽制性進攻上。
何況,現在中國也要盡到自己已經答應下來的國際義務,儘快參与到對德戰爭中來,而不是始終在俄羅斯這一畝三分地上打轉。
另外,1918年3月開始,一場殺人數量足以讓世界大戰汗顏的瘟疫已經開始悄然流傳……
就像戰爭開始之初那樣。
德軍的攻勢是如此狂暴而不可抵擋,以至於區區一個月時間,他們又殺回了馬恩河附近,一副要把協約國一舉打垮的樣子!
這個想法多少有些自欺欺人,沒人去想如果軍政府先攘外后安內會怎麼樣,德國人只能去賭俄羅斯先安內后攘外。
和_圖_書笑認為,既然軍政府以共產黨不夠愛國為名與其對立,那麼軍政府就應該向俄羅斯民眾展現其愛國的一面。
而當面的同盟國,有大約50萬殘破的奧匈帝國軍隊,20萬德軍,十多萬保加利亞軍隊和十多萬奧斯曼軍隊,合計90萬人,數量上看也不算少,但質量實在令人難以恭維,特別是奧匈軍隊和奧斯曼軍隊,無論是軍心士氣還是武器、裝備、訓練,這些軍隊都已經低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為此,布魯西諾夫拿出了本該在17年運用的計劃——沿著上次突破的舊道路,揪住已經被暴揍過多次的奧匈帝國窮追猛打,越過喀爾巴阡山,直抵中歐大平原,如果有可能,那就打進維也納,一舉把奧匈帝國逐出戰爭,同時在戰略上阻斷德國和保加利亞、奧斯曼帝國的聯繫。
同時聯軍還把並未完成武裝和訓練的美軍先頭部隊一股腦投入到戰場上堵漏——然後又被德軍毫不留情的擊潰。
因為繼續對峙下去,已經精疲力m.hetubook.com•com竭的德國只會在1919年或1920年被東西對進的中美兩國碾壓成齏粉。
俄羅斯軍政府首腦布魯西諾夫的計劃最終得到了聯軍參謀部的通過,按照這個計劃,聯軍參戰部隊將包括60萬俄軍,10萬羅馬尼亞軍隊,30萬華軍,以及10萬朝鮮、扶桑軍隊。
孫笑最終說服了內閣,當然,這次不僅僅是他的意見,還有布魯西諾夫這個中國在其身上投入無數資金和精力的俄羅斯名將,他也希望先打敗同盟國,之後再解決國內問題。
結果這種爭權奪利的短視行為差一點就影響了戰爭的最終走向。
而法金漢負責東普魯士德軍,以監視對面的俄羅斯共產黨。
馬肯森負責指揮南線少數德軍和保加利亞、奧斯曼軍隊,繼續對羅馬尼亞和俄羅斯西南方面軍施加壓力。
如果先安內后攘外,那說服力太差,這會嚴重動搖軍政府的威信和立足基礎。
當然,最終也只是差一點而已。
1918年3月21日和*圖*書,德軍在西線發起代號「皇帝」的最後一次總攻。
為了這最後的機會,德國拚命壓榨,勉強積攢出部隊進攻所需要的物資。
而剛好在這個時候,共產黨退出戰爭,雖然布魯西諾夫不承認,但俄羅斯畢竟已經陷入整體混亂當中,同時這也擋住了華軍從東線展開進攻的道路。
這種想法其實可以理解,美國人正在大規模動員,到1919年,西線協約國可以得到大約200萬有生力量的增援,加上現有的英法軍隊,西線協約軍將以2:1的絕對兵力優勢淹沒德國。
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負責奧匈軍隊和少數協防德軍,與馬肯森一起監視中俄軍隊動向。
然而實際上,此時的德軍已經完全油盡燈枯,他們的進攻越來越緩慢,非暴風隊的步兵中有著大量14歲的孩子和60歲的老人,後方國內的糧食已經基本耗盡,從東線調動到西線的部隊被共產黨感染,思想中帶著足以令所有資本家寢食難安的顏色。
英法聯軍一退再退,4月中旬法軍就有和圖書11個師被德軍擊潰。
聯軍的第一目標是同盟國,第二是同盟國,第三還是同盟國!
現在拚死一搏,至少還有一點機會。
實際上,若是早哪怕一個月,同盟國在東線也不會只有這麼一點力量,因為那個時候德國還在給共產黨施加軍事壓力,但之後共產黨妥協,德軍立刻就把東線的主力部隊西調,準備發起一場大規模攻勢作戰。
而興登堡的對手,西線英法聯軍此時僅有120萬人——英國為了爭搶戰後中東的利益,把大量部隊調往十分次要的敘利亞戰場,以平衡中國遠征軍在當地的影響力。
德軍集結起160萬大軍,同時做了指揮上的人事調整——在東線取得多次重大勝利的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這對黃金搭檔負責西線的戰事。
因此,決策最後定了下來:中華帝國和俄羅斯軍政府不承認共產黨政權以及其與同盟國簽訂的和約,但聯軍在打垮同盟國之前,也不會主動進攻共產黨。
而中國對俄羅斯的投資現在已經基本局限在軍政府,如果軍政府無法hetubook.com•com立足,那麼之前的投資就打水漂了。
英國指揮官氣急敗壞,陷入絕望,他們拚命向法國人求援,而法國軍陣地同樣在德軍狂濤般的進攻中搖搖欲墜,而且對他們來說,守住巴黎的門戶才是最重要的,至於英國盟友的陣線,他們也只能派出少量援軍聊表安慰。
而德國最後的機會,就是在美軍尚未完全武裝,並且抵達歐洲之際,爭取一線勝機。
在這個問題上,孫笑非常罕見的支持了英法的觀點。
到了四月,德軍也投入了自己的坦克部隊——裝備六挺重機槍和1門57炮的A7V坦克,而且德軍的步坦協同明顯要比英法聯軍好不少。
不計算後勤軍力量,一線部隊就有110萬。
人無信而不立,國也是如此。
德軍的突破是如此迅猛而不可阻擋,英國的將軍們為了挽回失誤,不得不拚命試圖把已經前往中東的部隊再調回來。
那之後他會自己與共產黨決個勝負——作為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布魯西諾夫並不希望外國軍隊直接參与本國內戰,哪怕站在自己一方。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