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笑對林泰曾攤牌后不久,後者最終決定選擇提前大選——現在退出還來得及,至少不會讓海軍受傷太大。
另一方面,孫笑親自拜訪了以袁世凱為首的部分陸軍將帥。
搞定了皇帝(不是搞定了保皇黨,孫笑就沒想著搞定保皇黨)和陸軍,接下來孫笑趁著提前大選的消息還沒公布的時候,又聯絡了他認為解決此次經濟危機最重要的幫手之一——共產黨!
不過,既然海軍的孫笑願意在此時站出來接這個爛攤子,還承諾保障陸軍的利益,那麼陸軍自然也願意順水推舟的支持孫笑。
不過,皇帝始終是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顯皇帝也有相當的權威,弘豐皇帝這才剛登基沒多久,內閣也有保皇黨的存在,所以有些事情還得得到人家的授權——至少是首肯。
袁世凱等人當即承諾團結在孫笑手下,支持他競選和之後的政策——實際上不答應也不行,經濟危機這兩年,袁世凱受到的打擊一點都不比林泰曾小,畢竟他也是林泰曾內閣的成員,帝國次輔達https://m•hetubook.com.com成你。
至少比共產黨現在折騰罷工,搞得工人越來越貧困相比似乎可執行性更高。
「不過你們很有前途,只要不把那幾本書當做聖經,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融合你們的理論知識,再多點實幹精神,你們的前途非常光明——這方面我可能比你們自己都更有信心。」
孫笑的目的是借用共產黨的力量,應對經濟危機。
所以,實際上,不管下次選舉什麼時候開始,袁世凱和以他為首的一幫陸軍政客都不打算參加了。
所以,如果陸海軍還是像以前那樣分散力量,那麼下次大選軍方不會有絲毫機會——現在軍隊必須團結。
若是他干不好……盡量把責任推到海軍頭上唄。
嗯,不去當,或者說當不成這三個人,也不是說孫笑在林泰曾面前說了大話。
「那麼讓我們共同努力吧,元帥先生。」
年輕的弘豐皇帝暮氣沉沉,他被自己的後宮和朝堂之間的矛盾,以及兒子的病攪得心煩意亂,實際上,m.hetubook•com.com
雖然他已經登基,但為了避免引爆矛盾,一直沒有真正插手朝堂上的事——實際上,登基以來,他一次朝都沒上過,一次內閣會議都沒參加過,甚至連玉璽都交給內閣保管。
這確實是孫笑的決定。
所以,趁現在背上所有責任提前下台,將有助於海軍競爭下一任首輔大臣的寶座。
這很重要,這意味著保皇黨不會是孫笑的競爭對手,那麼平穩換屆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所以現在,林泰曾最終選擇退位讓賢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直接承認失敗也是不可取的,他必須為自己的後輩——一也就是孫笑,做一些準備。
當斯大林?有那麼不可動搖的權威嗎?
有些事情,孫笑也就是氣頭上在心裏想想罷了。
期間,孫笑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軍方,不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沒有單獨應對這次經濟危機的能力,而且雖然陸海軍內部競爭很激烈,但在外人看來,林泰曾袁世凱其實是一體的——都是光興時代崛起的武人,而這些m•hetubook•com•com人現在被普遍認為沒有能力平穩朝局。
「所以我希望你們支持我,我們共同努力,讓這兩個問題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這兩個問題都不可能徹底解決,最大程度的改善就是我們的極限了。」
捫心自問,林泰曾應對不了經濟危機,他袁世凱同樣做不到。
林泰曾不是個性格剛強的人,否則甲午時代就不會是劉步蟾越過他成為艦隊司令,不過他也並非不敢承擔責任——另有一個位面歷史上,「鎮遠」號觸礁,他也敢承擔責任自殺。
當然,孫笑來找人家,可不是為了給人當斯大林或者毛澤東的,他只是拿出自己的執政方案,與共產黨的大佬們進行商議,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協助。
那位年輕的共產黨代表想了想,最後伸出一隻手與孫笑握在一起:
簡單來說,在傳統中華文化的觀點里,之前的富裕時期可以被稱為「光泰之治」,而不會像美國柯立芝繁榮那樣有個林泰曾繁榮的稱呼。
哪怕只是口頭上的支持。
他甚至還曾對陸軍的將領們感m.hetubook.com.com
慨:「看起來我們武人確實不會治國。」
不是為了競選,孫笑有軍方和皇帝的全力支持,下次大選當選首輔根本不是問題。
孫笑好歹也是武人,若是他真能幹好了,陸軍可以跟著沾光。
對方討論很久,之後才有一位代表來找孫笑開誠布公的問:
「至於現在,我個人認為我如何看待你們並不重要,現在最重要的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我關心的是如何以最小的損失解決經濟危機,而你們關心的是底層人民的福祉,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之道有相通的地方。」
1931年春節過後,林泰曾代表內閣前往皇宮,請求覲見。
完全是一副要學神宗顯皇帝,也來個三十年不上朝,垂拱而治的模樣。
如果林泰曾繼續堅持下去,經濟危機繼續深化的話,林泰曾影響的就不僅僅是他自己,而是整個海軍的前途了。
當毛澤東?他這種憑藉系統技能和超前意識的穿越者也配?
「您對我黨到底是什麼想法?」
我行,我上!
因為除了這三人,同期不是還有個羅斯福當榜樣嗎m.hetubook.com.com?
林泰曾具體怎麼跟皇帝談的,孫笑不得而知,不過他知道結果:弘豐皇帝答應了林泰曾提前進行換屆選舉的請求,同時表示願意支持孫笑的政策。
「現在書生意氣太濃。」
「孫先生。」
但之後的經濟危機,帽子確確實實要扣在林泰曾頭上,或者,至少林泰曾要與因老婆問題跟內閣有所不和的弘豐皇帝平分。
孫笑直截了當的毛遂自薦,自己來做這個軍方的精神領袖,而他保證當權後會保障陸軍的權益。
孫笑也沒有絲毫隱瞞的回答:
倒是有可能當成希特勒,不過孫笑個人對希特勒的觀感其實不怎麼好,倒不是那些屠殺之類的破事,而是因為孫笑打心底里看不起那個對大資本妥協的小資政權——當然,那也比看著國內這樣混亂下去,或者自己去當商鞅強多了。
跟孫笑這個大軍頭合作,讓共產黨人心中充滿疑慮,不過有一說一,孫笑的態度非常坦誠,而且他的政策看起來是有可執行性的。
因為他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被確認為很差很差,而之前七八年繁榮的功勞可落不到他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