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章 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本地和其他非洲地區的黑人年輕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堅定的忠誠于坦尚尼亞共和國,因為他們認定這是黑人唯一的自由家園,如果不能保住這個國家,黑人幾百年來的無盡悲劇就永遠無法結束。
他覺得,以中華帝國的軍勢,呆在其他地方都顯現不出自己當初跟孫笑老大學的一身本領,只有在這遠離祖國的黑色大陸上,才有他周大福真正揚名立萬的機會。
坦尚尼亞是少見的獨立的黑人國家,其建國之初只受到北約各國的承認,之後又被俄羅斯、亞美尼亞、希臘等於中國關係不錯的國家的承認,因此其國家安全幾乎完全建立於北約聯盟的保護之上。
因為這個國家距離中國勢力範圍實在太遠,不像朝鮮扶桑那樣躲在中國羽翼庇護之下,也不像俄羅斯亞美尼亞那樣與中國背靠背,只要切斷印度洋航線,只靠坦尚尼亞的黑人自己……會有人信他們能守得住自己的國家嗎?
在坦尚尼亞嘗試推行儒學是孫笑內閣的既定戰略之一,這和-圖-書些封建玩意在如今這個時代確實算是非常落伍的玩意了,但孫笑在非洲推行這個卻不是為了愚民或糊弄他們,而是他覺得黑人確實很需要這些東西。
畢竟中華帝國是軟硬手段皆有,與共和國過份喜歡讓利的策略不同。
飛機倒是有大約二十架,但沒有正規的轟炸機和戰鬥機,主要飛機是從德國進口的容克K33式運輸機——當做總統專機、要員客機和貴重物品運輸機使用,本身並不具備軍事價值。
他們招收的人馬主要來自幾個方面:為了錢可以做任何事的雇傭兵;對國家前途憂心忡忡的坦尚尼亞本地年輕人;希望能夠獲得國家獨立的其他非洲殖民地有志青年;對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憤恨不已的德裔;以及流亡的衣索比亞人。
總的來說,在坦尚尼亞,經過中國十八年的文化滲透和相對歐美列強更為寬容平等的政策,這個國家確實已經成為非洲真正精英心中的明日之星,他們也確實更願意為這個黑人的希望國度hetubook.com.com,而非那些白人治下的殖民地而戰。
這些人中,作為核心的北約各國人不用多說,雇傭兵主要是那些一戰戰敗后,無法接受新國家的前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官兵,以及拿不到退伍費的前一戰美國老兵,他們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十分出色,也沒有什麼政治觀念,沒有祖國(或者祖國把他們拋棄了),沒有效忠對象,只為錢而戰。
沒錯,中國人在坦尚尼亞有一些特殊的權利,一個個也比本地人富裕的多,但中國給坦尚尼亞的幫助也確實得到了當地人的感激——這個時代的人還不太明白經濟殖民地是什麼,不過他們倒是看得到中國投資給坦尚尼亞修建的港口、道路、鐵路、醫院和學校。
說的有點遠了,孔子學院當然也還是為中華帝國文化輸出戰略服務的,不過有一說一,這在中國的武力保護之下效果也確實比另一個位面的相同戰略更明顯一些。
以本地的斯瓦希里語為國語,但真正的通用語是德語和最近十多年才開始流行https://m.hetubook.com.com的漢語。
其獨立於一戰之前的德國東非殖民地之上,面積大約94萬平方公里,人口300多萬,人口85%是黑人,其次是留在當地的德國白人,以及白黑混血和黃種人。
1938年的時候,坦尚尼亞軍隊一共有八萬常備軍,主要裝備當初德國殖民者留下的委員會88式步槍,以及中國出口的一戰剩餘物資:包括99-1和99-2步槍,15式輕機槍,08式重機槍等。
進而其中還有一部分人認為人希望能夠把坦尚尼亞的模式複製到自己的家鄉去,讓那裡也成為像坦尚尼亞這樣黑人可以真正當家做主不受歧視的國家。
沒有坦克,沒有重炮,輕型火炮也都是較為老舊的一戰前型號,甚至還有一批架退炮充數。
恐怕連他們自己都不信吧?
而周有福領導下的民間軍事組織,正好滿足了那些黑人精英心中為自己族群武裝鬥爭的夢想。
許多年前,周有福從海軍中退役的時候,得到了孫笑和白鳥的幫助,帶領周家遷徙到東島,在那和圖書裡重新安家,並且在此後十多年裡,與白鳥的血櫻組一起完全統一了扶桑極道。
特別是學校,中國人投資的孔子學院以教授儒家思想為主,宣揚的是儒家那種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思想,對於維護剛剛品嘗到權利滋味的少數上層黑人,中層的部落酋長,以及底層黑人的父權男權來說,具備非常有效的作用,也因而非常受歡迎和吹捧。
1938年的坦尚尼亞是這樣一個國家:
其實,按照孫笑的想法,黑人不是沒有前途,他們也並不蠢笨,但前提條件是,他們必須先有作為一個文明最起碼的基礎。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呃,平天下什麼的太遙遠了,先想辦法做到前三條吧。
他不怕打仗,只怕戰爭打不大!
這種基礎是要讓這個族群的大部分成員有個體的前進目標,有對家庭的忠誠觀念,對族群的認可。
所以,當人們嗅到戰爭的味道時,因各種原因滯留在非洲的中國人開始自覺向坦尚尼亞集中,他們帶來了大量財富,並且團結起來,以此為基和_圖_書礎,趁著戰爭還沒爆發的短暫寧靜時刻,大肆招兵買馬,購買武器,盡一切可能做著戰爭準備。
一旦北約與其他國家開戰,這個非洲黑人的國家幾乎可以肯定會被中國的敵人視為敵人,而且是一個非常容易得手的目標。
到1939年,這個民間武裝組織總兵力已經超過兩萬人,而且平均文化程度非常高,通過周有福的關係,武器裝備也非常精良(儘管還是很缺乏重武器)。
到1920年,周家隨著中華帝國的大軍走出東亞,走向世界,閑不下來的周有福本人去過俄羅斯,幫毛子鎮壓過共產黨;去過南洋,幫義和拳屠過當地土人;也去過中東,跟一些阿拉伯酋長稱兄道弟,以騎著駱駝襲擊土耳其人為樂;從1930年至今,又不顧年齡劣勢,來到坦尚尼亞——他已經不是為了掙錢了,就是為了享受戰爭和冒險。
這種基礎不是出個大國的總統,或者跑到街上去喊幾聲黑命貴,讓一國聞黑色變,排個科幻電影虛構一個發達的黑人國家卻還在用獅群式的決鬥來決定國家首腦之類。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