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這一情況,聯參方面在1940年8月份直截了當的回絕了陸軍和海軍合計150萬份涉及到工業從業人員的徵召令。
快到工業部門向聯參承諾,在41年為海軍提供100艘新的艦隊驅逐艦,42年以後每年至少200艘!
因而他很早就指示其麾下的私人企業新技廠工業按照後世標準設計生產集裝箱。
這就是為什麼僅憑朝鮮、扶桑、琉球三個國家,就能生產超過二戰鬼子產能運輸船的原因。
戰爭開始之後,女性工人總數以平均每個月80萬人的誇張速度增長,而且其中從事重工業相關工作的女性比例也在上升——這還不計算女性替代輕工部門男性,讓男性工人參與更重要工作等因素。
而且隨著工廠規模越來越大,新工人越來越多,女性員工比例還呈現進一步上漲趨勢。
比如用BY12000型和13000型的船體改造護航航空母艦,用BY2700型改造武裝巡邏艦。
比如注重雷擊能力的獅級(2100噸,2座雙聯裝130mhttps://m.hetubook.com.comm艦炮,3座五聯裝500mm魚雷管,35節)。
驅逐艦方面,戰前海軍能頂著孫笑的意見,設計並生產多種不同用途的驅逐艦。
除非其本人志願參軍(而且也被要求在參軍前至少在工廠成三個月以師帶徒工作),負責徵召這部分人才,必須得到後勤軍將軍級別或地方省級以上勞動保障部門、工業部門和教育部門的聯合批准。
除此之外,北約內部還進一步釋放女性勞動力加入工業生產。
這些標準船設計非常成功(達到設計目的就算成功),性能穩定,易於生產,以至於數量多到海軍方面開始考慮改造這些船執行更激烈的軍事任務。
一流企業賣標準,新技廠因此賺取海量財富,而孫笑家族也因此成為頂尖富豪,而且還不像洛克菲勒或者摩根那麼容易引起注意和非議。
考慮到戰時巨大損失(海軍要求商船隊能承受類似一戰英軍的損失),以及戰後北約各國經濟發展需要(運輸船這玩意不會戰爭一結和*圖*書束就大規模退役),聯參方面在40年6月發布了戰時標準船設計指標和技術要求。
在大戰開始之前,這種集裝箱需求不大,但大戰開始后,北約內部、本土與前線以及本土與新佔領區之間運輸壓力驟然變大,集裝箱這種能夠大量節約載重與空間的小玩意立刻就成為暢銷產品。
實際上,集裝箱這種東西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但此前只用於鐵路運輸(歷史上第一次集裝箱海運是1956年),而且各國之間甚至各國內部都缺乏統一標準,實際上無法起到節約載重和空間的目的。
但等到戰時內閣都事實上納入聯參之後,以上這些驅逐艦都不能建造了,各大船廠都開始建造一種廉價但易於生產的通用性驅逐艦「龍」級。
開戰後,北洋工業遼寧飛機廠員工在幾個月時間里增加到12000人,因為男性老員工大量分配到其他新建工廠做技術骨幹,社會上閑散男性又大規模參軍的緣故,這個工廠的女性員工居然增加到4900人!
40年11月,聯參發和-圖-書現以朝鮮、扶桑、琉球等國的技術設施和技術水平,哪怕生產最小的BY4000型仍舊太過困難了,於是又為這些小兄弟專門設計了更小更簡單的2700噸BY2700型運輸船。
不過在全局一盤棋的指導思想之下,其裝備也朝著夠用就好,先保證數量的方向趨同進化。
以上三個級別驅逐艦都與孫笑特別喜歡的反潛驅逐艦或通用驅逐艦相去甚遠,能夠開工建造,也是因為孫笑當上內閣首輔之後,對海軍內部影響力有所降低的緣故。
但是,兩種東西畢竟都是工業品,特別是標準船為節約工時而大規模使用焊接來替代傳統的鉚接,這其實對工業從業人數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幾個例子:
僅就性能上而言,特別平庸,全面落後於美軍新式的弗萊徹級,但是因為嘗試性採用了模塊化設計,以及大規模使用焊接替代鉚接,這種驅逐艦建造速度非常非常快!
以及注重防空能力的鳳凰級(2000噸,4座雙聯裝100mm艦炮,無雷裝,35節)
另https://m.hetubook.com•com一方面,為了配合戰時標準船的使用,聯參方面在1940年底開始大規模採購新技廠工業集團設計的標準集裝箱用於海運和陸路運輸。
同樣採用模塊化設計同時大量用焊接替代鉚接的還有聯參最為重視的運輸船。
到了10月份,聯參通過內閣進一步下令:任何北約承認的理工科(文科不計)高中(含職高)及以上學歷,不論男女(但要考慮國籍問題,中國、朝鮮、扶桑、琉球、南洋這方面管的非常嚴格,包括東瀛在內的其他國家就不行),部隊不得隨意徵召。
這種驅逐艦標準排水量2000噸,航速34節,主炮為2座雙聯裝130mm,雷裝為2座三聯裝500mm(必要的時候可以拆一座,把空間和重量勻給其他武器)。
作為穿越者的孫笑不需要特別的金手指就知道集裝箱在大規模運輸(不論是陸運還是海運),特別是小散件大規模運輸上的優勢。
話說回來,標準集裝箱和標準運輸船的建造和使用,必將在戰爭中為整個北約提供相當大的助益。
而且,m.hetubook.com.com孫笑發揮其個人影響力,把新技廠的集裝箱標準推行到整個北約集團。
海軍因為是個技術軍種,平均受教育水平比陸軍高很多,對新技術裝備接受程度自然也高。
北洋工業設在遼寧負責生產戰七戰鬥機的工廠,在戰前一共有1500名員工,其中女性29人。
注重炮擊能力的虎級(2300噸,4座雙聯裝130mm艦炮,2座四聯裝500mm魚雷,34節)
蒸汽動力(處於節約目的燒煤,但可較為快速的更換為燃油動力),材料規格、附件設施、工程工藝等方面高度統一。
根據聯參人力資源部的統計報告,戰前中國全國有1770萬女性工業從業人員,這個數字只佔全國工業從業人員的13%,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女工是在紡織服裝行業工作。
戰時標準船有四個設計,分別為12000噸級(BY12000型)、7000噸級(BY7000型)和4000噸級(BY4000型)三種運輸船,以及由BY12000發展而來的13000噸級油輪(BY13000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