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三百三十二章 決戰非洲(下)

無論戰爭勝負如何,大英的殖民帝國都將完全崩塌,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某種既定事實。
其他的自由歐洲國家也都做出了類似的表示,那種感覺,彷彿只要盟軍重回歐洲大陸,整個西歐就會兵不血刃返回盟軍陣營一樣。
其工業技術標準已經完全美國化,大部分工業機床採購自美國,或者按照美國的標準生產。
但是,從政治上來說,這意味著不論這場戰爭誰勝誰負,戰後大英都將失去加拿大。
當天華軍就出動兩千架次艦載機轟炸了整個巴拿馬運河區,防守巴拿馬運河的盟軍損失大約200架飛機,40多艘大小船舶(不過基本沒有軍艦),並對運河船閘等一系列建築設施實施有效破壞。
盟軍的情報部門也支持儘快反攻,因為德國的工業水平正在快速恢復,雖然沒有總動員,但其軍事工業實力水平,預測將在10到14個月左右的時間內超過破破爛爛,只能憑藉加拿大和美國支援維和-圖-書持總動員體制的英國。
中華帝國海軍主力艦隊出現在巴拿馬運河西側,艦隊包含6個以航母兵力為核心的強擊偵查艦隊,除了原有的18艘航母外,華軍又補充了整整18艘新式航母——包括8艘以重巡洋艦船體改造而來的輕型航母(「漁陽」、「大名」、「汴梁」、「雲中」、「廣陵」、「當塗」、「會稽」、「月港」,排水量18000噸,航速35節,載機42架)。
當初的鷹派現在也只能依靠戰勝北約后從北約身上割肉補充這樣的幻想來支撐繼續戰爭。
但是,成熟的政治家們都很清楚,欺騙永遠是欺騙,騙得了一時,騙不了永遠,一旦民眾普遍明白這一點,對他們的反噬恐怕也會更加恐怖。
這就是所謂騎虎難下了。
整整36艘大小航母,3000架艦載機,外加4艘新式戰列艦(「萬年黃河」、「九鼎中原」、「下西洋」、「登瀛洲」)、4和圖書艘戰列巡洋艦艦,18艘重巡洋艦、48艘輕巡洋艦,202艘驅逐艦和84艘各型補給艦,氣勢洶洶直接堵在巴拿馬運河西側。
即使獲勝,繼續打下去,英國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呢?
以及2艘用戰列艦船體改裝的超級航母「平怒濤」和「安天下」(64000噸,28節,載機150架)。
因此盟軍必須在非洲加強兵力部署,加大投入力度。
因為在已經確定無法保住殖民帝國的情況下,儘快與中國停戰,結束這場不斷消耗國力的流血戰爭似乎才是正確的道路。
從生產效率上來說,這是好事,因為英國本土畢竟已經破敗,其工業實力早已壓榨到超過極限,但美國仍能較為從容的維持。
丘吉爾不願意公開提及這一點,他擔心英國的軍心士氣會因此崩潰。
自由法國方面宣稱,只要盟軍完成登陸,自由的法國人民將會以一場全國大起義支持盟軍,獲得光復的自由法國人民www•hetubook.com•com將會動員600萬兵力幫助盟軍作戰,到那個時候,至少戰勝德國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盟軍方面的情況比較複雜,一方面,他們必須保住非洲,這是他們在美洲之外最後的原材料產地,丟掉非洲就意味著戰爭完全變成新舊大陸的直接對抗,任誰都知道這不可能獲勝。
8艘鷹島級標準艦隊航母(「鷹島」、「鷹嶼」、「鷹山」、「鷹丘」、「鷹嶺」、「鷹峰」、「鷹飛」、「鷹沖」,排水量27000噸,航速33節,載機100架)。
達成破壞巴拿馬運河的任務后,華軍艦隊開始北上,連續轟炸掃蕩拉丁美洲西海岸所有港口目標。
美國也不會同意勝利后把殖民地還給英國的。
1944年10月10日。
然而,不管盟軍方面怎麼籌劃,下一階段進攻的第一聲號角,還是北約方面率先吹響的。
由於華軍出現的有些突然,運河內有兩艘自由輪被直接擊沉,造成運河www.hetubook.com.com堵塞。
對於大英帝國本身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加拿大的工業在這幾年發展非常迅猛,甚至已經隱隱有了超過本土的趨勢,但是,這個工業體制更加貼近美國。
但是那樣的話,誰來對戰敗負責呢?
根據艦隊參謀部門評估,此次針對巴拿馬運河連續多日的轟炸和布雷行動,造成70%以上港口設施徹底損毀,28%以上港口設施受到重創,盟軍方面必須花費4到6個月時間才有可能恢復運河通行,而且這必須是在排除華軍艦隊干擾的情況下。
顯然丘吉爾不想負這個責任,當初主張對華強硬,對華開戰的鷹派不想負這個責任——他們也都負不起這個責任。
第二天,華軍飛機橫跨巴拿馬運河,在運河兩端同時實施布雷行動,前後共布置各型水雷1700多枚,並對運河地面設施實施補充轟炸。
另外,麥克阿瑟剛剛上台,他已經作出了勝利宣言,但要是仍舊步步後退次次戰敗,那麼他和*圖*書拿什麼說服那些選民?
南非也是如此,布爾人已經獲得了戰後的獨立許諾,羅德西亞軍團整裝待發。
只不過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英國人還看不出這一點,他們只是被之前的失敗和犧牲激怒了,這種憤怒情緒還沒有消耗乾淨,也沒人知道美國其實也想拆掉英吉利殖民帝國,所以大家現在還有決戰到底的信心。
艦隊甚至計劃大規模轟炸美國西海岸,逼迫美軍仍在恢復期的航空兵和艦隊出戰。
但另一方面,盟軍仍舊希望在西歐完成登陸,取得戰略反攻的第一步勝利。
而盟軍必須在英國人普遍明白這一點前反攻,否則就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由此,盟軍在不得不加強非洲方面力量的同時,還要儘快籌劃反攻,現在多等一天,勝利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完全按照國家利益來考量,此時英國單獨停戰,甚至於對中國有條件投降,都遠比繼續打下去更好。
半成品和原材料也大多就近出口給美國,產成品才會運往英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