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三百九十九章 報復

華軍對於倫敦毫不留情的連續核打擊,當場造成150萬人死亡或失蹤,550萬人受傷或感染輻射病,城區95%以上的建築物被徹底破壞,95%的英國議會議員死亡、失蹤或受傷。
與美國人一樣,英國人根本沒有攔截彈道導彈的手段,不過他們的遠程雷達倒是探測到華軍似乎在歐洲大陸對自己發射了些什麼東西。
國家工廠里的機床數量下降85%,糧食肉類和奶類儲備完全見底,而且因為缺乏耕作機器和馬匹,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法國人只能用人力耕作,而且人類資源也不夠,法國的耕地面積因此下降了58%。
作為交換,中國在4年內為法國提供總價值110億兩,包括金融、技術、設備在內的各種無息貸款。
當然,之後的無條件投降和巨額賠款等條件也沒有改變。
城市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建築物被摧毀了,城中到處都是各種廢墟,有建築專家表示,僅僅清理廢墟,巴黎人就要花費二十年時間。
而現在,因為倖存建築物最多,巴黎所有的學校都已經成了難民營,巴黎高師、巴黎大學、伏爾泰中學,這些在世界教育界都聞名遐邇的學校校舍里到處擠滿了驚慌失措的人,人們裹著骯髒的毯子或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衣服,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有人劇烈抽搐——彈震症,只有戰爭中才會出現的可怕病症。
經濟損失更是驚人,經過北約盟約北約這樣來回反覆洗劫,法國m.hetubook.com.com損失了全部貴金屬和外匯儲備,損失了90%以上的機動車輛和75%以上的馬匹和牛,損失了60%以上的豬、羊和家禽等肉用牲畜,還有百分之百的石油和其他有色金屬儲備。
這枚氫彈當量相當於130枚原子彈!
也許是嗅到了什麼危險信號,還在新加坡的英國秘密談判代表團不斷表示願意做出退讓,只求現在暫時停戰。
就連白金漢宮都被徹底摧毀,不過英國王室卻沒有多大損失,因為自從歐陸重新淪陷后,留在倫敦的所有英國王室成員就都住進了地下百米深度的防核工事內。
為了儘可能破壞英國工業城市,殺死更多英國人,這一次華軍進行核攻擊前並未刻意提醒英國人注意,而且還選擇了英國人差不多該起床去工作的時候。
而且,針對倫敦的這五枚導彈中,有一枚攜帶了一顆剛剛生產出來的氫彈頭!
這一天凌晨6時整,華軍對倫敦、曼切斯特、利物浦、伯明翰四個重要工業城市發射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
根據不完全統計,1940年華軍佔領法國全境期間,法國人連軍隊帶老百姓,一共有30萬人死亡或失蹤。
第二、報仇,讓法蘭西人屈辱的情緒徹底宣洩出來。
為了不使法國再次遭到盟軍的破壞,華軍將在法國駐軍,先期駐紮99年,如果法國不再允許華軍駐紮,需要在99年期限到期前一年與中國達成新的協議,否則駐軍條約繼續延期9和_圖_書9年。
巴黎並未挨過原子彈,但巴黎城區遭受的破壞跟被原子彈蹂躪過也沒有太大區別了。
攻擊利物浦的三枚原子彈合計當量69000噸,造成71000人直接傷亡,15萬人沾染輻射病,城區建築損失58%。
法國加入東亞經濟發展與互助組織,接受統一關稅和匯率,以中華兩為國際通用貨幣。
第一、穩定國民情緒,逐步恢復國民經濟。
更重要的是,華軍對每一座城市都發射了不止一枚核導彈!
而盟軍反攻這幾個月,法國就有100到120萬人死亡或失蹤,而華軍這一輪反攻,法國人又死了不低於80萬人(一個巴黎就卷進去50萬)。
這相當於把大英帝國徹底拆成一個三流歐洲小國,當然不可接受。
而在攻克巴黎過程中,華軍向巴黎城發射了大約1800萬發炮彈,盟軍方面也向華軍回敬了約400萬發,這還不計算航彈以及華軍使用的上百噸工兵炸藥。
這個代價對於出生率本來不斷下降的法國來說,實在難以承受(法國本土只有4000萬人口,死亡和失蹤人數占人口總比例的5%以上,這還不算受傷)。
經濟損失完全無法統計。
達爾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只」塌了50%左右的愛麗舍宮下榻。
華軍這一輪毫不留情的核打擊,給英國造成的損失就遠遠超出了北約與盟約在法國的反覆拉鋸和盟軍的幾次核打擊——這一輪核打擊,造成英國177萬人直接傷m•hetubook•com.com亡,600萬人沾染輻射病!
但是華軍電子戰部隊監聽到英國本土給新加坡代表團的指示,完全搞清楚英國人的談判底線,因而開始始終堅持英國人所無法接受的條件——既然答應要讓盟軍付出代價,那麼就先拿英國人開刀吧。
法國承擔中國全部駐軍費用,法國放棄自己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包括阿爾及利亞在內。
另一方面,中國對法國做出承諾,海峽對岸的盟軍需要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足夠多的代價,而且是立刻、馬上!
儘管在戰鬥中掛著紅十字旗,但所有的醫院仍舊都被摧毀了——戰鬥中雙方都殺紅了眼,也都不在乎什麼紅十字旗之類的玩意,盟軍在醫院大樓設置機槍陣地,華軍也不客氣直接用重炮近距離對醫院開火。
這個時候,即使是傻瓜,也能明白過來,如今擺在法蘭西第六共和國面前的,已經只剩下兩件事:
曾經坐困土倫一隅的法蘭西第六共和國(戰前法國是第三,華軍佔領后是第四,盟軍反攻是第五)總統達爾朗海軍上將現在又成了法國的主人。
達爾朗非常傷心,「他的」法蘭西可不是只有巴黎遭受重創,里爾、亞眠還有德法邊境的科爾馬都遭到過原子彈襲擊,死人數以萬計、十萬計。
巴黎人民有五十萬人在戰火中傷亡或者失蹤,其他人全部淪為難民,巴黎的下水道被死屍填滿,整個城市臭氣熏天,隨時可能爆發瘟疫。
曼切斯特挨了三枚原子彈,合計當量74000噸和-圖-書,有95000人在第一時間傷亡,此後還有20萬人受到輻射病的折磨,城區62%的建築物被破壞。
1946年8月30日,華軍戰略導彈部隊進入發射陣位。
當然,首先中國要援助一些醫生、藥品,防止瘟疫的消毒劑,還有糧食。
攻擊伯明翰的三枚原子彈合計當量77000噸,這造成105000人直接傷亡,18萬人沾染輻射病,城區建築物損失68%。
這是人類在戰爭史上投入的第一枚氫彈,它與它的四個原子彈小兄弟一起,幾乎把倫敦從地圖上徹底抹去。
戰火造成1100萬法國人無家可歸,這些一無所有的人將面臨瘟疫和飢荒的折磨。
損失最重的自然是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倫敦,華軍向倫敦發射的4枚原子彈合計當量103000噸,而那枚氫彈自己的當量就有330萬噸!
而這兩件事都需要中國的直接幫助,而經過一系列秘密談判和利益交換,中國很快與法國達成共識。
盧浮宮的藝術品,還有國家圖書館里有價值的藏書早就被運到京師或者華盛頓,剩下的沒什麼價值的部分也已經在戰火中燃成灰燼。
這其中,曼切斯特、利物浦和伯明翰都分到三枚原子彈,而倫敦則分到五枚核導彈!
可惜,這沒有任何意義,就像是有人綁著你的手腳,零距離對著你的腦袋開槍,你就算看到又有什麼意義呢?
唯一的好處是,一直特別重視教育的華軍沒有刻意攻擊學校(實際上,是一位戰前曾經在和*圖*書巴黎高師留學的中國數學家不斷奔走呼籲,才避免了學校被直接炮擊),但仍有一些流彈命中了那些分散在城內的校舍。
達爾朗回到巴黎一看,好吧,巴黎所有標誌性建築物,什麼埃菲爾鐵塔、什麼盧浮宮、什麼榮軍院、什麼巴黎聖母院、什麼凱旋門,都特喵的完蛋了,拉雪茲神甫公墓成了亂葬崗,華軍在這裏挖了幾個巨大的坑,把12萬戰死盟軍的屍體扔到裏面,草草掩埋。
最終的協議還是沒能達成,因為華軍要求英國人立刻反戈一擊,解除英國本土所有美國軍事力量的武裝,同時剛剛進入太平洋的美英聯合艦隊中的英國軍艦需要立刻對美軍開火。
根據英國人自己的統計,1940年戰爭開始前,倫敦有870萬人口,期間因為徵兵和遭到多次空襲造成的損失和人員疏散,在1946年8月份左右,估計倫敦還有850萬人口(歷史上戰爭結束時倫敦有861萬人)。
那些名人故居和墓碑統統不見了,法蘭西銀行的地下金庫被華軍盟軍華軍來回洗劫三遍,裏面連一個蘇的硬幣都找不出來了。
戰役開始前,盟軍在巴黎修築街壘和工事,拆除了大量建築物以獲取材料;之後還把剩下的建築物全都修成碉堡。
可是當他洋洋得意的返回巴黎時,他被眼前凄慘的景象驚呆了。
於是,1946年9月1日,英國看到了地獄。
重返巴黎的達爾朗所需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法國,這樣一個巴黎,到處是廢墟,到處死氣沉沉,看不到一絲希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