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出現了一小隊奇特的日本兵,他們走成一條直線,最前面的幾個人手持盾牌,遮住全身,後面幾個人抱著炸藥包。
於是日本人面對他們打不過的坦克時,決定使用這種戰術,當然,也不是沒有改進,至少前面那幾個人不還拿著鐵制盾牌嗎,不像國軍那樣完全用人肉擋槍子。
受到衝擊后,華軍裝甲選鋒兵立刻下車,開始用衝鋒槍掩護坦克側後方,而日軍則大量發射擲彈筒,這些小口徑彈藥打在坦克上如同撓痒痒,但緊跟著坦克的選鋒兵卻要因此付出一些代價。
「天鬧黑卡,半載!」
不過,事情出了一點問題,首先是西尾大將沒有按筱原的請求把第十五師團調上來,因為第十五師團此時的士氣實在太差了,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原本屬於第十一軍,因封鎖霧門而不得不暫時轉隸給第十三軍的石本支隊(兵力4個步兵大隊+1個山炮大隊,大致相當於一個旅團,倒是比此時的第十五師團強一些)。
一直到石本支隊已經消耗了大半兵力,獨立第四戰車中隊這才姍姍https://www•hetubook.com.com來遲,這些順著公路過來的日本坦克引起漸漸陷入絕望的日本兵的歡呼,也引起了華軍坦克兵的警惕。
當然,所謂的89式中戰車在華軍眼裡即使算作輕型坦克都有點觸底(戰鬥全重13噸上下,相比之下ZT2有15噸),但這不代表89式的機動性和通過性很強,日軍離開公路下到田野里,結果走了沒多遠,多輛坦克就陷進長三角地區五月的水田裡出不來了!
日本人這種極度缺乏裝甲兵運用經驗的做法嚴重耽誤了其反擊時間表,結果就是,第16高射炮聯隊都已經被消滅乾淨了,要來夾擊華軍的日軍才剛剛出現在重坦營面前,而且先出現的是石本支隊的步兵,原本應該配合他們的第四戰車中隊還落在後面呢。
缺乏重武器的石本貞直少將不敢讓自己的部隊直衝重型坦克部隊——就算是真蠢材,兩三個小時內吃這麼大虧,他們也能學乖一點了。
一炮穿倆,華軍坦克手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華軍不太理解www•hetubook•com•com,為什麼有人會用這樣一無是處的垃圾打仗?
華軍也看到了日本兵的身影,重裝營遠遠的打來幾炮,效果不太好,分散的日本兵默默承受著炮擊,對身邊被撕成碎片的同伴視而不見。
按照筱原中將的安排,在華軍重坦營衝擊第16高炮聯隊的時候,己方的第四戰車中隊應該與第十五師團殘餘兵力一起,從另一個方向攻擊華軍側翼,對華軍實現兩面夾擊。
幾年前第一次淞滬會戰的時候,國軍對日本坦克用過這種搞笑的戰術,毫無效果,但顯得非常悲壯,也非常符合日本人變態的審美觀。
一枚擲彈筒彈藥鑽進一輛半履帶裝甲車敞開的頂棚中爆炸,半履帶車當即被摧毀,當時仍在車上的司機、正副機槍手當即陣亡。
如果說,這不算什麼大毛病的話,被筱原寄予厚望的第四戰車中隊的表現就實在太讓人無語了。
數不清的日本兵在水田中站起身,從三個方向直挺挺的沖向華軍坦克,ZT4坦克以及跟在後面的裝甲運兵車上的車載機槍從容開火,特別hetubook.com.com是後者的13mm大口徑機槍,在密集的人群中橫飛,經常出現一發子彈打穿好幾個人的情況。
所以重裝營指揮官無法選擇遠遠射殺分散的步兵,只能承擔一定的風險,一邊開火一邊繼續突擊。
期間任何停頓和浪費時間的行為,都會給敵人調動預備隊重整旗鼓的機會。
這個戰車中隊一共有13輛坦克,其中5輛是日軍序列中屬於「中戰車」的89式,另外8輛是在日軍眼裡也只能算輕戰車的95式。
不過也就是警惕而已,華軍坦克隔著一千米距離對日軍坦克射擊,訓練有素的華軍坦克手在第一輪射擊中就取得一次命中,一輛89中戰車的炮塔被當即打了個前後對穿,這枚75mm穿甲彈繼續向前飛,砸在第二輛89中戰車車體正面,而且又擊穿了!
坦克接近到距離敵人差不多一百米左右的距離上,某處水田裡突然響起一聲歇斯底里的怪叫:
華軍也覺得這戰術非常震撼,非常悲壯,有一種櫻花朵朵綻放凋落的凄美感,可惜這裏沒有林妹妹給他們唱葬花吟,華軍坦克m.hetubook.com•com
放低炮口,一炮把他們全都送上了天。
遠遠的看到第16高射炮聯隊已經無可救藥以後,石本少將選擇讓士兵就地進入防禦狀態,日本兵躲在公路邊的水田裡,大部分人只在水面上露出上半身,水田裡各種螞蟥吸血蟲瘋狂抓住機會瘋狂叮咬日本兵,不過這些鬼子都以驚人的毅力忍住了,甚至都沒有人去拍打那些吸血蟲,更別說離開水田了。
89坦克可悲的小直徑負重輪和半封閉的行走系統特別容易被淤泥堵塞,而89式13噸的車體又很難用人力拖出來,缺乏拖車的日軍折騰了半天都沒有辦法,只好拋棄兩輛半沉沒狀態的89式,以10輛坦克的兵力重返公路,老老實實順著公路向華軍發起反擊。
另一輛跟在後面的半履帶裝甲車毫不猶豫的開上來把燃燒的同伴推下公路,總之,不能有人擋路,不管是敵人還是友軍,都不行。
其實華軍實在有些以己度人了,89坦克確實不適合正規軍對戰(除了對付國軍和東南亞的殖民軍),但這種坦克在華北東北,對付缺乏重武器的游擊隊和抗聯非常m.hetubook.com•com有效——重量輕(不意味著機動性強,但可以通過一些承重很低的橋樑和較差的道路)、裝甲適中(擋不住任何反坦克火力,但至少能擋住步槍和輕機槍通常彈),火力適中(57mm短管炮對無裝甲目標殺傷效果不錯),可謂是日本人為自己預想的戰場量身定做的好武器,只不過現在遇到了超出當初預想的敵人而已(實際上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大部分裝備都是這種特色——用在當時的中國可謂非常合適,既不會性能超出而形成浪費,也不會性能不足,但面對回過神來的美蘇等真正列強,日軍的交換比就沒法看了)。
「半載!」
這樣遠遠的炮擊敵人,對華軍來說非常安全,但效率太低了,按照華軍的裝甲作戰理論,作為裝甲矛頭的部隊一旦形成突破,就不能隨便停下來,必須快速向敵人縱深挺進,像一把尖刀一樣攪碎敵人的五臟六腑。
日軍一片片衝過來,然後又一片片栽倒在水田裡,7.5mm機槍「噠噠噠」的清脆槍響,與13mm機槍「咚咚咚」的沉悶響聲交織在一起,給日本步兵畫下一道死亡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