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江北的葉挺軍光復安慶,17日抵達懷寧,20日在宿松一帶與日本第十一軍所屬的獨立第63大隊爆發激戰,打響了湖口會戰的第一槍。
到時候有二十個本地軍80到90萬人,再加上少數華軍部隊,湊個一百多萬人,一千多輛坦克,就可以發起光復東北的戰役了。
因此面對海上威脅,華軍艦隊雖然規模不小,但仍然需要處於防守狀態。
這樣,中華軍隊的總兵力將達到14萬人,且可以得到航空兵和海軍內河艦隊的直接火力支援。
然後騰出手來幹掉從華北而來的日軍。
後者原本只是在上海周邊執行治安警戒,以及宣傳之類的輔助任務,中華聯合大本營本來並不想讓這支廣告牌裝甲營真的參与實戰。
因而,中華軍隊的行動幾乎未受任何阻礙——對中軍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反而是大量偽軍潰逃後有可能帶槍加入土匪,造成治安隱患。
因而處於提升士氣以https://www.hetubook.com.com及廣告效應方面的考慮,同意了三千營參戰的請求。
中華聯合大本營的計劃是,先消滅日本第十一軍。
消滅日軍兩個重兵集團后,調集力量發起華南戰役,以整個華南為大後方繼續後面的戰爭;至於華北,則由華軍幫助下的八路軍攪個天翻地覆,以干擾日軍統治。
再以新四軍為樣板,改造十個中國軍為華械部隊。
當然,華軍也會派出一支托底的部隊,以防萬一。這隻部隊被選定為第44軍(87、88兩個師及軍直部隊),以及不斷請戰的禁衛軍「三千」重型裝甲營。
首先是華軍已經通過空中偵察和中共地下組織的情報大致得知了第十一軍的窘境——這支部隊已經差不多失去了所有重武器,兵力也由棗宜會戰開始時的10萬人銳減到7萬餘人。
7月上旬,中共方面向華軍方面通報了華北日軍有集結南下的跡象,中共
和圖書甚至精確統計出華北日軍已經集結了49個大隊的兵力,而且還有繼續增兵的可能性,因為地下黨發現部分關東軍部隊正在入關。
剛剛與中共方面達成下一階段作戰意向,華軍方面就立刻通過聯合大本營催促儘快按計劃出兵消滅第十一軍。
好在上海周邊可謂是舊中國基建最好的地區,機械化部隊可以通過公路和鐵路實現較為快速的調動,使得這個問題變得相對不那麼突出。
時機成熟以後,再發起華北戰役,把日軍完全趕出關內。
於是華軍、葉挺軍和新四軍都迅速展開行動,華軍第44軍和新四軍在長江以南,葉挺軍在長江以北,三個軍沿著長江向西齊頭並進,海軍的內河艦隊負責掩護大批內河船舶為三個軍提供直接補給。
如今,從南京出發到武漢之間,除了日本第十一軍之外,只剩下少數日軍據點(通常也就幾個鬼子)以及大量偽軍部隊。
甚至還有大量偽軍在和_圖_書地下黨的鼓動下直接殺死其隊伍中的日本顧問(同時也算是監軍),成建制戰場起義。
至於華北方向集結的日軍,華軍打算調集講武堂軍一個師以及第56步兵軍兩支部隊進行阻擊,同時華軍與八路軍方面達成協議,一旦華北日軍開始與華軍交戰,那麼八路軍立刻發起針對日軍後方的大規模作戰,同時山東的聯二軍將會配合八路方面的作戰(暫時納入八路軍指揮體系)。
不過,綜合各方面的情報,華軍認為日軍在陸地上的進攻不具備任何威脅可言。
華軍用於防守海上的力量,除了海軍的兩艘戰列艦外,還有海軍陸戰隊第一軍,陸軍的講武堂軍兩個裝甲師,以及第一空降師。
也是因為考慮到自己這邊的世界大戰隨時開打的原因,華軍方面制定的時間表有越來越緊迫的跡象。
之前,華軍本來打算花費兩年時間收復華南、華北,完成這一階段的工作,現在帝國方面已經大致明白了日軍m.hetubook.com.com的虛弱程度,再加上八路軍、新四軍以及聯合軍的配合,聯合大本營認為可以提前半年,在18個月內達成這一戰略目標。
缺乏彈藥,沒有補給,糧食藥品短缺,士兵連續作戰疲憊不堪,在華軍看來實在沒什麼戰鬥力可言。
而且還不會影響現位面即將開打的世界大戰。
為此,這一時期,華軍打算以聯合一軍為樣板,通過深度改造軍閥部隊以及在當地徵兵等手段,組建十個聯合軍。
之所以用這兩個軍,是因為華軍認為需要鍛煉中國本土部隊大規模作戰的能力,同時也需要通過一場徹底的勝利來提高民心士氣,確立勝利信心。
海防只守不攻的一方顯然是要承擔更大壓力的,因為中華方面控制的每一段海岸線都有可能成為敵人兩棲登陸作戰的攻擊點,而不得不布置相對更多的部隊。
也就是說,中共方面原本計劃的大規模破襲戰(百團大戰)需要稍稍延後,但規模和威力都要成倍加強。
這些首鼠兩m•hetubook•com.com端的偽軍根本不敢阻擋氣勢洶洶的中華軍隊,幾乎全部都是一觸即潰,甚至不觸即潰——僅僅是聽到中華軍即將到來的消息,很多偽軍就成建制潰逃了。
不過日本第十一軍實在是個太容易得手的虛弱目標,以至於中華聯合大本營認為他們那些多炮塔坦克應該也能發揮作用,且沒有太大危險。
考慮到第十一軍大部已經離開武漢沿著長江向東推進,以及在上海外海集結的日本艦隊,日本人三面圍攻華東,試圖重新搶佔南京、上海的野心已經暴露無遺。
唯一的問題在於海上的敵人,華軍海軍不敢在這個時候投入大規模艦隊,因為長江出海口畢竟相對較為狹窄,艦隊魚貫而出,不僅隊形難以展開,而且航線很容易被猜測到。
因此華軍打算調集新四軍(軍長陳毅)、聯一軍(軍長葉挺)兩個中國本地軍9萬餘人,對日本第十一軍進行包圍殲滅作戰。
中軍7月3日從南京誓師出發,7月7日,抗戰爆發四周年之際即進入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