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番外:霧中之門
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改(下)

二級預備隊則是理論上國內全部18到45歲範圍內身體健康的男性公民,這些人在平時的任務主要是維持地方治安,打擊土匪強盜等輔助工作,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接受徵召。
重裝備所要面臨的問題則要多一些,因為重裝備需要更加專業的技術兵種,而中國此時最缺乏此類人才。
不過在炮兵裝備上,華軍倒是足夠大方。
當然,更重要的是組建預備役部隊,中國將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但現階段常備陸軍就是規劃中的48個軍。
除此之外,人民解放軍和新軍每個師級部隊中加強一個反坦克炮營,這些40mm反坦克炮不僅可以打擊敵人坦克,也可以發射榴彈當做輕型步兵炮使用。
實際上,根據華軍的觀察,排除人的因素只說武器,華軍出現之前,輕武器方面中日之間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部隊裝備層次不齊,裝備較好的德械師,擁有捷克造輕機槍和步槍,性能比日軍輕武器好一些,但更多的部隊,如川軍,甚至連仿造的委員會步槍(漢陽造)都湊不齊。
和_圖_書然,海軍方面會弱一些,因為帝國所有主力艦都要回到現位面參戰,原位面將只保留部分潛艇和小型水面艦艇。
華軍方面提供給新的中國空軍600架戰鬥機,400架攻擊機和轟炸機,200架輔助飛機和1000架初級、中級教練機。
抗戰之前,國軍統計自己全軍身管火炮總共不超過800門,然後蘇聯援助了一批,但是戰爭中損失很大,如今一共還剩下各種火炮760多門。
一部分改良軍精銳也有德制37mm反坦克炮。
這雖然造成機動車型號繁雜,後勤維護保養方面的困難,但這方面就真的是有比沒有強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輕武器方面還是要做到最終統一成同一套槍族。
在華軍看來,新組建的部隊,最麻煩的是輜重部隊。
比如中國方面通過蘇聯出口給德國一批橡膠(來自於帝國)和有色金屬(此時蘇德之間還在進行合作),出口給蘇聯一批橡膠,以此從兩國購買了一批汽車,包括德制歐寶閃電卡車和蘇制喀hetubook•com•com斯卡車。
加上帝國即將組建的中國特別航空軍,在航空兵實力上,中華至少不弱於日本。
這就需要給部隊中編製更多馬匹,輜重兵,獸醫人員以及輜重護衛人員,冗員問題會比較嚴重。
因此,直接接受華軍支援馬匹和汽車支持的人民解放軍和新軍每個師只編製1.6萬人,但改良軍每個師就得編製1.8到2萬人,而實際戰鬥人員數量,兩者之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這些問題都能解決,而且有了合格的基層軍士官,保證士兵待遇和訓練,這些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容易解決。
華軍建議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各式火炮全部裁汰掉,統一替代以營級92步炮,團級75mm山炮(華制和繳獲的日制41式),師級75mm野戰炮+120mm加榴炮,軍級120mm+155mm加榴炮的組合。
因為華軍自己的卡車也是不夠用的,援助給中國一部分,也只能保證各軍、師級重炮部隊可以享受機動車支持。
帝國方面可以幫忙解https://www•hetubook.com•com決一部分,但因為帝國馬上也要打自己的大戰,此類人才是永遠不嫌多的,所以即使在人民解放軍中也只能每個炮兵連派一兩個教官,其他崗位仍然用原位面國人填補。
而戰場上繳獲的制式輕武器,如三八式步槍、大正十一年/96式輕機槍和彈藥,要集中上繳,統一分配給還在使用這些裝備的軍。
此外,東南亞華人華僑捐助了一批英制卡車。
陸軍之外,空軍中舊式的蘇援飛機將全部轉為訓練或運輸用途(少數幾架送給帝國作對比試驗),除此之外,國軍之前從世界上求購的飛機全部取消合同。
一級預備役部隊以營級為單位,每個行政縣編製一個民兵/民團營(比較小和窮的縣可以2—3個合作編製一個營),使用一線淘汰下來的武器進行訓練,必要時抽調精幹人員補充一線單位,或用來組建新的常備軍。
這方面,短時間內中國方面仍舊只能維持對日防守狀態。
收復了長江流域之後,中國方面重新具備一定財力,從原位面世界各國採購一批和_圖_書汽車,彌補運力缺口。
另一缺點就是彈藥供應不足,這在全部中國軍隊中都普遍存在,以至於絕對大多數士兵上戰場之前根本沒進行過實彈射擊訓練,實戰中對自己的武器也顯得特別陌生。
不過,只要基層組織建設起來,至少新政權對地方上的控制力就可以上一個台階,而這樣的單位正是中共發揮自己能力的舞台。
唯一的區別也只是人民解放軍和新軍使用最新型號的火炮,而改良軍使用較為老舊的型號。
其他各單位輕炮兵和步兵輜重只能依賴馱馬,問題是,中國馬匹因為自滿清到民國,上百年的無序管理,馬種退化問題非常嚴重,馬匹性能嚴重落後於世界正常水準。
他們暫時只裝備少數較為老舊的武器,估計即使是建設合格的二級預備隊,能做到五個人一支老套筒就算不錯了。
目前各部隊中裝備的其他萬國造武器,只要不被認定為制式裝備,一律轉為儲備武器——當然,若是有人想保留這些破爛擴軍也行,不過沒有合適的供給,這些武器發揮不出什麼作用。
還有武器保養問題hetubook.com.com,部隊中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武器的保養水平很低,很多步槍甚至槍膛都生鏽了。
這樣勢必會造成部隊戰鬥力的下降,之後中國軍隊的步炮、步坦、炮坦結合註定打不出講武堂軍攻擊十三軍時那種只給敵人十幾秒鐘的精準銜接。
所以,帝國方面投資新建/重建的幾個兵工廠:南京兵工廠、漢陽兵工廠、武漢兵工廠等等,除了生產舊武器配件和彈藥外,不再生產舊有的武器,而是根據帝國方面提供的圖紙,生產華系武器,逐步替代各部隊的舊式武器。
總的來說,華軍方面希望把輕型武器局限在每種3到4個型號上,主要考慮那些裝備量較大、而且可以得到一定補充的裝備——比如能從日軍手上大量繳獲,或者可以一定程度上自造。
華軍做過幾次實驗,在拖曳同一種火炮,比如華制36式75mm野戰炮時,使用繳獲的日本馬或華軍自己的軍馬拖曳,只需要4匹就可以,但是使用中國本土蒙古馬,至少得需要8匹馬。
這方面唯一的好處就是,因為中日沒有宣戰,原位面世界各國沒有對華武器禁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