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番外:霧中之門
第一百四十四章 推進(下)

而這三國的軍隊……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舊日軍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就差不多是什麼樣子的。
目前,整個日本,唯一還能擴大生產的重武器,只有一樣,那就是飛機。
但4月28日,華軍艦隊掩護一個師兵力登陸濟州島,之後強闖對馬海峽,試圖封鎖釜山港。
但實際上,除去朝鮮和台灣那些已經處在覆滅邊緣的部隊之外,日軍把學生兵、女兵以及老頭兵全算上,也不過500萬上下。
任何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肯定會嚴重降低軍工生產效率,但日本人就是這樣做了。
軍工企業和各大財團都向軍部抗議,但是軍部一意孤行,一定要這些強壯的軍工企業的工人上前線打仗,為了安撫憤怒的財團和企業,也是為了軍工生產,日本人強征女學生進入工廠工作,頂替熟練的老工人。
這一時期,日本陸軍武器和彈藥只夠武裝40萬人,甚至連日軍總兵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即使日軍此時已經嚴重缺乏武器裝www.hetubook.com.com備。
不過別誤會,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正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其他部分大多是些「特殊戰術飛機」,也就是說,神風自殺飛機——自台海海戰一口氣損失8艘航母之後,一直到新的艦隊形成規模之前,日本人也只能期待這種極端的戰術能夠起到一些抑制華軍艦隊的作用了。
因此,三國軍隊投入戰場之後,表面上來看北約軍隊的總體傷亡有一個大幅上揚趨勢,不過憑藉三個僕從國軍隊的巨大傷亡聯軍的進展倒是越來越快了。
而此時,前線日軍的崩潰已成定局,4月初聯軍在朝鮮水原一帶輕而易舉的擊潰了朝鮮日軍最後的主動反擊,4月中旬,朝鮮南部勞動黨(南勞黨)發起光州大起義,日軍與得到中軍航空兵直接支援的南勞黨起義軍在光州巷戰22天,在日軍逐步佔據上風的時候,中軍裝甲部隊沖入光州城。
人民解放軍方面把三個朝鮮人組成的步兵師整體轉和*圖*書交給韓國,朝鮮王國則派出支援坦克部隊,兩者相結合,終於使韓國軍隊第一次有了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隊伍。
但是,反過來說,與朝鮮、扶桑、東瀛這三個小弟的軍隊相比,華軍在遵守《日內瓦公約》方面已經可以算是相當不錯了——華軍在現位面對俘虜至少比美英強不少(屠殺日本人是錦衣衛部隊的工作)。
因此,大部分43年徵召兵只能使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武器:從老舊的村田、施耐德單發步槍,到更為傳統的日本刀、竹槍(削尖的竹子)。
只是,學徒出陣造成的熟練工人短缺也影響到了海軍,以上這些軍艦的建造工程已經無法按計劃完工,至於具體會拖到什麼時候,現在也不好說。
戰列艦方面,大和級第三號艦「信濃」號原本打算改造為航空母艦,但因為日軍此時嚴重缺乏戰列艦(只剩「大和」和「長門」兩艘了),因此決定還是以戰列艦姿態完工。
而且,這個數字註定還會繼續增加,越hetubook•com.com增越快。
至少要堅守本土到新的艦隊建成為止吧?
三艘雲龍級艦隊航母的建造工作正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當中,將兩艘千代田級水上飛機母艦改造為輕型航空母艦的工作已經接近完工,此外還有三艘新的雲龍級已經開工。
此外還有兩艘超大和的「紀伊」、「駿河」兩艘戰列艦也被強行開工。
中華帝國是一個列強國家,華軍在對待敵人以及俘虜上的態度上一向不怎麼友好,特別是與一向優待俘虜的人民解放軍部隊相比,更是如此。
3月20日,朝鮮半島,聯軍發起漢城戰役,4天之內消滅7萬日軍,收復漢城,隨即民主韓國政府宣告成立,金九任第一任總統,曾經在抗聯服役的金成柱將軍被任命為第一任總參謀長。
在長江流域作戰時,中國軍隊最多有30萬人,收復華北和華南后,中國軍隊兵力上升到130萬以上,收復東北及全國大部分地區統一后,兵力達到400萬,現在,加上各僕從國,日本人要和-圖-書對付的軍隊已經有460萬了。
在這種心態下,面對日軍自殺衝鋒,中國軍隊更喜歡發揮火力優勢,而朝軍、東瀛軍之流卻經常性發起反衝鋒。
之後聯軍發起平壤戰役,摧毀大約5萬日軍,然後繼續向更南方的漢城推進。
為了湊夠人數,日本人已經開始嘗試在女性中強徵士兵,甚至連寶貴的在校學生都不能避免,日本軍部擴大「學徒出陣」的範圍——之前日軍只招收文科生,現在連理工科都無法倖免了。
日軍悲哀的發現,自己的敵人越打越多了。
另外一方面,這三國軍隊不把敵人當人看,其實也也不把自己的士兵當人看。
而且,日本人不知道發了什麼瘋,甚至連軍工廠的工人都強征一大批,以至於三菱、三井、愛知下屬的工業企業軍工生產都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此時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不斷安慰他們的天皇欺騙人民,宣稱自己還有600萬大軍,有800萬神明庇護,至少本土肯定會安然無恙。
韓軍此時擁有兩個軍約1和*圖*書0萬人,並且立刻投入對日作戰中。
對於朝鮮、扶桑和東瀛的將軍們來說,幾百上千的損失根本不值一提。
而中軍方面決定不進山清剿,而是維持封鎖圍困狀態,利用飢餓和各種疾病逐漸消滅這40萬殘存日軍。
中軍發起43年春季攻勢之前,日軍在朝鮮半島有55萬部隊,在台灣有50萬人。
台灣方向,中軍連續收復台北、基隆、高雄等沿海城鎮,大約40萬日軍殘餘部隊被趕進台灣中部山脈,他們沒有糧食、沒有藥品、缺乏彈藥,完全無法突破中軍的封鎖。
朝鮮最後的日軍全面退守洛東江防線,進行最後的堅守。
反倒是日本海軍還在努力建造新的軍艦。
在這三個國家的軍隊投入戰鬥以後,都不用錦衣衛特別行動隊出手了,這三個國家的部隊自己就能很乾凈的處理掉全部日軍俘虜,甚至連理論上跟日本人同根同源的扶桑、東瀛兩國軍隊也是如此。
到43年3月份,聯軍累計在朝鮮半島消滅了15萬日軍,在台灣消滅10萬左右。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