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叢林
第三百二十章 村落(三)

但那個地方已經變成了一片空城,居住當然沒問題,但他們住在那裡,從劈柴做飯到打水,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做。那些留守的老師、設備管理員和護校隊的成員們早已經接到了學校管理委員會的通知,讓他們注意這些人不要讓他們有機會製造破壞,同時不要給予他們任何救命之外的援助。
施遠等人的名聲已經很臭了,只要外來派不犯致命的錯誤,他們就只能一直作為在野黨,除了能夠在有事的時候站出來吠幾聲證明一下自己還活著,根本就不會有任何威脅。
而他們不約而同的一點就是,對於這些在隊伍里散布負面情緒和負能量的人,他們都感到非常厭惡,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等著看這些人的笑話。
這些人除了空有一張選票之外毫無用處,和他們走近,反而有可能推開更多有行動力和執行力的人,散失學生派本來就不多的人心,施遠等人對這一點看得非常清楚。
這讓他對於邱岳一直在拐彎抹角通過各種各樣的小故www•hetubook.com•com事和政論文章鼓吹的合併和選舉的事情越來越有信心,如果聯盟與國土學校合併,他即使不能成為得票最多的那個人,也肯定會是緊隨在領頭羊後面的那一個。
但他們對於這些拖後腿的人同樣看不上,沒有理睬他們。
你們寧願閑著看熱鬧也不願意幫忙!一群冷血動物!
他們無法忍受這樣的事情,乾脆跑回了學校。
從這個位置,他們可以在未來修築一條階梯,方便地返回學校。
在完成了樹屋的建設之後,他們寧願主動去伐木和學習怎麼燒炭,也沒有去幫助這些人。
現在他走在聯盟的土地上,偶爾都會有人和他打招呼。
他甚至激進地認為,這是城北聯盟為了吞併國土學校而做出的嘗試。
當國土學校的人們散居在城北聯盟的殖民點周圍,雙方因為種種原因而不斷接觸,相互幫助,人數較少的國土學校的人們必然會漸漸散失自己的獨立性,甚至被城北聯盟同化。
www.hetubook.com.com「太可惜了,這些人裏面竟然沒有施遠他們。」萬澤有些遺憾地說道。
而來自聯盟的威脅則更是不在萬澤的考慮之內。
這樣的態度讓萬澤有些不以為然。
願意和其他人合作的人早就在這以前就已經完成了組隊,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剩下的人彼此之間都看不順眼,甚至之前就吵過架。有幾個人勉強和別人合作了幾天,但很快就因為相互之間都無法忍受對方對於該怎麼做的喋喋不休而拆了伙。
而在那個時候,誰能阻止他成為新體系下的實權人物?
人們意外地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很多東西,也看清了很多東西,對於萬澤等人的不滿卻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消失了,對於外來派執委的支持率甚至在八個殖民點陸續建成之後他們上台之後的頂峰。
人們也不願意幫助他們,事實上,很多人在建成了自己的樹屋之後,終於開始明白自己做事情和看別人做事情之間的差別,終於明白有時候事情並不會像他們和_圖_書之前現象的那樣簡單,開始學會去理解那些站出來帶領大家的人的難處。有些人從這件事情當中學會了服從和合作,也有人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
之前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找別人的麻煩,而現在,麻煩很快就來找他們了。
「要小心他們死灰復燃。」李鄉說道。
事實上,在邱岳從聯盟副秘書長的位置上辭職出來辦報之後,他的《遠山周刊》就徹底把施遠等人掌握的校刊和宣傳欄打垮在地。萬澤向邱岳提供了不少資源,甚至提供了人手,讓《遠山周刊》成為了在國土學校鼓吹外來派工作實績的一面旗幟,許多學生在看他那些小故事和段子的時候,也順便看看他的那些關於時事和政論的文章,並且受到了不少影響。
這讓早已經習慣了在人群中打混,發牢騷說怪話,然後覺得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天經地義的他們徹底崩潰了。有幾個人開始在學校里亂塗亂畫甚至是搞破壞,他們很快就被護校隊抓住送到鹽礦勞動改造,而剩下的人被這麼一嚇,m.hetubook•com•com又逃回了自己之前所在的營地,不得不委曲求全地繼續想辦法修建自己的樹屋。
施遠那幾個人雖然在他們眼中也是一樣的廢人,但他們在這一次的事情里卻很快就看清楚了形勢,甚至帶頭學習怎麼干木工活,在完成了自己的樹屋之後,他們開始主動幫助周圍的人,甚至主動請纓去幫助隔壁的殖民點,挽回了不少聲譽。很多學生都覺得,他們這些人還是很厲害的。
而城東的那三個殖民點,則儘可能地把它們設置在了一個三角區上,讓他們可以相互抱團,而不至於必須經常接受城北聯盟的幫助,漸漸散失自己的獨立性,同時還能夠對在鹽礦工作的同伴保持接觸,讓他們不要忘記自己來自什麼地方。
「加油!」他們對這些人這樣說了之後,便離開了這裏,這樣的「毫無人性」,「絲毫沒有半點同情心」的做法甚至讓其中少數幾個人委屈得哭了。
很快就有人受了傷,但在了解了情況之後,萬澤等人並沒有讓人幫助這些人建好樹屋讓他們住進去,而是讓學https://m•hetubook.com.com校的醫務人員替他們包紮之後讓他們繼續。
但修建樹屋這樣的事情一個人做是不可能的,他們不得不學會忍受另外一個像自己一樣偷奸耍滑意見一大堆的人,要麼就只能到別的營地去碰碰運氣。
對於遷出遠山的提案他是外來派中反對最堅決的一個委員,在他看來,這意味著國土學校丟棄了自己的所有優勢,把自己放到了和城北聯盟同一個水平線上去競爭,甚至可以說,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極其不利的地位上去與城北聯盟競爭。
萬澤的名字經常能夠出現在《遠山周刊》上,國土學校這段時間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包括成功發電這樣的事情都很讓他刷了幾次存在感。
也正是在這樣的想法下,他雖然最終只能屈從於投票的結果,但還是極力勸說所有委員投票把人數較多的五個殖民點設在了距離學校較近的遠山正北方向。
無形當中,《遠山周刊》已經成了遠山城北人們重要的精神食量,人們也通過這份唯一的報刊,了解了不少相互之間的事情,彼此之間的隔閡也在慢慢地消失。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