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不可能給予他們寶貴的藥品,他們唯一的生路就是同伴的照顧,淡鹽水,以及很少量晒乾的柳樹芽和蒲公英、魚腥草之類從原來那個世界帶來的草藥。
兩年中有十幾個人被這些獵食者襲擊致死,但這點收穫很難滿足這些快速行動,消耗巨大的獵食者們的需要,當它們最終意識到這片叢林已經變得遍布陷阱,滿是各種各樣它們無法理解的危險,而且很難再獲取獵物填飽肚子之後,它們終於徹底離開了這片地方,只是偶爾才會回來,向這些竊居了它們領土的無恥生物宣告,它們依然是這片土地的主宰。
但它們成長到完全成熟並且可以繁殖,估計還需要至少三年,張曉舟突然開始有些後悔,當初或許不應該在發現它們的那個地方建城,甚至不應該在那附近設置流放點。如果完全保持那個區域的生態環境,也許產下它們的雌龍還會繼續在那附近建造巢穴產卵。
失去天敵之後,昆蟲變得繁盛起來,而它們同樣無法逃脫毒手。人們會用更細密的網,甚至是把蜘蛛的網用木棍收集起來之後,利用粘性來捕捉它們,把它們加工成食物或者是用來做魚飼料。許多蟲子在夜晚進入他們的陷阱,然後就被切掉頭和甲殼,放在鐵板和火堆上被烤乾,最終變成一罐罐的蟲子粉。
甚至連強大的火蟻群落也無法逃脫他們的捕殺,開水過後,偉大的蟻群也只能含恨離開這個世界。
大量的叢林遭到砍伐和焚燒m•hetubook•com•com,為了驅逐蟲子和野獸,許多流放者居住的樹屋周圍長年燃燒著火堆,許多水坑被填埋,一些沼澤甚至被他們用木頭和泥土築壩分隔開,以便用樹皮粉和各種昆蟲養魚,防止魚兒們逃開,並且防止那些水中的獵食者進入。
這樣的人往往是那些太過於強勢,太過於蠻橫,甚至試圖欺凌其他人成為流放點霸主,以此來不勞而獲的人,叢林中的生活總是無法避免意外和傷病,而他們往往會在第一次生病、受傷或者是出現其他問題之後就很快死去,而那些更懂得與其他人相處和合作的人卻反而多半能活下來。
這些軍人下一次出現將會是在一個月後,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
一百個病人當中,大概有二十個會因為病情發展而死去,其中往往只有七八個真的是因為病情太重,更多的,卻是因為人緣太差無人照料而只能苦苦掙扎,最終在其他人的心照不宣中凄慘的死去。
這是一道堪比大蝦的名菜,與另外一種同樣具有強烈毒性,帶有甲殼和巨鉗,曾經是昆蟲中王者之一的巨蝎並列,被評選為兩種最好吃的蟲子。巨蝎因為很容易就會被激怒,經常主動用鉗子抓住棍子不放從而很容易被殺死,甚至被人們認為是最好的獵物,沒有之一。
如果能夠讓它們拉車的話,載重量肯定會大得多,但問題是,這就意味著聯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來修葺更寬並且更加平整的道
和圖書路,設計專門讓甲龍拖曳的大車,甚至要想辦法製作合適的軸承和轉向系統,這與使用甲龍的初衷就抵觸了。
大多數獵食者們不得不追隨獵物的腳步離開,這片廣大的叢林中依然有不少獵食者在行動,但它們的數量已經變得極為稀少。
最先倒下的往往並不是那些身體最弱的人,而是那些最不把那些知識,那些教官們反覆強調需要注意的東西當成一回事的人。雖然已經有很多人用自己慘痛的經歷形成了手冊上新的注意事項和知識點,但總還是會有人對此不以為然。
叢林中到處都是巨大的網,以前經常在樹木之間飛翔,躍來跳去的鳥兒和那些以昆蟲為食的飛蜥幾乎絕跡,只有那些在最高處築巢和生活的種類才有機會生存下來,但同樣幾乎面臨滅頂之災。
而它們最大的問題則是,沿途都要一直用水給它們降溫,而且還要時不時地給它們吃東西犒勞它們,這樣才能讓它們願意繼續前進。
也有人試圖反抗,試圖串聯周圍的被流放者們暴動、自立,甚至是想要逃回去,在親友的庇護下躲藏起來。但叢林卻替聯盟完成了絕大多數的工作,隨後,那些瘋狂地想要儘早結束這種生活的流放者們完成了剩下的,把他們抓起來交給了巡察隊。
烈焰冒險團狩獵的情報就多半都是從他們那裡獲取的。他們每天都在同一片區域中行動,伐木、設置陷阱、掛網、釣魚、捉蟲,甚至是捕獵,周圍和_圖_書有什麼危險他們第一時間就能知道,並且在巡察隊到來時向他們彙報。
體形最大的小雪能夠馱四百公斤的物品,但卻無法長期堅持。
三條甲龍在通往鹽礦的道路上來回通行了一圈,把六百多公斤的補給物資送到了鹽礦,然後馱著將近七百公斤鹽走了回來。
在《流放法案》實施兩年之後,聯盟終於有能力,有條件向北方的彩虹山脈派出一支以士兵和志願者為主體的探礦隊,而這,已經是幾個月前的事情了。
他們在很短的時間里被像鴨子那樣填了一肚子關於如何在叢林中生存和覓食的知識,隨後,軍人們把他們帶到這個地方,幫助他們砍伐出一片空地,搭建起一個簡陋的,但卻足以保護他們不受蟲子和動物侵害的樹屋,然後便留下足夠他們吃上一陣子的口糧和他們可能用得上的武器和工具離開。
這些叢林中曾經不可一世的獵食者們唯一存活下來的希望就是躲在暗處,不要被這些人看到。但很多時候,這同樣並不保險。人們總是會嘗試著用矛去捅任何他們覺得有可能躲藏著獵物的地方,甚至是用煙熏,用水灌,逼迫裏面的東西逃出來,落入他們放在洞口的網中。
不過這樣的念頭在他心裏很快就過去了,如果當初不開發那片區域,根本就沒有可能把流放法案推行下去,聯盟也根本不可能在這兩年的時間里,漸漸地熟悉和控制遠山周圍廣大的叢林。
張曉舟期望中的甲龍運輸隊應該能夠在絕和*圖*書大多數地形下方便地運送物資,並且本身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不需要複雜的維護方式。在他看來,當甲龍漸漸成長並且開始繁衍出更多的後代,這樣以甲龍為主的運輸隊完全可以承擔一般的運輸任務。
絕大多數人最終還是不得不接受了現實,開始按照聯盟教他們的那些東西努力工作,努力去克服所有的困難,並且最終生存了下去。
也有相當一部分莽撞的獵食者誤入了他們的陷阱,最終被他們小心翼翼地從遠處用弓弩殺死,成了他們燒烤架上的美食。
真正讓給予了被流放者們迎頭痛擊的是疾病和事故,尤其是在他們剛剛來到這片區域的時候。
當叢林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漸漸變得安全起來,他們也漸漸熟悉了這樣的環境,找到了在這裏生存的方法,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們不再把這裏視為絕境,也不再絕望、憤怒,甚至是想要報復了。
這些人沒有能力徹底改變叢林的生態,沒有能力去獵殺大型動物,但他們卻可以讓這片叢林變成讓這些動物感到不安,無法安心覓食的地方。許多動物的棲息地和產卵地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除了聯盟特意留出來的鹽礦以東的那片獵區,幾乎所有設置了流放點的叢林中,大中型食草動物都已經逃離了這些地方,數量明顯減少,甚至已經很難再看到它們的蹤跡。而所有比人類體形小的動物,只要他們能想到辦法,最終都會被放上餐桌。
它們步行的速度和人們快走時和*圖*書的速度差不多,這樣的速度已經比人們用手推車要快得多了,關鍵是,它們不挑路,在未經修葺的小路上也能行走。哪怕是坑坑窪窪高低不平的地方,只要它們能夠下腳而且可以承受它們的體重,它們就能通過。
一個八人的流放點中,往往至少會有一兩個人會在到達流放點的第一周就倒下,成為其他人認真努力回憶和學習那些知識的最大動力。
張曉舟一段一段地增加它們身上的配重,最終確認,三條兩歲的甲龍都能夠承擔超過自己體重三分之一重量的貨物行走,不會出現什麼不適或者是反抗。超出這個重量並且達到一定的限度之後,它們依然還能往前走,但明顯開始有些不適應,試圖把自己背上的馱架弄掉,並且很快就會開始感到疲勞。
叢林中的生物不得不面對人類這種全新競爭者的介入,而這種生物雖然在很多方面都遠遠無法與它們這些白堊紀的統治者相提並論,生命也極其脆弱,但他們卻能迅速地破壞它們棲息的環境,迫使它們這些遠比他們強大得多的生物不得不逃離自己的家園。
這些流放點散落在叢林中,雖然弱小,但卻依然能夠漸漸地改變和影響周圍的環境。為聯盟提供第一手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征服這片叢林。
當然,任何體形足以成為食物的蜘蛛也無法逃離人們的捕捉,他們已經學會從蜘蛛的攻擊範圍之外用長矛扎穿它們的身體,然後切掉有毒的地方,燒掉它們身上的那些毛,放在火上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