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總要有人去犧牲,但憑什麼是他們?
岩鷹山上的洋鐵炮終於開火,惠州會黨帶來的炮彈不是開花彈,只是最原始的實心彈。
林淮唐的自責也在於以獅子搏兔之勢,本來為的就是盡量減少犧牲,結果卻因為自己的自作聰明落得這樣結果。
在三三制的戰術里,每一個三人小組,都應當選擇其中一名政治較好、戰鬥勇敢,或有經驗的戰士充當組長。
林淮唐此時正在岩鷹山的半山坡上,他親眼看著三大隊對觀音閣鎮圍牆的衝鋒是怎麼樣落敗的。
有的人是因為家裡的鋪子被貪官弄得破產;
在第三大隊第一波三三制衝鋒失利時,庄文統沒有當即就帶著第四大隊的人馬支援上去。
那些死去的年輕人,有的才華橫溢,有的家境優越,只因信仰二字,甘死如飴。
但是憑什麼?
但那轟隆的一聲巨響,造成的效果已在其殺傷之上。
「革命黨人真是不怕死的嗎?!」
稍有心肝之人,此刻都將熱血沸騰。
第四大隊五十多人,全部都是惠州會黨眾人,一個廣州起義的革命黨人都沒有。
但黝黑的炮膛一經發射,雷霆般的震動聲首先敲響了敵我兩軍戰士的心弦。
林淮唐抽出刀,仰起頭:「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
但這並不影響方聲洞聽到炮聲。
方聲洞帶頭衝鋒,第三大隊的士兵們吃了三三制的虧,現在混亂之中隊形全散,也不再死板地按照林淮唐的要求以三人小組隊形前進,而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窩蜂地跟上方聲洞,正面強沖觀音閣。
先鋒隊現在有這樣的基層軍官嗎?
剩下的人,都跟隨林淮唐投入戰場。
林時爽以為像林淮唐這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人物,絕不會因為幾名隊員的犧牲而有所觸動。
有的人是因為被大清苛捐雜稅壓得喘不過氣來;
當然是沒有。
還需要有一個堅強的組織,保證隊伍在受到打擊的時候,可以得到應有的支援。
庚子年北京起了義和團,庄文統趁機糾合本村村民多人襲擊教民報仇,結果清廷官府獲得消息以後,在當時的兩廣總督李鴻章授意下,直接派官兵將庄文統他們村涉事者一百零三人逮捕,其中三十四人被處死,十一人移交給港英當局拘禁。
十一年前,庄文統剛剛成婚,他們村因為和鄰村爭奪水源發生了械鬥。按照傳統,械鬥后雙方都要抽籤選人來接受官府的懲罰,但鄰村因為信了基督教,成為教民,械鬥中殺死庄文統村四十多人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方聲洞臉頰和額頭上都帶著傷,鮮血流了一臉,乾涸凝結的部分呈現紫黑色,有些血跡還糊在方聲洞的左眼上,影響他的觀察能力。
這就是要求,每三個人里就需要擁有一名具備自主指揮能力,並且能夠領會上級作戰意圖,繼而推進戰術執行的基層軍官。
炮口上好像隱約吐出橘紅色的火焰,只有林淮唐那神奇的體格才能依稀和圖書看清炮彈射出的拋物線軌跡。
一定是因為和大清有著解不開的仇怨。
而想要找洋人報仇,光靠自己、光靠村民是不夠的,庄文統可以尋求惠州洪門大哥鄭士良這樣的基督徒幫助,當然也可以尋求革命黨的幫助。
先鋒現在連中隊長、中隊委這個級別的軍官,都還沒有找到幾個合格能幹的人來做,更遑論是三人小組的組長。
三三制是一種基於散兵線的班排步兵戰術,它具有極高的靈活性,有利於發揮我方火力優勢、規避敵方的火力優勢。
事實上要運用三三制——
……
但是。
他的決定至關重要。
雖然現在也通過士兵大會選舉了大隊委、中隊長和中隊委,但實際上所有人還是都聽庄文統的話。
他猶豫不決,心裏既為林淮唐分化瓦解惠州會黨非常不滿,又覺得如果攻打觀音閣失敗,自己一樣跑不掉。
林時爽也對三大隊戰士們的犧牲痛徹心扉,但革命怎麼會沒有犧牲?
先鋒隊有這樣的基礎條件嗎?
還需要普通士兵具備極高的戰術休養和士氣狀態,使得他們在一時間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不會喪失鬥志;
庄文統舉起手裡的盒子炮,鳴槍示意:「兄弟們都跟我上,這種時候再不衝殺,就別怪洪門的家法伺候!」
林淮唐有這樣的基礎條件嗎?
庄文統的大哥鄭士良最先懂了這個道理,所以鄭士良先做了基督徒,想靠洋人的力量推翻滿清,後來明白行不通,就跟著孫中山發動了惠和-圖-書州三洲田起義。
他林淮唐是先知,但先知並不是神祗。
「……我是不一樣的,不能使革命獲得更完滿的成功,不能讓犧牲更少,不能少流幾滴少年中國的血,我來此為何?」
觀音閣鎮圍牆上面的清軍防營士兵接連不斷地開火,然而他們的火力非常有限,連一挺機槍都沒有,純靠單發步槍慢悠悠射擊,根本擋不住革命黨的密集人浪衝擊。
這個民族,在百年的沉睡和恥辱以後,還要再踏上一條幾十年的血汗之路,才能稍稍問鼎荊棘王冠的輕重。
喻培倫放出的第一發炮擊,射失了一點,沒有擊中清軍巡防營的工事障礙,也沒有落到觀音閣鎮里的街巷上,只是遠遠射偏到野外。
和庄文統有仇的是教民背後的洋人,更是內殘外忍的滿清朝廷。
但鄭士良是什麼人?他雖然是洪門大哥,但同樣也是教民,是基督徒。
庄文統臉上的神色陰晴不定,他可以感覺到周圍兄弟間氣氛的改變。
庄文統他自己呢?
「林時爽!喻培倫!給我、給老子開炮呀!二大隊除炮手以外,剩下的人都跟我上去增援!」
「我們有大炮掩護,不要怕,衝上去,所有人跟我上,不要怕、衝上去!」
林淮唐怒吼一聲,吼得林時爽心中大驚,他還以為林淮唐面臨什麼樣的形勢,都能永遠保持那副從容、鎮定、自信的模樣。
不僅是沒有突破,而且是自身付出了很大傷亡!
有的人是因為受了廣州駐防八旗的氣;
那在這種情況和-圖-書下,強行上馬三三制戰術,就是一個荒謬絕倫的錯誤,純粹是林淮唐個人糊塗透頂的狂想而已。
轟——!
這個亞東老大帝國,沉在迷夢裡的時間已經夠久啦,一甲子的時間都過去了,難道真要等上整整一百年它才能醒來?
康大眼也慌了神,他在廣東駐軍多年,剿過不少匪,還跟著水師提督李准去外洋打過海盜,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不要命的一群人。
庄文統的新婚妻子就死在了鄰村教民的襲擊之下。
方聲洞一躍而起,他身體好像鐵打的一樣,精力充沛過人,明明受了不少的傷,卻好像沒事人一樣蹦蹦跳跳。
誰人無心?誰人無熱血?
三大隊的衝鋒兵力有數十人,使用長短槍有三十七支,結果卻沒有突破二十多名巡防營士兵倉促間拼湊成的防線。
庄文統因為參加了洪門,得惠州洪門龍頭大哥鄭士良的幫助,才得以脫罪。
庄文統他不懂共和民主的革命道理,但庄文統懂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能推翻洋人的奴才滿清朝廷那樣才能給自己的妻子報仇,才能給被大哥鄭士良報仇。
結果是鄭士良又死在了滿清朝廷的手上。
恐怕不是。
三三制也要求部隊具有極高的自組織能力,要求基層軍官具備一定的自主偵察、自主分析、自主決斷、自主執行的能力。
「庄大哥,你快說句話呀!三大隊的弟兄們這樣下去是會拼光的!咱們到底什麼時候上?」
這件事情讓庄文統明白了一個道理,和他有仇的當真是m.hetubook.com.com教民嗎?
大炮對雙方軍心帶來的震動感,遠比它實際上造成的殺傷更大。
所以他庄文統也要革命!
可林淮唐也知道,即便四萬萬同胞醒來,等待他們的也不是文明世界的擁抱和迎接,而是另一條更加艱辛的荊棘之路。
庄文統周圍的會黨兄弟明顯已經按捺不住,革命黨人捨生忘死的密集衝鋒,在視覺上給友軍帶來的效果是非常震撼的。
有的人是因為當兵時被大清欠餉,至今沒有索要回來;
「是第二大隊開炮了!同志們,是第二大隊開炮了!」
連康大眼這樣的老兵油子心裏都是一哆嗦:「大炮!?革命黨放炮了!老子們要交代在這裏了!」
過去同盟會組織失敗的幾次起義,鎮南關起義、安慶馬步營起義、廣州新軍起義……哪一次失敗沒有今天死的人多?
第二大隊留下了二十人左右在岩鷹山上,包括炮手,包括觀測員,還包括少量衛兵。
他喃喃自語,聲音低得讓人聽不見,好像只是說給自己一個人聽:
大家既然都是為了反清而來,固然會黨沒有革命黨那一套共和民主的造反理論,但他們既然冒著殺頭的風險走到這裏。
當然都沒有。
他悔恨啊。
林淮唐捂住胸口,那些倒在泥濘土地里的隊員們,林淮唐才漸漸熟悉他們的音容笑貌,誰允許林淮唐這樣害死他們?
到底要不要帶人衝上去支援?
還需要基層指揮官作風足夠果敢,在隨時可能與上級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判斷出最佳的時機指揮部隊果斷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