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一百零一章 孫先生回國

到上海華界登岸,不是向林淮唐自投羅網?
艦上眾人爭辯吵鬧不休,上海親同盟會和親立憲派的報紙,都在一致攻擊林淮唐和先鋒隊。但林淮唐作為新聞界的寵兒,不僅先鋒隊自己的報紙發出不同意見,另外幾家比較權威的外國報紙,也刊登了沙淦拍攝的陳其美、張謇、程德全密信副本照片。
林森等人則扼腕嘆息,又試著勸了孫中山幾句,但都無法再動搖他的意志。
先鋒隊的武裝突然湧入上海,據說正在高舉屠刀殺害同盟會會員,不僅陳其美、蔣志清等人被迫逃離上海,而且許多未來得及逃往租界的同盟會會員和滬軍軍官,都被先鋒隊逮捕,甚至處決。
宮崎滔天沉默不語,他知道在上海的一批日本軍部要人,正急切等待著孫中山的到來。特別是日本浪人的首領、黑龍會領袖頭山滿就在上海,他和代表日本政府的犬養毅,都對孫中山極感興趣。
宮崎滔天以中文直言:「馬日事變前後緣由可謂複雜,陳君方面聲稱事情系由農會中混入滿清間諜慫恿土棍濫殺導致的,先鋒www.hetubook.com.com隊方面則在他們的機關報上公布另一種說法,還把在滬軍都督府內繳獲的許多文件副本公開,堅持認為事變系由陳君設局消滅先鋒隊引起的。兩種說法各持已見,中山,現在形勢很複雜,你又長時間沒有回到中國,不應該太快下決定。」
孫中山還在驅逐艦「建威號」上,除他本人和孫中山的外國友人美國人荷馬李夫婦、宮崎滔天、池亨吉、山田純三郎、太田三次郎、群島忠次郎、緒方二三等人以外,孫中山還特地邀請了與潮梅政權關係密切的謝良牧(黃花崗起義的籌款人,何子淵的好友)、林森(林淮唐加入同盟會的介紹人只一)同往上海。
但林森還是問道:「軍艦不能開到租界停泊,我們要不要先和日方聯繫?請犬養毅先生派日本兵艦接我們到滬登岸。」
許多報紙都說先鋒隊正在上海大開殺戒,林森慮及自己的性命,怎麼都想再勸孫中山幾句,可孫先生主意一定,就再無任何人能夠動搖他的意志。
孫中山身後的一張小桌和*圖*書,因著甲板的傾斜微微搖晃,桌上還擺著一大疊報紙,有些是同盟會的人送來的,還有一些是宮崎滔天從香港買來的。
以林森的視角來看,他真是難以想象當年自己介紹進同盟會的那個小青年林淮唐,居然隱藏這樣深。
孫中山拾起一份《赤戟報》,看著版頭那一句「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始終不願相信有此手筆的先鋒隊,會是一個蓄意毀滅同盟會的反革命組織,更不相信陳其美和張謇對林淮唐裡通外敵的指控。
孫中山在各方面能力都曾受過他人的指摘,唯獨意志堅定這點,恐怕無任何人有資格指摘他。
「先生,上海局勢波雲詭譎,英士被華野軍隊驅逐到租界,整個上海都被林淮唐控制。先生貿然入滬,萬一人身受到挾持,將會耽誤整個中國的革命大業。」
孫中山看著艦上眾人,淡淡一笑,也稱得上從容而言:「既然我要調停馬日事變的雙方,就更應該向世人示以大公無私之心。何況林淮唐能單刀赴會,我為什麼不能到上海看一看林淮唐呢?」
和圖書年林森在福州閱報社教林淮唐福州話的時候,只當林淮唐是個誠懇老實的青年人,何曾想到林淮唐的野心這樣大、手腕這樣毒、做法這樣絕。
按照一部分報紙所言,先鋒隊佔領滬軍都督府後的第二天,就在都督府的大門前舉辦了所謂的「公審大會」,將滬軍中忠勇善戰的幾十名軍官同時槍決,血染黃浦江,釀成了讓同盟會會員為之氣憤欲絕的都督府慘案。
包括宮崎滔天在內的幾個日本人,則因為受朝日新聞的報道影響,對林森所說的這些事不置可否。
宮崎滔天對此存有疑慮,可他身為日本人,只能選擇沉默以對。
軍艦前頭的海浪撲騰撲騰撞碎在艦首上,白色的水花和泡沫,就和現在上海的形勢一樣混亂。
他好像想到什麼,又微笑起來:「我在日本不幸未曾與林君有一面之緣,他在國內做出這麼大的事業,實算我漢族革命後起之秀,今日有機會,又怎能不去會上一會。」
「以形勢論,滬、寧在前方,不以身當其沖,而退就粵中,以修戰備,此為避難就易,四方同志正引領m.hetubook.com.com屬望,至此其謂我何?」
然而就在孫中山抵達香港以前,馬日事變的消息震驚天下,使孫先生的行程不得不為之做出一番徹底的改變。
按照孫中山的原定計劃,他是準備先從美國前往香港,和同盟會留在香港的胡漢民等人聯繫以後,再考慮是前往廣州還是上海。
別人是近鄉情更怯,孫中山卻是越接近革命前線越樂觀。儘管共和國還停留在計劃之中,有一大堆破舊立新的事情需要處理,但孫中山還是躍躍欲試,《建國方略》雖然尚未落筆,可連連看的新思維本就在他的腦中,似乎革命已經成功,波瀾壯闊的立國規模也將成就。
命運的離奇曲折,正在這章!
孫中山大手一擺,直接否決:「上海是中國領土,也是革命軍控制的轄區,我們為什麼要去租界?就直接在上海華界登岸吧。」
如果孫中山真的前往上海,頭山滿、犬養毅等人必能保障他的人身安全。只是以宮崎滔天私意以為,與孫中山、金玉均等人相交莫逆的頭山滿,真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亞細亞主義者嗎?
孫中山自己從https://m.hetubook•com.com容,林森等人可從容不起來。
孫中山的眉毛完全緊皺在一起,很多見過孫中山的人都說他氣質寬厚隨和,但也不缺乏殺伐果斷的魄力,可這時候,孫中山是完全無法做出抉擇了。
「……還是去上海。」
林森等人聞言皆目瞪口呆:「上海華界被林淮唐控制,先生如此豈非自投羅網?」
馬日事變的同一天,也是孫中山流亡海外的第十七周年紀念日。當時,孫中山的境況相當糟糕,哥哥孫眉已經破產;美國華僑也不買他的賬,同盟會在華南的起義一次次失敗,無量金錢無量血的投入與付出,得到的結果只是清廷統治的加強。
林森極力勸說孫中山不要輕往上海,船上同行的同盟會要人們也都持此意見。
但武昌傳來的好消息,同盟會中部總會在長江流域的崛起,讓這個年近半百還漂泊異域的中年人淚流滿面。
上海,這座原先同盟會賴以為大本營的城市,也是原先陳其美賴以為殺戮先鋒隊同志的城市,這時在林森眼裡卻覆蓋上了一層赤色的陰影,好像張口血盆大口的怪獸,只等吞噬他們這些同盟會會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