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江西都督李烈鈞、雲南都督蔡鍔都率先起來反對。他們通電指出,革命方法本來就分軍政、約法、憲政三個時期,革命后的形勢要求以「兵權保秩序,以圖改革之進行」,因此都督一官,「目前決不能驟廢」,「應統攬一省之治權」。
「但……現在輿論上、政治上,確實袁世凱這種做法很佔上風。」
據熊克武透露,李烈鈞就曾密電四川代理都督胡景伊、民政長張培爵說:「諸君……皆為創造民國巨子,敢請輸誠聯絡,結一最穩健之政治、軍事團體,對於中央為一致之進行。如政府能以國利民福為前提,則維持擁護,互相協助;如政府夾有私心,藉統一之名,施專制之實,亦惟有群起力爭,實行匡正。總以地方監助政府,不使政府操縱地方,庶不失權外人,復陷專制,種種險象,或可消弭。」
接著林淮唐又為解決軍人執權的問題,進一步提出了倡導國民大會的主張。李烈鈞和蔡鍔本來均不贊成召集無門檻、無條件的國民大會,現在也因為袁世凱的壓力,相繼發表了支持的通電,倒讓林淮唐一時間擺脫了此前被十多位都督一起罵的囧狀。
林淮唐笑道:「我們照顧陸軍和圖書部的面子,可以不直接使用軍官學校這種名字。這本也不重要,難道我們把華東軍校改叫做五道口職業技術學校,便培養、安置不了專業技能過硬的軍官生了嗎?」
林淮唐拍著手,又向眾人強調道:「無論有什麼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建設軍校,依舊是我們招攬和安置被裁軍官生的一大途徑,決不能放棄。」
就算考慮到這批軍官生是同盟會的中堅分子,革命思想未必就是左傾,也未必就支持如今已和同盟會漸行漸遠的社會黨,但在林淮唐看來,把這批軍官生教育改造為未來革命軍隊的種子,是要比社會黨自己完全從零開始快得多。
軍官、士官不同於一般革命官兵,一般革命官兵只要能夠解決其實際的生活經濟問題,就基本上能夠拿下來了。軍官、士官階層,要求可就多得多了,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說的話,軍官、士官階層的需求最少都要到尊重需求的層次。
黃興並非完全對袁世凱沒有警惕,只是我們的克強先生實在太習慣向現實情況作出妥協。本來南京留守府是計劃通過大裁軍做精兵簡政、汰弱留強,將革命軍中的精幹軍官和戰士全都集中和-圖-書到第八師來,打造一支王牌部隊。
對李蔡等人這一正確立場,林淮唐也採取了堅定支持的態度。他先是通過鄭祖蔭發表了二人的聯名通電,說:「中央集權,地方分權,本來不成問題,不過反對者藉此肆其鼓簧。……蓋須相因而行,不能執一。民權為天經地義,專制惡風,斷難久存於二十世紀。」
一方面是當時正是北伐軍事戎馬倥惚的時候,有志青年多直接參加北伐軍,誰會在辛亥革命最火熱的時間鑽進學校裡頭呢?另一方面則是福建陸軍軍官學校這樣的名頭,實在不能和中央控制的高等軍校比吸引力,更不可能和袁世凱現在提出的資助留洋比吸引力。
「何遂是我們的朋友,這一點,阿文,我想何遂是可以通過方聲濤的關係爭取過來的。」
林淮唐噗嗤笑出聲來:「這說得也沒有錯,據我所知江西李烈鈞、雲南蔡松坡都在忙著開辦本省軍校的事情,諸君同志覺著他們是急著建設民國的軍事教育事業,還是想著割據自雄呢?」
姚雨平還提到另外一點:「還有一件事情,現在袁政府對地方各省自行開辦軍校的事情,指責很嚴厲,段祺瑞執掌的陸軍部正在起草相https://m.hetubook.com.com關的軍校組織條例。輿論上正在醞釀風氣,好像哪一省自己開辦軍校,就是哪一省想要割據自雄。」
如此妥協,又能做成什麼事情呢!
但結果是這個計劃一遭到反動派的輿論攻擊,黃興就退縮了;這個計劃在革命軍中引發一部分被裁撤兵士的不滿后,黃興就放棄了。
接著,廣東都督廖仲愷也通電響應,表示:「非國基大定,宗社黨無從煽發,不宜行軍民分治。」他在詳論中央集權、地方分權問題的長電中,針對袁世凱的隱衷,更進一步提出:中央應對「各省都督授以軍政、財政兩權,令其自行裁遣軍隊,整理財政,先使恢復舊規,然後徐圖根本上之計劃。斷不宜大舉借款,思以財政權操縱各省」。
一直負責徵兵工作的喻培倫,說得很是明白:「如果黨中央仿照福建陸軍軍官學校的先例,在華東大區再開辦一個軍官學校,招募應該還是能夠招募到一批軍官生的。畢竟袁世凱不可能滿足所有軍官生的要求,能去留洋或到保定軍校繼續學業的人,肯定只是少數。」
何遂為南京留守府招募到的這批軍士官,清一色都是畢業於各省專業軍官學校,乃至於保定軍和_圖_書校及日本陸士的軍官生,職業素養是可以信賴的。
而且何遂還從中專門挑選了在辛亥革命以前就參加了同盟會的人員,革命意志最起碼也比一般人要強。
書記局之前內部討論的時候,林淮唐其實也提過社會黨自己辦一個軍校,用以招攬和安置黃興裁撤掉的這批軍官生。
姚雨平則說:「也不盡然如此。南北議和以後,還有相當一部分軍官生,現在已經陸續返回學校恢復學業了。而且據我所知,袁世凱政府已經許諾,南方革命軍里的高級將領如果退伍,政府就會資助他們到日本留學深造去。」
林淮唐嘖地冷笑一聲:「士雲啊,這擺明是袁世凱的糖衣炮彈,北洋當然樂見革命軍將領紛紛馬放南山、歸隱山林。說是資助到外國深造留學去,其實說白了不就是一種變相的流放嗎?我們不能上北洋的當。」
林淮唐說:「保定軍校、日本陸士……這些學校畢業的軍官生,我不敢保證他們一個個軍事素養都稱得上過硬,但比起咱們軍隊中許多半路上馬的人,至少基礎要好很多。又都是些老同盟會,黃興這麼白白將人家裁撤掉,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損失。」
「何遂負責第八師的招兵工作,他手上應該有和*圖*書南方各省革命軍精銳士官的名單資料。」姚雨平提出來說道,「書記長是希望爭取到何遂的幫助?但我們光是安置華東野戰軍、華南野戰軍自己的基層複員官兵,花費就極其巨大,如何能夠再承擔起安置一批精銳士官、軍官的費用?」
李烈鈞和蔡鍔兩人,都是地方都督中的強勢人物,對於袁世凱政府出台的種種限制都督權力的政策,反對聲也最大。
但問題是此前先鋒隊時期,林淮唐就已經和他的蒙學老師福建都督鄭祖蔭,在福州合辦過一個福建陸軍軍官學校,結果並不理想。
林淮唐攤手道:「但毫無疑問,這少數的一批人,又肯定是革命軍隊中專業技能最過硬、革命意志最堅強的一批人,也是我們黨現在必須盡量爭取到的一批人。」
此前黎元洪為迎合袁世凱大權獨攬的政治野心,提出了所謂軍民分治的問題。他列舉革命時期暫時出現的一些混亂現象,認為「軍人柄政」,「流弊叢生」,主張「將軍務、民政,划為二途」。袁世凱對黎元洪這一主張十分讚賞,力圖馬上付諸實施。
為了反抗袁世凱的控制,他們不僅公開活動各省都督,共同抵制「軍民分治」,而且秘密聯絡南方各省,企圖建立應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