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十八章 夜談前途(二)

「這、這,這你讓我怎麼說?以如今中國積貧積弱的現狀,以如今中國自然經濟衰朽的模樣,我是真想說求求闊佬紳士們好歹多搞點資本主義,不要總想著買田買地搞兼并了呀!」
「華東野戰軍和華南野戰軍,這些建制番號也都是我們社會黨單方面編製的。」林時爽說,「估計袁世凱不會認可。」
蘇北灘涂區的墾屯開發,是林淮唐認為最重要的核心計劃,其餘來錢的輕工業項目發展,也只能放在蘇北灘涂區墾屯開發計劃之後。
林淮唐說:「嗯,正是如此。總之我個人的想法,還是要確保主力部隊在三個整編師即八九萬人左右,然後再掌握相同數目的動員部隊,這樣總動員以後社會黨就能拿出近二十萬大軍來,足夠正面對抗北洋軍或其他反動軍隊。」
「君漢以為當務之急是什麼?」
按照林淮唐的計劃,目前華東野戰軍、華南野戰軍的所有主力部隊,都要進行縮編、整編來應付輿論。原本北伐軍的各種獨立旅名目,可以全部裁撤取消,只保留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三個番號,但如果袁世凱強烈反對的話,林淮唐也做好了只和圖書保留一個第一師番號的思想準備。
林時爽有些沒有想到林淮唐在意的問題居然是這些,他拍拍手,說:
福建擁有馬尾的造船工業,還有船政局等等優勢,發展輪船航運業的話是很有潛力的。華南大區整體的財源就更多了,蔗糖加工、南貨、金銅礦開發……等等,但這些財源若要進行開發,以社會黨如今捉襟見肘的財力,是很難應付的。
「我想爭取保住華東野戰軍的三個師番號,但如果袁世凱非要裁掉我們幾個師,那也沒有辦法,不必在這種旁枝細節上和他費力爭鬥。這樣——阿文,目前北伐軍一個師實編三個團八千人而已,整編時我們就改動編製,改三團師為二旅師甚至是三旅師,而且每個旅都實編三個團,如此編製,一個整編師的總兵力就是二萬二千人,甚至是三萬人左右,比之前我們一個軍實力還強。」
「主要還是墾屯計劃的初期投入會非常高,算下來一圈,我們在華東大區很長一段時間肯定入不敷出,至少要等到今年江北秋收以後,經濟情況才會得到比較好的改善。」
林淮唐笑道:「反正嘛,買和和_圖_書造要同步進行下去。若有渠道的話,直接通過洋行購買機關槍也可以,沒有渠道的話就要我們自己設法生產製造。我覺得理想情況,是能保證每個團實編一個機槍連,至於機槍連下放到營,暫時就不做此幻想吧。」
林淮唐猶豫道:「如果採取發行公債的方式,集資發展利潤較高的輕工業項目,是可以很大程度緩解我們財政壓力的。但這樣無疑也會強化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對我們今後進一步的國民大革命會有長遠上的不利影響。」
林淮唐回答說:「目前裁軍減兵還是人心所向,我們不能逆流而動。華東野戰軍、華南野戰軍已有的部隊,完全不做整編調整,這在輿論上是說不過去的。但我們若真的學黃克強那樣砍掉自己的雙手雙腳,便真是等死了。」
「北伐以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沒收的各種官地和浮財,總價值約在五百七十萬元左右,閩南、潮梅兩個我們穩定掌握地方政權的根據地,財政收入的盈餘也是約莫這個數字,興閩銀行打勝金融戰後,如今在華南信用非常堅挺,提供一千萬賬戶盈餘問題不大。這樣算下來,和圖書即便不算華東大區的財政收入,我們也有兩千萬元左右的財政基本盤。」
二十萬軍隊,這是林淮唐確立的最終目標,社會黨的現狀是還遠遠達不到的。但以社會黨的地方政權經營模式來看,林淮唐也不認為這個目標很難達到,他所缺的只是時間和幹部而已。
林時爽長吁一口氣,說道:「剩下就是解決錢的問題。」
林淮唐說:「兩個獨立旅和藍天蔚帶來的部隊,就改編為公安總隊。反正北洋不也有保留大量巡防營嗎?我們就宣傳公安總隊就是警察,負責治安而已。」
林時爽笑道:「那也正好,公安總隊還可以協助國民武裝部訓練縣和縣以下農、工、商、學各會的常備民兵。而且公安總隊這個名義,直接去幫助各地巡警局展開工作也很方便,我們在巡警局裡也就可以順勢安排許多複員軍人和民兵了。」
林淮唐的計算比較理想化一些,事實情況當然不可能如此理想。因為辛亥革命結束以後,各地善後的費用也將是很大一筆支出,此外無論是整編軍隊還是複員工作,花費也都相當巨大,更不要說廢灶興墾、種糧植棉整個計劃的早期和*圖*書投入,那就更為巨大了。
林淮唐拿起幾片飄落下來的樹葉,一一堆疊、碼放在工會宿舍前的空地上。他用一片樹葉象徵一個團,為林時爽分析說:
「肯定不會認可,他要給我們什麼新番號,我們也大可以開開心心地接受下來。不在袁記中央番號之列的部隊,就以整編旅形式塞進整編師里去,再多的,也還有公安總隊來安置。」
林淮唐碼住一片樹葉,又放上幾顆小石子說:「當務之急是什麼?當務之急是先進行合理的整編、縮編,同時保證技術兵種不能流失。一個整編旅要盡量多地下轄山炮營、輜重營、偵察營、騎兵連和工兵連,技術武器方面,山野炮我就不指望了,但機關槍的生產製造問題必須儘快攻克。現在江南製造局在我們手上,軍械生產會方便很多,輕量化的新型機關槍、連發步槍、手榴彈和迫擊炮……這些武器的研發,我都和軍需處處長羅則資同志談過。」
林時爽長期代林淮唐執掌北伐軍總部,對總部軍需處的處長羅則資當然非常熟悉:
林淮唐其實非常猶豫一件事情,就是到底要不要利用廣東、福建和上海比較發達的hetubook.com.com商業基礎,招商引資發展短平快的輕工業?
反正一個整編師實編三個旅、九個團,再加上一些補充訓練團,把過去整個北伐軍都塞到一或兩個整編師里,都不成問題。
「羅則資?他是從劍橋回來的高材生,知識淵博,動手能力又強,很有本領。北伐期間改進的簡易槍榴彈,就是羅則資帶隊搞出來的。」
他倒是想把這些部隊直接改叫軍區、軍分區部隊,不過林淮唐再仔細考慮考慮,還是感覺若直接使用軍區部隊、軍分區部隊的名義,在政治影響上很不利,所以最後只好捨棄了這幾個林淮唐自己非常喜愛的名字。
兩個獨立旅,還有藍天蔚帶來投奔社會黨的四方面軍余部數千官兵,林淮唐是準備將其改編為地方軍區性質的部隊。
林時爽說:「募集公債,招商引資,這些計劃我認為完全可行。現階段哪裡是反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時候?我看正相反,我們就要鼓勵大家搞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現階段是搞得越多越好,我就希望大家多搞一點資本主義才好啊。我跟你講,造不如買,買不如借,我們先利用民族資產階級的錢來發展民族工業,有什麼不好的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