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絕的長江從遙遠的雪山一路奔騰而來,宜賓、重慶、宜昌、武漢、九江……直至安慶。一座座城市被蜿蜒而去的江水拼接起來,江水浩蕩,古往今來,不知道燃燒過多少戰火、犧牲過多少生命。
所以若非非常情況,湖北和江西的官兵都是不願意向紅軍揮戈相向的。
看來南京被紅軍迅速佔領,確實是對反動軍政府產生了極其強大的震撼效果。
除此以外,袁世凱為了拉攏湖北方面一起圍攻紅軍,還給黎元洪開出了一個中央陸軍番號的價碼:由湖北出將領、軍官、士兵和漢陽廠的軍械,中央則出錢和彈藥,組建了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中央陸軍第十一師。
軍艦的甲板和艙室中,都站滿了來自南昌和九江的「革命軍人」,包括了李烈鈞親手訓練出來的贛軍第一師和第二師兩支精銳部隊。
汽笛聲漸漸密集起來,彭澤一帶碼頭附近的舊房屋早已被拆除,留出大片的空曠土地用來規劃庫房,但由於戰爭的影響,建設計劃只能暫時擱置。
黎天才勉強笑起來說:「自古以來欲全據長江者,必須先得武漢、安慶、九江三處,現在武漢和九江都在政府手上,長江北岸要地只余安慶一處在紅軍之手。安慶是南京上游最重要的屏障,有安慶,則安徽一帶容易控制,糧草、給養等可和_圖_書源源接濟,而且銅陵、蕪湖水道寬闊,都不能遏制海軍直抵南京。只要咱們確保下安慶,克服南京定然成功。」
李烈鈞、薩鎮冰、黎天才三人都低著頭,各懷心思,麾下的將士當然就更是一副無精打採的模樣。
十一師師長是黎天才,他也是前清時袁世凱官場老對手岑春煊的舊部,辛亥年時黎天才還跟著林淮唐參与過光復南京之戰,和社會黨人有不淺的一層交情在。
李烈鈞的部下中,有很多人祖輩或父輩都參加過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或多或少耳聞過不少太平太國的故事,他們的革命立場絕對稱得上堅定,是現在國民黨中所剩不多的真正骨幹人物。
當年湘軍和太平軍在安慶就爆發過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那場安慶保衛戰的結果最終也決定了太平天國的命運。
李烈鈞很擔心安慶、銅陵兩城的存亡:「現在到處消息不通,孫都督到底還有沒有控制住安慶,這很難說。萬一紅軍搶先一步佔領安慶,事情就麻煩起來了。」
李烈鈞的父親叔伯都是太平軍殘部,他對太平天國戰史自然熟稔于胸,對於那場事關太平天國生死命運的安慶大戰也做過極為深刻的研究。
月光放出幽靜的光芒,瀉在黑綢布似的江面上,江水變成深墨色,如一片遼闊的平原,襯托出m.hetubook.com.com遠處星空更加璀璨。
薩鎮冰目睹清政府搖搖欲墜,各省紛紛獨立的局面,既不願為清廷殉葬,也不願公然易幟加入革命軍。他不想做清廷的罪人,又不願當那為後人唾罵的歷史罪人,於是選擇了一條中間的道路,以離艦出走向部下暗示對起義的默許,從而解除了各艦官兵的顧慮,使海軍艦隊參与了辛亥革命。
贛軍是一支精銳的革命軍隊,而黎天才麾下的中央陸軍第十一師兵員也多是北伐老兵,大部分人都對林淮唐這位北伐時期革命軍最具盛名的領導者抱有深深敬意。
辛亥年薩鎮冰被清政府指令率艦隊前往武漢江面炮轟起義軍,駐劉家廟及武漢、九江之間。但是當時鄂軍的領導者黎元洪早年畢業天津水師學堂,又曾在威海北洋艦隊當過兵,與薩鎮冰有師生之誼,透著這層關係極力勸說薩鎮冰參与革命。
安徽省自辛亥年以來就一直是國民黨和社會黨兩派勢力爭相鬥爭的拉鋸戰場之一。只不過社會黨在皖北佔有優勢,特別是在皖北的淮北地區更通過吞併淮上軍和擊敗倪嗣沖的安武軍而具備絕對優勢,國民黨則在安徽省長江以南的部分具有比較大的優勢。
「南京失守這樣快,是有些讓人措手不及。」
穿著一身海軍將官大禮服的薩鎮冰和李烈鈞和-圖-書站在一起,他才離開漢口不久,麾下的軍艦也大多是從武漢三鎮駛來。約十艘軍艦在江面上穿梭,雖然其中噸位最大的也不過是一條輕型的防護巡洋艦而已,但在中國戰場上,在長江內河中,這等規模的海軍艦隊已經足夠駭人。
黎天才的地位不能和李烈鈞、薩鎮冰相比,但他代表的是副總統黎元洪的立場,所以也和李烈鈞站在一處討論軍事問題。
三門150毫米40倍徑的克虜伯速射炮瞄準著江面,六挺3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和更多數量的馬克沁機關槍、克虜伯行營炮則對準岸上。
薩鎮冰輕嘆數聲:「傳令各艦,加速前往安慶!」
來自九江的軍艦從江面上經過,悠長的汽笛聲撩拔著熟睡的人們,他們翻個身,又很快進入夢鄉。贛軍的紀律在南方各省的軍隊中首屈一指,江西都督李烈鈞是國民黨一系實權都督中最殺伐決斷和精明強幹的一個人物,他現在就站在軍艦的甲板上,雙手扶著欄杆,眺望安慶方向。
為此,袁世凱不僅動用了善後大借款來收買鄂軍,而且還主動向態度猶疑的李烈鈞提供了大量餉械支援,並向李烈鈞保證,先入南京者為江蘇都督。
李烈鈞對林淮唐有種憎愛交加的情感,他長嘆一聲:「唉!去年孫先生已向林君漢許諾,第一屆國會結束以後www.hetubook.com.com,宋教仁至多做四年總理,下一屆國民黨就會全力支持林淮唐組閣。他不是才二十幾歲嗎?那樣年輕,為什麼就等不及四年時間呢?」
李烈鈞也對南京的迅速「淪陷」極為痛心:「寧軍的第一師、第八師,很有一些部隊是我親手訓練出來的,有的將領也是我在日本留學時的同窗。這兩支部隊的戰鬥力絕對可以說是冠絕南方,即便贛軍第一師都未必能與之並駕齊驅。結果堂堂兩大王牌勁旅,竟然就這麼稀里糊塗的讓林淮唐消滅了,這是奇恥大辱,也是證明著我們對叛軍實在不夠重視。」
安徽都督孫毓筠是國民黨黨員,也和張謇等老立憲派關係莫逆,但他在安徽省內力量很弱,政令不出安慶、合肥兩城,都是依靠李烈鈞的支持才能勉強坐在安徽都督的寶座上。
「薩總司令,請再加快軍艦的速度,我們必須趕在紅軍到達以前先行抵達安慶,否則我軍不能據有長江優勢,戰事曠日持久,一旦引起外人干涉,我們就成了中國歷史的罪人。」
袁世凱對海軍的期望很高,極力希圖通過海軍力量打通長江航線,將華東紅軍徹底分割成江北和江南兩個互相不能支援的部分以後,再將其分別殲滅。
長江上軍艦連綿,大軍隊伍之盛還甲于辛亥年的光景,然而沿途既沒有父老鄉親的贏糧景從,士和*圖*書兵也不像兩年前那樣士氣高昂。
而且李烈鈞的父親李駿興兄弟四人,都是當年太平天國起義戰爭時棄文從軍投靠忠王李秀成的幹將。太平軍失敗以後,他們的反清決心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兄弟四人都在面部和手臂上針刺「太平天國」四個字,以明心跡,回到鄉里以後繼續從事秘密的反清活動。
這時代的軍艦還不流行藍白色的塗裝,大部分兵艦艦體都呈現出深沉的墨色或是那種與晨間天際融為一體的原野灰色。
現在安慶還在孫毓筠的控制下,但是江北的合肥據說已經淪陷,被柏文蔚、張匯滔等人率領淮北紅軍佔領。而安徽省內的長江三大要隘,安慶和銅陵都還在孫毓筠控制下,只是守軍兵力極為薄弱,至於臨近南京的蕪湖,據說已經失守,大約在華東野戰軍解放南京以後沒幾天時間就攻佔了。
李烈鈞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者,他在同盟會裡的資望比林淮唐高得多,辛亥年時的戰功雖然不及林淮唐,但在國民黨系的將領中絕對是最高一人。
後來南京光復,林淮唐率部繼續北伐,黎天纔則帶著一部分光復軍改組為江南留鄂陸軍第一師,前往武昌支援鄂軍作戰,從此就一直留在了湖北。
但南北議和以後,海軍重新落入了反動軍政府的手中。留守在漢口和九江的艦隊,這一次也被要求參加鎮壓紅軍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