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世界革命
第三十五章 失我祁連山

長鬃垂頸的白馬踏向西域,越往西行,天氣越冷,土地也越荒涼,風沙也更密集。直到西徵兵團的隊伍在一片風沙中接近羅布泊流域后,水草才變得逐漸茂盛起來。
鄧寶珊也騎在第二次膠東戰役時繳獲的東洋大馬背上,馬鞭遙指,自通道:「清末時新疆新軍比起關內地區的新軍來說,差距還不大。但自從楊增新受袁世凱指使,在新疆極力排斥異己,把軍校生和革命黨人全部趕出新疆以後,新疆新軍的戰鬥力就大不如前。紅軍在國戰戰場上都沒有怕過東洋兵,更何況是他楊增新手下一幫巡防營呢!」
只有新軍第一師和伊犁一帶的邊防軍裝備有新式的水連珠步槍和一些野戰炮,但這些家當楊增新此時或者捨不得拿出來用,或者是由於忌憚楊飛霞不穩的緣故不敢放心使用。
但很明顯紅軍有備而來,西徵兵團早已做好了在迪化城下打一場硬仗的心理準備。新疆省軍的三個未滿員師則恰好相反是,所有人都嚴重缺乏和中央紅軍直接開戰的心理準備,而且由於他們的任務是到哈https://www•hetubook•com•com密一帶扼守關隘,因此三支部隊均未做接戰準備,甚至連一門火炮都沒有攜帶。
自從兩次膠東戰役結束以後,紅軍不僅在戰爭過程當中繳獲了日軍和德軍海量的重型火炮,而且徐州等地兵工廠的火炮生產能力也在這幾年間有了長足提升。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雖然這首匈奴民歌廣為流傳,但真正走進祁連山的人並不多,海拔4000多米的冰川高山氣候多變,橫在河西走廊之前,成為紅軍進軍西北的第一道阻礙。
經過吐魯番這場迅速結束的遭遇戰,胡景翼、鄧寶珊等人對於攻取迪化更具信心,新疆省剩下的問題已不在於楊增新的封建割據武裝了,而是在於如何解決新疆的邊疆民族問題和經濟建設發展問題了……
這一戰甚至不需要胡景翼做什麼複雜的指揮和部署了,兩千多人的紅軍先頭部隊只花了不到一個小時時間就擊潰了新疆省軍第三師,旋即新軍第二師和第四師兩hetubook.com.com支部隊尚未和西徵兵團正式接戰,便聞風而逃,大部潰散,又讓紅軍俘虜了近千人槍。
西漢伊始,開列四郡,鋪陳絲路,救贖了紛亂的西部邊陲,此後的關隘在寂靜中守護遠方。戰馬嘶叫,紅軍官兵多穿著雙層棉衣,可還是有數百名戰士被凍傷,前後有三十人被凍死。
所以胡景翼很乾脆地把部隊分成數個梯隊朝新疆進軍,又從第一騎兵師的兩個團中挑選基幹的騎兵部隊二千人,配合上甘肅本地支前民工的八百多輛大車,就敢冒險朝迪化突襲。
要知道紅軍再怎麼輕裝前進,胡景翼也帶上了幾十挺麥德森輕機槍和在山東繳獲的哈奇開斯機關槍,同時按照騎一師的作戰習慣,紅軍戰士每人均攜帶有多枚木柄手榴彈,先頭部隊中甚至還包括了兩個迫擊炮連,火力密度可以說是超過了新疆省軍三個師十幾倍以上了。
這樣,紅軍馬不停蹄日夜朝著迪化方向急行軍,而新疆方面由於楊飛霞反對和中央開戰、抗拒紅軍入疆,所以楊增新只能派出新疆新軍中戰鬥力較https://m.hetubook.com.com弱的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三個師實際上共計不足四千兵力的部隊,朝哈密方向前進,準備封閉陽關。
此時的羅布泊流域遠未及乾涸的地步,還並非什麼可怕的人類禁區。十幾年前斯文赫定的探險隊,就已經在羅布泊流域發現了樓蘭古城的遺址,但在今後,這漫天黃沙所掩蓋的西域歷史肯定是將由中國人自己來挖掘了。
西徵兵團三個師兩萬多人的隊伍,僅靠一條清朝時由甘肅通往新疆的驛道維持後勤,驛道路面不平,有的路段過於狹窄,很不適合於源源而來的軍事物資運輸,更不適合大軍的快速行軍挺進。
戰鬥力較強的新疆陸軍獨立第一師則被楊增新留下作為迪化的衛戍部隊,同時還要小心盯住西面伊犁一帶的邊防軍。
此刻的紅軍部隊,哪怕是輕裝前進的騎兵部隊,都可以放心向敵人傾瀉幾個基數的炮彈——在他們的身後,已有一個強大的軍工後勤體系作為支撐。
一方面是胡景翼相信兵貴神速,在交通道路條件的限制下,西徵兵團要在短時間內兵臨迪化城hetubook.com.com下也唯有採取輕兵冒進的戰術;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熟悉新疆軍隊情況的鄧寶珊等人,都斷言新疆軍隊顢頇不堪,武器裝備和作戰訓練都大大落後于關內軍隊,所以兩千紅軍只要戰術運用得到,完全可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紅軍真是難得打上這樣一場富裕仗!」
現在的紅軍各野戰部隊,可以說是已經擁有了國內最強大的火力水平。
吐魯番地處天山南麓,是南疆的重要門戶,新疆省軍三個師剛剛從此開拔前進準備開往哈密一帶扼守關隘,完全沒想到紅軍的先頭部隊兩千多人此刻也已經趕到吐魯番附近——由於紅軍尚處於行軍狀態,又是深夜,因此胡景翼發現新疆省軍的時間其實和新軍發現紅軍的時間完全相當。
被西徵兵團俘虜的新疆省軍官兵里,不乏鄧寶珊當初在伊犁和迪化時認識的一些熟面孔,他朝著眾人搖了搖手,深為感嘆:
戰場形勢因此一面倒地有利於紅軍,北斗七星高、紅軍夜帶刀,新疆省軍和西徵兵團的第一次遭遇戰就在雙方都沒有發覺敵人動向的情況下,在吐魯番附近不期和*圖*書而遇了。
鄧寶珊膽子極大,或者說當年這群敢於西出陽關討生活的人都有驚人的膽魄,這一點,就連向來善於亂中取勝的胡景翼也深為佩服。
「新疆袞袞諸公還不清楚時代已經變了嗎?寇可往我亦可往,天下雖大,卻沒有今日之紅軍到不了的地方!」
本來按胡景翼的習慣,紅軍千里奔襲迪化肯定是要晝伏夜出的。但熟悉新疆情況的鄧寶珊,很快就提出新疆省晝夜溫差極大的問題,同時鄧寶珊又指出了在哈密和迪化之間渺無人煙,紅軍要麼不被新疆省軍發現蹤跡,要麼即便採取晝伏夜出的行軍辦法,這麼大一支軍隊出現在無人區的荒漠里,也不可能不被發現。
雖然比較帝國主義列強的軍工生產能力尚有極大的差距,但對比國內的地方割據軍閥,則已經不知道領先多少了。
新疆地區的考古和文物保存工作,肯定也會比較歷史上的情況有極大好轉。
新疆省軍的這三個師名為師,實際兵力則連紅軍一個團的規模都沒有,武器裝備和訓練素養方面就差的更遠了,實際上和清末時新疆的巡防營等防軍沒有本質性的差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