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六十八章 海原大地震

還有許多記者在天亮以前就趕到市政府打聽消息,剛剛成立的海原大地震救災委員會也在第二天早晨就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向各界公布了政府已經掌握的大量消息,使國內外民眾對災情狀況有所了解,也避免了各路民間謠言的瘋傳。
李四光打給北大地質學系主任翁文灝的那封電報起到了很大的警示性作用,林淮唐力排眾議,選擇了相信李四光的判斷,西北地區極可能在近期發生一次大規模、高烈度的地震,所以中央第一時間就已經開始調動部隊,下令鐵道兵第一師、第二師暫停蘭州鐵路的建設工程,準備調往六盤山、賀蘭山一帶做防治地震災害的準備。
林淮唐和林述慶相伴登上飛機,難得南苑機場上空天氣條件極為良好,萬里碧空澄清無比,同行的還有翁文灝和地質所的另外幾名專家謝家榮、王烈、蘇本如、易受楷、楊警吾等人。
但在其他地方,包括海原縣、固原縣、隆德縣、西吉縣、靖遠縣、會寧縣、景泰縣等地,絕大部分甘、寧縣城或是由於缺乏電報收發設備,或是由於地方行政官員缺乏警惕性,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按照中央的緊急命令組織避難,結果還是出現了大量的慘劇。
《觀察日報》、《赤戟報》、《新民報》、《晨報》、《時報》、《大公報》、《民國日報》、《申報》、《南京日報》、https://m.hetubook.com.com《益世報》、《大陸報》等幾十家各類報紙的記者,也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開始趕往寧夏,這是中國歷史上全國新聞媒體首次大規模對自然災害的綜合報道。
蔡綺洪當即加以反對:「如此強烈的大地震,這幾天必然還會發生許多次餘震,現在到震區中心去實在太危險了,你們不能這樣不負責任,要到震區,最好先到西安去指揮救災工作,現在到海原去又有什麼用?」
地質所使用的地震儀是今年年初從日本引進的最新型儀器,日本因為列島地震多發的緣故,在地震監測方面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最豐富的經驗,翁文灝看過地震儀顯示的曲線以後發出警告:「書記長注意,波動主峰就要到達了。」
1920年12月16日的這個晚上,成為了無數人的不眠之夜,正走在急速工業化道路上的中國第一次面臨來自大自然的挑戰,報紙、電報和這兩年來新興發展的廣播很快就把海原大地震的消息傳遍全國,舉國人心於是盡數繫於西北。
一切事關幾十萬條乃至於幾百萬條人命,片刻也遲緩不得,深夜裡林淮唐和林述慶就已經驅車前往南苑機場,準備等太陽出來的時候就立即飛往西安。剩下的各部委機關也都開始忙碌地打起電話,把還在家裡睡覺休www•hetubook•com.com息的各單位人員全都緊急叫了回來,北京、青島的各個中央部門現在都要為海原大地震的事情忙碌起來。
蔡綺洪又說道:「大震以後必有大疫,相關部委要馬上準備好醫療物資,交通部安排運力,要排除萬難,把救災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優先項前面。」
地震波強烈到繞地球兩圈,全世界的九十六個地震監察局都錄到地震波的數據,位於震區中央的六盤山山區當時正由鐵道兵第八團在負責修築公路,地震發生時,由於中央的緊急命令,鐵道兵部隊已經暫緩工程,部隊提前半個多小時左右撤出工地,還把大批民工也撤到山下,這才避免了第一時間的嚴重傷亡。
夜裡大概八點多的時候,地質研究所大廳的鍾錶完全停擺,吊燈也劇烈地搖晃了起來,翁文灝是地質專家,當然立刻反應過來這是什麼情況,劉師復也當即問道:「是地震了嗎?翁教授,可以判斷震源在哪裡嗎?」
距離震中上千公里的北京也全城搖動,市民幾乎都感受到了異常明顯的震感,連路旁的街燈都搖搖擺擺,令人頭暈目眩。更遠的青島和上海,也都發生了時鐘停擺、吊燈搖晃的情形,在廣州,許多客輪也受到激蕩波動的影響,讓人誤以為是海嘯將至,距離震中只有四百公里的西安則門窗暴響,房搖牆塌,成片成片的平房民宅在劇和-圖-書烈的晃動中直接坍塌。
林淮唐深深嘆道:「蔡綺洪同志和劉師復同志留京主持大局,我和你一起到海原去安定人心。」
林淮唐對1920年的這場大地震完全沒有記憶,若非他相信李四光的判斷,中央可能連現在爭取到這點緩衝時間都沒有,還不知道最後將造成多大的災難。
不止中國如此,考慮到日本有應對地震的豐富經驗,林淮唐也請唐紹儀趕快聯繫日本政府,最好能請日本政府在最短的時間內調集一批地震災害救治專家來中國幫助救災。
蔡綺洪革命以前在南洋南生活時,也經常遇到地震,他率先冷靜下來:「現在是十二月,震區很可能在大震以後又遭遇大雪,而且一般大地震以後還很容易發生大疫,中央必須立刻調動人員、物資進行營救……北京的震感都這麼強烈,可想而知地震的震級一定非常高。」
固原縣方面回電答道:「悉數坍塌。」
翁文灝未及回答,就急忙衝進安裝有地震儀的地下室內,地震儀上的筆尖正在畫著越來越寬的曲線,第一波較早的強波動出現於20時9分16秒。稍有平緩之後,地震儀上的南北向放大筆被劇烈的震動拋向了一邊。
主抓軍事工作的林述慶又提出另一點:「紅空軍也可以空投一部分物資,六盤山、賀蘭山山區本來路就難走,大地震以後肯定還有大量山崩、泥石流,道路只會更難通和*圖*書行,紅空軍可以先空投像藥品這類質量比較小的緊急物資。」
北京方面在地震發生十幾分鐘以後,終於和固原縣縣政府取得了聯繫,林淮唐還記得一五計劃的規劃里在固原縣有開發煤礦的計劃,他立刻詢問固原縣縣長:「修在固原煤礦外的那座新樓房情況怎麼樣了?就是我們請法方建築專家設計修造的那一棟,我記得按設計圖它應該非常堅固。」
林述慶還維持著鎮定:「書記長,中央必須立刻調動軍隊進入災區搶救,這種時候沒人能坐得住,讓我到前線去指揮吧。」
地質所里現在已經聚集了各部委機關的一大票人,黑壓壓的人群卻寂靜無聲,大家看著從西北各省區傳回來的種種最新消息,每個人的心都在不斷下沉,情況比所有人能夠想象到的最糟糕情況還要惡劣萬分。
大家都被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自從辛亥革命以來,社會黨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考驗,但在林淮唐的領導下他們一向都是謀而後定,似乎還從沒有遭遇過這樣令人措手不及的大災難!
大概六分鐘以後,一波更為強烈的震感抵達北京,震動的強烈竟然讓地震儀都難以承受,筆尖半途跌落了。雖然地震儀沒能記錄下全部的地震波,但翁文灝已能夠對地震的量級和位置進行推測,再加上李四光提前發出的警告,地質所很快就把目標鎖定在甘肅、寧夏之間。
海原大地震。
特別是和圖書在大地震絕對中心的海原縣,當地經濟落後,全縣僅有一台電報收發機,在地震發生以前還處於故障狀態,根本沒能收到中央提前發出的警示,大地震一旦爆發,頃刻間全縣天崩地裂,全城房屋除了去年新修的一座公立小學以外幾乎悉數坍塌,成千上萬人被掩埋在廢墟之中,死者一時間都難以計數。
有交通部的官員問道:「蔡書記,鐵路運力現在主要安排給一五計劃和對俄援助兩個方面,一時間很難騰出空間……」
林淮唐終於長嘆一聲:「固原縣都如此,海原縣是不復存在了!」
「國步艱難!」
地震發生時林淮唐和中央書記局的另外幾位領導人都已經聚在了地質所,除了林時爽正在滿洲里做外交工作以外,蔡綺洪、劉師復和林述慶也都趕來了地質所。
氣氛凝重,林淮唐略作思考以後就接受了蔡綺洪的提議:「我和頌亭先到西安去,到那裡以後看情況再決定什麼時候去海原縣,我們坐飛機趕過去,西安有機場,時間上這樣最快。」
林淮唐怒斥道:「現在救災就是第一優先項,如果我們連自己國家的人民都救不過來,還談何國際主義的援助!交通部、鐵道部要把救災放在第一位,其他工作都可以往後安排。」
至於位於震區的蘭州,那更不用說了,除了五年計劃以來用鋼筋水泥建築的新式工廠廠房以外,全城老式房屋直接坍塌了三分之一那麼多!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