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工廠中的行政組織,是代表國家管理工廠、執行生產計劃的機關。廠長具有最後決定權,但廠長管理和領導生產最好是通過工人委員會。
劉師復堅持認為社會黨是社會黨、政府是政府、工會是工會,三者是三個具有不同性質、不同作用和不同工作方法的組織,絕不能混為一談。
林時爽當然很清楚這點:「你再找人好好去了解一下,也不要了解太深,不要找政保局的人,也不要去哪個部門調檔案,就從公開的消息上查查。對了,還有莫紀彭、鄭彼岸、林警魂,就是從前和劉師復一起主張工團主義、要求工會參与經濟管理職能的那批人。這一段時間,他們在北京和青島都有什麼活動嗎?和劉師復的往來情況又是怎麼樣,你去了解一下。」
兩人不歡而散,這次談話也讓劉師復意識到中央在工會問題上已經完全不打算按照他的想法實行進一步的改革,最終才促使了劉師復在政治理想失意以後,主動放棄了他極高的政治地位和在政府中擔任的種種要職,選擇回歸到最普通的工運活動里去。
「在國營企業中公私利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有關工人生活、勞動條件等問題上是存在矛盾的,但這種矛盾的hetubook.com.com性質是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
林時爽直到今天還記得很清楚,那天他留劉師復在自己家吃晚飯,林時爽親自下廚給劉師復準備了一桌他最愛吃的素齋齋飯,談話間劉師復就又提到那一點——
黨組織是由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所組成,它代表著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等多個階級的利益,黨的領導作用是依靠黨員的模範作用、核心作用來實現的,黨對工會的領導,是通過黨在工會中的黨組織和黨員來領導工會,使黨的意見變成群眾的意見,而不是直接通過行政命令來指揮工會。
劉師復跟林時爽說的很直接:「時爽,我和你直說吧,我以為工會的事情一定要由工人自己決定。社會黨希望工會去辦什麼事情,可以,但必須由社會黨在工會中的黨員去宣傳、去說服群眾,最後使工人們願意支持這個決定,才能把社會黨想辦的事變成工人決定去辦的事,絕不能通過行政命令去指揮工會辦某事。如果那樣,工會成了行政的附庸,唯命是聽,唯上是從,一點獨立性都沒有,還要什麼工會?你讓君漢直接把工會改成工廠的職工科、企業的政治部算了https://m.hetubook.com.com。」
在劉師復自己主動退出書記局,並且辭去兼任的政府職務以前,林時爽也在私下找劉師復就工團主義的問題談過一次話,那時他們兩個人主要是圍繞工會該不該獨立出來這點談的話。
劉師復一直認為,黨組織、行政組織、工會組織三者必須相互獨立,誰也不能向誰下命令,社會黨對政府和工會的領導,應該是通過社會黨在政府和工會中的黨員、黨組織來實現,而不是說社會黨可以直接對政府和工會下達命令。
林時爽一向辦事勤敏精細,這是他的行事特點,也是他的過人之處,這一點同樣使林時爽事實上幫助林淮唐分擔了大量的行政工作。他一直以來都對劉師復主張的工團主義十分警惕,從前由於中國工人數量佔總人口的比例還比較少,工團主義在國內一直不成氣候。
莫紀彭、鄭彼岸、林警魂這些人,都是當年劉師復在潮汕加入社會黨的時候,從澳門召集來的同行者,大多都是那時候致力於反清革命的醒天夢劇社和民聲報的成員。
張國燾略感疑惑:「劉總工就是在青島辦學吧,還是在搞工人子弟的教育嗎,最近就是在青島辦了個研究職業教育的學校。」
那https://www.hetubook•com•com天林時爽和劉師復兩人談的很不投機,最後一桌飯菜劉師復也沒有吃幾口就離開了。雙方觀點根本就談不攏,劉師復堅持要求保持工會的獨立性,這在林時爽看來就是要為工會將來取代政府的管理職能做鋪墊了。
林時爽給劉師復的答案,則是:「你要搞清楚,在工人階級的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在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和日常利益之間,我們該選擇什麼?這問題很清楚啊,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不存在階級對抗、不存在剝削壓迫,工會的任務就是要動員和組織工人,從各方面完成規定的生產任務。這是最重要的,在次要的方面,工會再去關心工人的日常利益,去滿足工人提出的合理要求。」
今天的工人又不是完全不能參与工廠管理,但真讓工人自己來治廠,林時爽也很擔心天下大亂是其次,直接打亂一五計劃的布局和今天難得的高速發展,豈不是壞了大事。
後來在社會黨的革命運動中,他們多是跟隨劉師復負責工運方面的工作,社會黨取得中央政權以後,這些人大多數又接著擔任了各大產業工會的領導人。
這一點就讓劉師復的工團主義在國內外都得到更強大的支持。
可這幾年,隨著https://m.hetubook.com.com一五計劃的順利推進,中國的工業是飛速發展了起來,工人隊伍的規模也在急劇擴張。在這個擴張過程中,一些關於工人生活待遇、收入水平、工傷保險和住房教育等等方面的問題,也就逐步浮出水面,正日漸成為一種新的比較棘手的問題。
工會則是代表著工人利益的一個群眾組織,負有監督企業行政領導,避免官僚主義和決策錯誤的責任。
劉師復不滿道:「什麼算合理的要求,什麼算不合理的要求?我們當年要高繩芝給工人補發工資,是算合理還是算不合理啊。」
可是工團主義到底是什麼呢?在林時爽看來,就是工會取代政府,工會代替政府和黨委包管一切,且不說這關乎不關乎伸手要權的問題,林時爽認為行政管理也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中央各部委的幹部都是從長期革命中慢慢積累經驗鍛鍊出來的,各地工會的幹部當然也有很強的能力,但他們應付得來專業領域的活嗎?
就算在劉師復辭職賦閑以後,通過這一批人,工團主義還是在政府、黨委和全國各地的工會組織里擁有大批追隨者和巨大的影響力。
還有工人參與工廠的管理,這不是沒有道理,可也太理想化了。通過一五計劃的經驗來看,目前中國推行的和-圖-書一長制、廠長和專家治廠制,還是很成功的,收穫也很豐碩,那有什麼理由要推行大刀闊斧的工團主義改革呢?
在有關工人生活的具體問題上,在勞動條件的問題上,公私利益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矛盾,所以在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企業里,依然需要有代表工人群眾的工會組織,以及還需要執行保護工人群眾利益任務的客觀基礎。」
再加上法國依靠其十分發達的工業實力、雄厚的科教基礎,還有相當高的城市化水平,推行工團主義看起來也是十分成功,取得了不下於中國方面一五計劃的建設成果。
順序不能顛倒,更不能為了少部分工人不合理的要求,耽誤了一五計劃的生產安排。
我承認在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企業里,工人和企業利益一致,但具體而言,在企業和工人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公私利益矛盾,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宜否定,否則也就談不上時爽你常說的公私兼顧了,如果不承認工人私利的存在,還哪有什麼公私兼顧?
林時爽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人,正相反,他很有心思細膩、多愁善感的一面,他和劉師復一樣,同樣對工人群眾充滿同情,然而林時爽也堅持認為只有先將國家的經濟建設、工業發展搞定了,才有餘力去解決工人的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