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群軍人又打算把這種野心,從歐洲大陸進一步擴大到全球範圍,至於說英法有可能出現的新同盟,年輕的德國少壯派軍官們也不太在乎。
「……不管英國革命朝著什麼方向前進,經過重大削弱的英國和法國都不能再阻止德意志帝國建立中央非洲屬地的願望。非洲早就是帝國的囊中之物,我們沒有必要急於一時現在就得到它,更沒有必要把英國內亂這一關鍵窗口時間,浪費在黑非洲的土地上。黑暗大陸的中央腹地那些缺乏礦物資源,並且氣候惡劣、病蟲叢生的土地,交通條件也同樣糟糕,更重要的是這些領地對德國的全球霸權來說只有錦上添花的作用,它們並不是多麼重要的戰略要地,德國海軍今天的頭號目標,應該是首先從英國人手上奪取那些像蘇伊士運河一樣關鍵的地區。」
即便有什麼新同盟,也不會是德國主導的中歐霸權的對手。
他接著分析說:「對德國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和荷蘭人合作,我們要以幫助荷蘭人恢復東南亞的秩序為理由,派遣公海艦隊去佔領新加坡,控制那個和蘇伊士運河一樣重要的馬六甲海峽。公海艦隊可以從桑給巴爾島出發,印度過於龐大…hetubook.com.com…目前也十分混亂,德國的印度政策應該謹慎一些,但只要有機會,公海艦隊就應當設法利用恢復當地秩序的理由,控制戰略位置同樣十分重要的錫蘭島。還有印度洋上的其他一些重要島嶼,其中建有軍事港口和基地的島嶼最重要,完成這一系列準備以後,公海艦隊就能夠奪取並且長久地控制住馬六甲海峽,使德意志帝國確保從非洲到亞洲的全球霸權。」
「不錯。」
「魯登道夫將軍曾經說過,對德國來說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下次戰爭中避免雙線作戰。如果我們對英國坐視不管的話,等到英國也墮落為一個被赤匪把持的紅色國家時,英法兩國就有可能又重新走到一起。」
「魯登道夫,波蘭人的老一套已經落伍了,跟不上德國今天世界霸主的戰略需要。」
海軍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馮施佩伯爵此時還在海外出任蘇伊士總督的要職,不過他的副手,大戰期間的海軍戰爭英雄,還為中國紅海軍當過幾年海軍顧問的原埃姆登號輕巡洋艦副艦長赫爾穆特·馮·穆克將軍,則提出了他的見解:
赫爾穆特·馮·穆克本人在中國工作過好幾年,
和*圖*書他在種族主義的層面上並不仇恨亞洲人,但從德國的外交政策和地緣戰略考慮,他還是說:「中國和法國現在已經是准軍事同盟關係,法國人用歐洲的機器、科技和文化重新武裝了中國,試想一下,二千萬至三千萬受過訓練的中國人,由六個法國師加以協助,由優秀、勇敢而仇恨德國的法國軍官指揮……我們不能繼續放任中國在亞洲無止境的擴張不管了。」
德國軍隊在大戰以後面臨著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無敵之感,德軍在歐洲大陸上想要達成什麼目標,就幾乎一定能夠辦成什麼目標。
二十多年前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的時候,威廉二世就曾經以這樣偏激的口吻發表過一番關於「黃禍論」的演說,其中威廉二世還把德國人比作匈奴人,演說和文章里都充斥著一種瘋瘋癲癲、亂七八糟且對歷史一無所知的態度,但二十多年前的黃禍論直到今天還深深刻印在不少歐洲人的內心深處。
「但是德國在亞洲缺乏戰略支撐點,公海艦隊也缺乏行動作戰的補給基地。」
一定要試試公海艦隊這把利刃的鋒芒,究竟如何。
「你是指……亞洲嗎?」
赫爾穆特·馮·穆克向海軍老元帥提和*圖*書爾皮茨提議說:「帝國可以嘗試與荷蘭人合作……荷蘭人之所以能在東印度群島保存那麼龐大的殖民地,就是因為他們在外交、經濟和貿易上都同英國進行了深度合作。當大不列顛海外帝國瓦解之時,荷蘭人就必須尋求一位新的歐洲霸主的保護,否則東印度群島就會永遠離開低地的懷抱,很大可能又會落在中國控制下。」
海軍中不少野心勃勃的少壯派軍官,都對魯登道夫的大陸戰略不屑一顧,即便是在陸軍當中,容克軍官們一般也不把擁有一半波蘭血統的魯登道夫當做自己人。
但賽義德死後,這個印度洋海上強國一分為二,分裂成了阿曼部分和東非部分,並且英國殖民者也通過蒸汽船的技術進步奪取了阿曼在印度洋貿易中的份額,直到1889年,德國搶先佔領烏干達,並與英國談判解決東非領土的劃分問題。雙方經過激烈舌戰,最終於1890年7月1日簽署了瓜分東非的協議。
「……我們不要留活口,不要留情,我們的目的就是讓中國人在一千年後提到德國仍然渾身顫抖,甚至要讓我們的旗幟永駐長城……」
過去魯登道夫為德國制訂的歐洲戰略,一大原則就是在外交上徹底孤立法m.hetubook•com.com國,為此德國才縱容乃至於是支持了法國的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就使紅色的法國永遠不可能再和白色的英俄兩國成為鐵杆盟友,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中心主宰地位和國防安全也就得到了徹底的保障。
北非阿爾及利亞的國民法國政府向德國投降時,也曾在一紙和約里同意將法國在亞洲的法屬印支殖民地割讓給德國,然而同樣由於中國革命的擴散,今天整個印支地區都被納入到了紅色中國的保護之下。
德國在太平洋擴展殖民地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的,但是1914年爆發的大戰完全摧毀了德國的亞洲殖民帝國。青島被德國主動移交給了中國,太平洋上的大量島嶼則被日本和美國瓜分——戰後德國雖然通過外交途徑,從美國人手上取回了一些太平洋島嶼,可是其中並沒有任何一座島嶼擁有大型軍港和補給基地。
赫爾穆特·馮·穆克大戰期間在中國待過好幾年,他警告眾人說:「我了解中國,他們的軍隊十分善戰,陸軍比日本人更出色,海軍規模雖然小,但和日本人合作以後實力增長非常快。如果中國控制了東印度群島地區,那麼陛下在二十年前曾經提及過的黃禍可能就真的來了。」
桑給巴爾www.hetubook.com.com島是東非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在上個世紀德國殖民者和英國殖民者佔領東非以前,來自阿曼地區的阿拉伯人統治者賽義德·本·蘇爾坦以桑給巴爾為基地,利用控制印度洋海上貿易的優勢,建立了一支十分強大的海軍,並且不斷向外擴張,陸續佔領了阿拉伯半島的東南部、波斯灣兩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爾、非洲東岸的坦尚尼亞、蒙巴薩和馬達加斯加諸島,建立了一個橫跨阿曼和東非地區的印度洋強權。
大戰已經證明了國力巔峰時期的英國、法國和俄國加在一起,也不是德意志帝國的對手,更何況是今天已經分裂並且深陷各種內憂外患之中幾經削弱的英法俄呢?
提爾皮茨作為德國海軍的精神領袖,他的戰略思想當然不會像這些年輕人一樣莽撞、短視,可是英國龐大的海外領地實在令人眼紅。德國海軍為了打造出今天這支全世界最大規模也是最新銳的公海艦隊,已經投入了無數資源,當年公海艦隊的力量弱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大艦隊」時,提爾皮茨還能夠忍受德國海軍「存在艦隊」的地位,可今天雙方海軍經過這一輪造艦競賽,實力強弱已經翻轉,提爾皮茨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按捺不住不一股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