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法國人,大多來自亞洲的志願旅戰士也確實更容易讓英國市民們接受。畢竟英法之間齟齬的歷史實在太長,相對而言,考慮到倫敦當局已經調派了大量澳新加軍團和非洲、印度的殖民地軍隊鎮壓英國起義者,市民們就不太抵觸這些亞洲志願者了。
這樣,從朴茨茅斯一帶通向牛津的道路就被徹底打開,而國際志願旅也在這很短時間內的三次高強度戰鬥中,表現出了絲毫不遜色于英國正規軍的戰鬥力,令英國同志大大改變了其原來的想法,只要裝備相同,亞洲戰士的表現不僅是可圈可點,而且完全能夠擔負起最重要的戰鬥任務。
這些機動集群每個都有三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總兵力約六千人左右,屬於倫敦當局比較信任的一支部隊,兵員大多來自南非和澳大利亞,反動立場十分堅決,也是倫敦周邊政府軍部隊里,極少數沒有同起義軍建立聯繫的軍隊。
這些大塊頭排成一列刺刀衝鋒,在黑夜裡確實嚇人,生猛的猶如野蠻人,較少和歐洲人作戰的志願戰士很難不被嚇住。這種時候反而是日本兵表現較好,他們中雖然沒有多少人參加過那場發生在二十年前的日俄戰爭,但都擁有打敗過俄國老毛子的勝利和-圖-書心理,所以對白種人並不畏懼。
交火兩個多小時以後,政府軍中配屬的不少印度士兵便首先潰敗,造成戰線出現缺口,更多志願旅戰士旋即跟進突破,英軍除死傷者外,其餘士兵紛紛向後方逃竄,又被迂迴至後方的志願旅支隊痛擊,戰鬥結束后黃公略清點戰場,發現俘虜了240名英軍士兵,其中還包括一名上尉營長。
在前線起義的空軍飛行員,不要太多。
澳大利亞人在充足的伙食和營養補充之下,各個長得人高馬大,比起中國戰士普遍高出大半個頭,比起日本官兵,那就更不用說了,平均高出二十厘米也很尋常!
除了武器裝備以外,法蘭西公社緊急送來的大批食品,也幫助英國海岸線上一系列被起義者佔領的城市,暫時解決了供給困難的問題,使起義者可以迅速站穩腳跟,並獲得更多民眾的擁護和支持。
國際志願旅初戰得手,很快便發現英國政府軍的實力遠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強大。英國人的裝備是不錯,但是部隊里混編了大量厭戰的殖民地士兵,英國本土軍人則多同情革命,戰鬥意志和士氣同樣很低落,一旦戰況稍微受阻,政府軍就隨時可能爆發兵變,英國籍的士兵也常常和圖書受到革命宣傳的影響,不時會有人攜帶武器和重要情報投奔起義軍。
倫敦派出的政府軍在牛津附近受阻,其中一個營就在牛津南面的各農場莊園間徘徊不前,正好一頭撞在了國際志願旅的行動路線上。黃公略和今村均稍作商議以後,馬上做出決定將這個營作為志願旅的初戰目標,待到夜幕降臨時,國際志願旅馬上從前後兩個方向包抄敵人,戰鬥主要在農場間展開,志願旅接收法國裝備以後火力火完全不弱於英國政府軍。
這兩次戰鬥迅速打痛了政府軍,也在朴茨茅斯起義軍在泰晤士河南方此後的一系列運動野戰,帶來了十分有利的戰略態勢。跟著,為了搶回被國際志願旅佔領的泰晤士河畔小鎮,另一支加拿大機動集群向北出援,可是由於當地居民大多支持起義者,所以反而是處在內線的政府軍在情報上感到困難。
政府軍方面為了掩護加拿大機動集群和南非機動集群的撤退,還不得不出動空軍投彈,在猛烈的航空炸彈掩護之下才使這兩支部隊甩開了革命軍的追擊——不過這波出動的空軍裏面,果不其然,又有十幾架飛機飛離了政府軍的戰鬥隊列,直接飛到了革命軍的陣地附近起義。
政府軍飛
m.hetubook.com.com行員不乏出身貴族家庭的名門貴胄,可是經過歐戰空軍的大量死傷以後,戰後英國空軍里也出現了大量平民子弟,他們中的許多人只要獲得機會,就會連帶把飛機一起開到革命軍的控制區去,這也是為什麼倫敦當局握有巨大空軍優勢,卻不敢冒然出動空軍進行轟炸的原因。
相比之下,就算是戰鬥技能十分卓越的中國戰士,大家也極少擁有和白種人交手的經驗,不說是害怕或是缺乏信心,總之就是打心裏有點沒底。此前的戰鬥規模還比較小,沒辦法一下確立起戰鬥信心來,直到此時一夜搏殺,在同澳洲兵的白刃格鬥里,大家也就逐漸發現白人士兵雖然人高馬大,但同時也動作遲緩,不比東亞人的靈活迅捷,夜戰格鬥里並沒有多大優勢。
志願旅表現十分英勇,經常能冒著政府軍的猛烈炮火衝鋒,而且作戰也富有技巧性,不會採取正面強攻的戰術,而總是以迂迴穿插和夜襲、奇襲的戰法擊潰敵人,即便遇到政府軍中表現比較頑強的部隊,國際志願旅也展現出了比大部分起義軍部隊更強的陣地戰能力。
志願旅在朴茨茅斯港內又休整了一天一夜時間,並且還接收了一批法國同志從瑟堡送來的m.hetubook.com.com
武器裝備——包括了大量半自動步槍、輕型機關槍、迫擊炮,也包括了法國武器中最為著名的「75小姐」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
國際志願旅的戰鬥表現令英國人刮目相看,黃公略他們隨後又配合以起義水兵為主的人民海軍師向北進發,圍攻政府軍在泰晤士河南岸幾個小鎮部署的三個機動集群。
黑夜裡有志願旅官兵吹起尖銳的衝鋒號,戰士們的士氣頓時就被鼓舞起來,黃公略又部署一個營往澳洲兵側翼迂迴,等接近后再用手榴彈爆破攻堅,馬上就把戰線給搶了回來。
為了解決這幾支部隊,黃公略便主動向人民海軍師的同志提出採取夜襲的辦法。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志願旅官兵都很擅長奇襲的戰術,他們可以趁夜摸進,破壞守軍的陣地,只是在剪開敵人核心陣地鐵絲網的時候才被一夥澳大利亞人發覺。
對當地的英國市民來說,這樣一大群亞洲面孔的朋友也勾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
等到黃公略他們離開朴茨茅斯開始向牛津進發的時候,正在牛津附近作戰的伯明翰起義軍已經取得不少勝利,在熊雄的策略引導之下,起義軍堅持避免和政府軍打大規模的陣地戰,而主要採取精神攻勢瓦解英軍,陸陸續和-圖-書續又策動了不少英軍內部的嘩變,大大削弱了敵人而加強了自己。
這一整晚的戰鬥,國際志願旅也付出了少數犧牲,但戰鬥算得上很順利,整整兩個步兵營的澳洲兵在援軍趕來之前就被國際志願旅和人民海軍師殲滅。
國際志願旅隨即在當地老百姓的嚮導下,選定了當年英國內戰時議會軍曾取得過重大勝利的一處古戰場進行伏擊。加拿大機動集群毫無準備,又陷入國際志願旅和人民海軍師的圍攻,很短時間內就有一個步兵營和一個蓋亞那連遭到重創,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在炮火掩護之下向泰晤士河北岸撤退,另外一個駐紮在南岸的南非機動集群也跟著不戰而退。
國際志願旅在1925年的春天抵達英國本土,黃公略對英國濕冷的天氣印象深刻,他們晚上就住在朴茨茅斯的教堂附近,四面通風又覺得寒氣逼人,條件不算多好,但這無法剿滅國際志願旅戰士們強烈的戰鬥熱情。
奇襲隨即轉為強攻,人民海軍師也很快跟進投入戰鬥,戰鬥持續了一夜,打到天明,澳大利亞和南非的殖民者們表現確實反動且頑強,他們在猝不及防間也死守陣地,不少澳大利亞士兵甚至還向圍攻的革命軍發起刺刀衝鋒,依靠其高大的體格幾乎一時將革命軍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