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七十五章 達累斯薩拉姆

靜靜的河水穿過草地,雨季過後,達累斯薩拉姆附近的草原又變得生機勃勃,自從戈林擔任德屬中央非洲總督的要職以後,他大半的興趣便放在打獵上面,閑暇時間則專註于收藏名畫古玩、塗脂抹粉,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效仿德屬中央非洲殖民部門其他官員一貫的傳統,每天大吃大喝,消耗官帑。
歐戰結束以後,德國人先是從法國手中割取了大片的非洲殖民地,包括了達荷美、象牙海岸、馬達加斯加,還有查德湖以南的所有法屬赤道非洲領地,接著德國人又從比利時人手中割取了全部的比屬剛果殖民地,拼湊為了一個全新的德屬中央非洲殖民地,總督則由福爾貝克擔任。
東非,達累斯薩拉姆。
但1885年歐洲列強在柏林達成瓜分非洲的協議,約定「誰實際控制誰就擁有該殖民地統治權」。卡爾·彼得斯威脅不承認東非殖民地就投靠比利時,俾斯麥迫於國內殖民主義者的強大壓力,承認了德國東非公司在東非的殖民,德屬東非自此成立。
東非大峽谷對面白色的群山連綿起伏,峽谷這一邊是一片沒有樹木遮蓋的草原,達累斯薩拉姆火車站建在兩條鐵軌中間和*圖*書,暴露在陽光之下。緊鄰站台一邊的一幢房子投下熱烘烘的陰影,房子的窗帘是用竹子做的珠子編的,掛在吧台開著的門那邊,把飛蠅隔絕在外。
特別是在1925年的英國革命以後,德國又接著借「保護」之名,吞併了原屬於英國資產階級政府控制的烏干達、肯亞、尚比亞等眾多非洲殖民地,使得原來便已高度繁複臃腫的行政體系進一步擴大,形成了今天這套看來已非任何常人所能認識和理解的混亂結構。
只看戈林肥胖的身材,就知道這位戰爭時期的空軍英雄,這位曾經靠著英俊外表而被德國宣傳機器捧為國民明星的人物,在非洲到底過著怎麼樣一種窮奢極欲的生活。
東非,曾經是德國海外殖民帝國的起點之一。
與容易被忽略的陸海兩軍相比,航空隊的王牌飛行員更受到矚目,成為全德軍的明星。他們的照片在報紙上反覆刊登,戈林也因此獲得霍亨索倫皇家佩寶劍騎士勳章以及巴登大公國的卡爾·腓特烈軍事騎士十字勳章,後來甚至因為擊落18架敵機的功勛,獲得威廉二世親自頒發的德國普通軍人最高榮譽「藍色馬克斯勳章」。
hetubook.com•com為糟糕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福爾貝克又離開了德屬中央非洲總督的位置,德國政府接著換上來的人選赫爾曼·戈林,不僅能力平平,而且作為德軍集團內部交際花一般的人物,他和大批容克貴族存在利益交換的關係,在戈林的縱容之下,許多在德國本土不得志或是經營失利的容克貴族,紛紛跑到非洲撈金。
赫爾曼·戈林,德意志帝國目前的德屬中央非洲總督府總督,他的父親是巴伐利亞人,並非傳統的普魯士容克貴族出身,但戈林本人在歐戰期間作為飛行員屢獲戰功,論及戰技與鬥志,戈林兩方面皆受人認可,成為德軍飛行員中最優秀的一位人物,還獲得了「鐵人赫爾曼」的別名。
德屬中央非洲總督府的殖民官員常常在此尋歡作樂,他們喝著從德國空運過來的昂貴啤酒,抬頭望去,車站外就是無邊無垠的東非草原,枯黃的草地、奔騰的角馬、敏捷的獵豹和湛藍的天空……形成一處天然的獵場。
幾聲槍響,幾隻被追逐到無處休憩的獵豹栽倒在地,動物的嘶吼聲漸漸消失在草縫之中,葉片過濾的一縷縷光線照在東非常見的金合歡樹上,陪同戈和圖書林狩獵的官員們齊聲高呼,讚美總督的槍法如何如何精準,一片文恬武嬉的氣氛,只有遠方地平線上靜靜沉睡的乞力馬扎羅山還堅持在廣闊的草原上守著自己的職責和崗位。
在獵場外圍,是一大群身穿大紅袍、頭扎辮子、手拿長矛的東非馬賽人,他們個個耳朵上掛著重達半斤的皮飾耳環,其下墜將耳洞撕裂成一長條口子,手裡的長矛威力無窮,馬賽人男子的成年儀式便是要單人獵殺一頭雄獅。
周圍的其他幾名殖民地官員,都以諂媚的語氣尊稱他為「戈林總督」。
這是德國本土哪怕再位高權重的人,也享受不到的狩獵樂趣。
1884年德國殖民主義者卡爾·彼得斯等人為了掠奪非洲資源,成立德國東非公司,對東非進行殖民。卡爾·彼得斯到達桑給巴爾島對面的非洲大陸,強迫當地的部落首領接受德國的保護,開始了德國在東非的殖民。俾斯麥得知后,表示反對,命令德駐桑給巴爾領事不要給予卡爾·彼得斯任何支持。
這與大約同時期的中國義和團運動頗有相似之處,對同樣也參与了血腥鎮壓義和團之役的德軍來說,也不算陌生,他們重拳出擊,通過殘酷的屠殺,徹底鎮壓了襲擊和*圖*書達累斯薩拉姆和基洛薩鐵路沿線的起義土著,至今在達累斯薩拉姆郊外的許多地方,還能看到當時埋葬起義者屍體的大量亂葬崗。
幾匹矯捷的軍馬飛馳而過,為首之人身材臃腫,穿著一襲佩戴滿勳章的德皇陸軍將官大禮服,即便在圍獵之中,他也沒有摘掉身上明晃晃的一身勳章和名貴飾品。
這就使殖民地政府在繼承了法屬殖民政府、比屬殖民政府疊床架屋的結構之餘,又成為了大批容克貴族的逍遙放縱之地。
1871年德意志完成統一,實力大增,許多德國人迫切希望在海外進行殖民擴張,獲取原料與商品市場。德國宰相俾斯麥認為德國應專註于歐洲、防止法國復讎,而殖民地開支巨大、帶來的收益卻很小,反對進行殖民擴張。
德國人早年間對東非實行軍事管制,形勢穩定的軍事區域則轉為民事管理。德屬東非經濟以種植棉花、橡膠、劍麻為主,實行強制勞動,剝削土著的過程中自然也少不了殘酷血腥的大屠殺,1905年噶尼喀南部爆發反抗德國殖民統治的馬及馬及起義。
所謂「馬及」,就是東非斯瓦希利語中水的意思,因為起義者相信巫醫在魯菲吉河中得到了一種擁有神力的符水,和-圖-書喝下不僅能怯病除邪,而且能刀槍不入,使德國人的槍彈化為水。
在福爾貝克執政期間,德屬中央非洲基本沿用了法屬和比屬時期的絕大部分舊官員和舊的行政體系,只是在其基礎上稍作修改,例如福爾貝克禁止了比屬剛果殖民地在利奧波德二世統治時期採取的許多血腥剝削手段,放鬆了對當地橡膠種植園奴隸的殘忍壓榨。
可是總體而言,福爾貝克作為一名出身容克集團的高級將領,他更多精力還是放在軍事方面,並沒有多麼留心德屬中央非洲殖民地的治理問題。
現在,這群非洲土著則被德國人奴役,成為幫助戈林追趕獵物,使那些大象、河馬、野豹、雄獅……不斷奔跑,直到疲累無力,最後再由戈林慢慢騎馬開槍,一一射殺。
這以後由於德國政府忌憚東非再次爆發起義,德屬東非的執政者就被改為了立場更加溫和的福爾貝克——他後來又前往中國,曾和紅軍有過一段相當愉快的合作歷史,返回德國以後則為德皇陸軍介紹了許多來自紅軍的滲透突擊戰術知識,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西線德軍被動的處境,某種意義上來說,德軍之所以能夠取得歐戰的勝利,也有賴於福爾貝克帶回來的中國紅軍步兵戰術體系。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