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世紀時,巴庫油田所在的阿普歇倫半島已經有人工開採的石油油井,12至15世紀已開始有農民利用起這裏的瀝青,馬可波羅曾到過阿普歇倫半島,他記載當時的阿普歇倫半島遍布開採者,開採出來的燃料多被用於照明和醫療,直到俄國於1806年吞併巴庫以前,這裏的巴庫汗國已經開採了超過三千噸石油,只是當時石油的主要用途還是照明、取暖、醫療和用作武器,需求量很小,適用範圍也很狹窄,開採方式使用的更是極為原始的手工開採。
不得不說,當今時代的德意志帝國,在石油方面確實已經做到了近乎于無懈可擊的地步。與另一個時空的納粹德國不同,現在石油早已不是制約德國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了,反而成為德國在國際上攻城略地的重要武器之一。
但巴庫所在的亞塞拜然地區,「亞塞拜然」這四個字,本就和石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另一種說法,認為亞塞拜然的國名來源於亞歷山大大帝臣服的一名波斯領主阿特羅帕特斯,他是波斯祆教歷史上有名的護法者,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時期,保護了許多祆教經典,同樣和「拜火」存在很深關聯。
而德www.hetubook.com.com國人控制巴庫油田以後,先是派兵血腥鎮壓了當地革命者自行成立的巴庫公社,此後就派遣大量官員、工程師和德國工人到巴庫工作,儼然將這裏視為德國的殖民地看待。
俄國政府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廢除傳統的石油專賣制度和油田包稅制,對油田進行招標,長期出讓油田的使用權,同時大力引進外國資本和技術。這些措施促進了巴庫石油勘探、開採、冶鍊、運輸和銷售的發展,使其出現第一次石油繁榮,當時估計巴庫油田的可開採量約為5億噸左右,鑽油井的數量也是從那時候起開始飛速增長,20年內巴庫油田的開採量就增長了20倍,到歐戰爆發之初,巴庫油田的年產量就已經達到了九百萬噸。
南美洲的委內瑞拉,作為南半球第一產油大國,石油的年產量也高達三千萬噸之多之,可是由於委內瑞拉國內工業基礎薄弱,因此石油幾乎全部用於出口,相當多油田被掌握在美國資本手中,英法從南美進口石油依舊頗受制約。
第三國際中除了中國和婆羅洲共和國以外,剩下的國家幾乎都是石油能源嚴重稀缺的貧油國,特別是www.hetubook.com.com
英國和法國這兩大第三國際的支柱成員國,嚴重依賴於從東共聯和南美洲進口石油。
德國的歐戰勝利果實中,最重要的一大戰果,就是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中將喬治亞-亞塞拜然這條高加索石油生命線,從盟友奧斯曼帝國的口中硬生生奪了下來,從此將沙俄時期就已經發展為石油工業重地的巴庫油田,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
當地人認為自燃的石油和天然氣,都是神靈的恩賜,出於對火的敬畏,他們將所在的這片土地稱呼為「亞塞拜然」,意為「火的國家」。
經過內戰的破壞,當時巴庫油田的產量已經下降到了三百萬噸左右,減產十分嚴重。不過德國很快就給巴庫油田帶來了許多新技術,例如在比比·海巴特港人工島上利用旋轉鑽井法產量,這是全世界第一口離岸油井,其當年的石油產量就佔到巴庫油田產量的十分之一強。
如果中國能夠擁有德國這樣強大的鑽井工業,那麼光是東北的大慶油田和山東的勝利油田,就足夠維持東共聯大部分成員國的石油需求了。
陳更新主要從軍事層面考慮:「書記長有一個論斷很準確,那就是經濟危機以後,軍事摩擦就更https://m.hetubook.com.com容易升級,各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也很容易一觸即發。而全球範圍之內,當前局勢最為劍拔弩張的地方,無過於德法之間,萬一德法爆發戰爭,德國石油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法國的石油卻需要外部支援,這個外部,相當程度上可能得指望從美國進口。」
黃少通的觀點更為功利一些:「現在,只要中國暫時拖延時間去履行那份石油協議,按照財經委掌握的數據來看,美國的石油工業將會在未來的二到三年內下跌一半產能,這可以極大削弱美國的工業實力。」
1847年,比比·埃巴特第一口商業性油井開始產油,標志著巴庫石油工業的正式誕生。巴庫油田採用新的油井開採技術后,油田深度增加,石油產量迅速增加,石油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大量石油生產、冶鍊和銷售的企業紛紛出現,巴庫油田這才初步具備了從原油中煉取煤油的煉油能力,但整個生產過程仍然以手工作業技術為主,生產效率與原始方式相比沒有明顯進步。
如果再算上被德國和其軍事同盟控制的羅馬尼亞油田、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中東油田……中央同盟在石油方面的力量,一點都不遜色於美國,假使美
www.hetubook.com.com國石油工業迎來大面積的破產,那最後受傷的肯定不會是德國。
南美洲剩下的哥倫比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根廷、秘魯等國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地,可是產量相對就比較少了,對世界能源戰略格局影響比較小。
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本來就已經很低,現在又遭到「黑色星期一」的沉重打擊,許多人的生活事實上已經破產,中國的貿易便成為他們眼裡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那可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光是一個巴庫油田,就比現在第三國際陣營那麼多個國家的石油總產量還要高,著實令人艷羡。
「美國和德國都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大敵,可現階段我們的頭號敵人還是德國,削弱美國的石油產能只能加強德國的地位,從戰略上來說,這對第三國際和東亞聯盟都是無一利而有百害的。」
從這方面來說,德國的工業實力確實強悍,到如今,僅一處巴庫油田,每年就能為德國和中央同盟提供超過兩千萬噸的石油。
此外,墨西哥也是重要的產油國,石油年產量有五百萬噸左右。墨西哥在二十年代的農民革命以後,上台的新政府比較偏向左翼立場,也是世界上較早承認紅色法國、紅色英國政權的國家之一,和hetubook•com.com第三國家的關係較為和睦,這一石油來源比較穩定可靠,但其採油、煉油設備,一樣是很依賴於美國。
巴庫油田。
黃少通的話講到這裏,卻引起了書記局中另外幾位同志的不同意見,國防部長陳更新搖著頭:
此外,在德國資本的大力投資之下,巴庫油田鑽進的動力基本上由蒸汽機轉變為了電動機,鑽井深度也不斷加深,連許多深度在兩千米、三千米左右的油田,都能被德國人開採。
直到1880年代,巴庫的蘇拉漢尼神廟還一直是印度祆教徒帕西人存放聖火的地方。
巴庫位於裏海西岸阿普歇倫半島,面積約2200平方千米,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5世紀,18世紀成為巴庫汗國的都城。1806年併入俄國,但直到20世紀初,巴庫還是一座落後的城市,城裡沒有樹木,滿街煙塵滾滾。
陳更新搖頭說:「打擊了美國石油,就會便宜了德國石油。」
大約兩千多年前,人們便在亞塞拜然發現了石油和天然氣,且發現從地下源源不斷地冒出火苗,永不停息。那時候,亞塞拜然地區還處於崇拜聖火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之下,擁有許多「不滅聖火」的亞塞拜然,也因此成為祆教聖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