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一百零三章 紐約紐約

「賓夕法尼亞州投給了里德同志,投給了社會黨。」
休伊·朗贏下了愛達荷州,這一變化令人始料未及,美國社會黨本來很期待西部諸州受到對華貿易的影響,轉向支持里德,結果愛達荷州的大多數人卻還是把票投給了休伊·朗。
美國社會黨的支持者也組成了恢弘的遊行隊伍,數不清的群眾代表在華盛頓的街道上豎起一面面烈火般灼燒的紅旗,更多橫幅標語,則像海浪似的,一波高過一波,洶湧澎湃,也令人激|情燃燒。
關鍵時刻,里德本人卻十分冷靜,當前的這場大選,很可能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焦灼、各方得票率也最接近的一場大選。即便他能勝出,也只能是以微小的優勢勝出,如此微小的優勢,能夠鎮得住南方那些休伊·朗的死忠支持者嗎?
參贊的回答讓王正廷提起來的半顆心又放了回去,與此同時,林肯紀念堂前人山人海的群眾們,在獲悉休伊·朗贏下愛達荷州的時候,馬上就陷入到一股幾乎有些讓人絕望的沮喪和沉默之中,接著里德拿下賓夕法尼亞州的消息傳來,人數眾多的市民代表們又重新沸騰了起來,眾人歡呼雀躍,幾乎就要提前宣布里德勝選了。
https://www.hetubook.com.com里德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說,也引用了一句當年馬克思寫給林肯的話:
紐約州也靠近五大湖,工業發達,很受到社會黨的影響,但這裏的金融和商業也都非常繁榮,紐約市同樣還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大本營,可以說哪一方贏得紐約州都很有可能。
美國大選的這場三方混戰,代表主流建制派的奧爾森已經提前出局。本來也沒有多少人真正看好他,奧爾森更多還是起到攪局的作用,從里德或是休伊·朗的支持者群體中分化出來一部分人,削弱其中某一方的優勢。
但如果奧爾森或休伊·朗贏得紐約州,形勢就會變得更為複雜,一旦進入眾議院投票階段,結果就會變得晦澀難明,很難預測。
里德心中已有不安的預感,美國社會分裂到如此地步,只靠一場選舉,能夠彌合破碎的國家嗎?
「……只要作為北部的真正政治力量的工人竟容許奴隸制玷污自己的共和國,只要他們在那些不問是否同意就被買賣的黑人面前誇耀白人工人享有自己出賣自己和自己選擇主人的高貴特權,那他們就既不能取得真正的勞動自由,也不m.hetubook•com•com能支援他們歐洲兄弟的解放鬥爭;不過,這種進步道路上的障礙現在已被內戰的血浪掃蕩乾淨了……歐洲的工人堅信,正如美國獨立戰爭開創了資產階級取勝的新紀元一樣,美國反對奴隸制的戰爭將開創工人階級取勝的新紀元。他們認為,由工人階級忠誠的兒子亞伯拉罕·林肯來領導自己國家進行解放被奴役種族和改造社會制度的史無先例的戰鬥,是即將到來的時代的先聲……」
某種意義上來說,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人類階級決戰的舞台不期然又選中北美,世界各國均已做足粉墨登場的準備,眾神的骰子早就擲下,該到收穫的時刻了。
美國大選投票制度的弊端,也在此顯現無遺。
僅一個紐約州就有高達47張的選舉人票,紐約州是這時代美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政治地位也最突出的一個州,如果里德能直接贏下紐約州,那他的票數就超過了270張選舉人票,可以直接勝選。
「現在是我們佔上風!」伊麗莎白·弗林喊得很大聲,「但紐約州還有47張選舉人票,在紐約州開票之前一切都還很難說,但我們有信心直接贏下這一切!」
南北和*圖*書戰爭爆發以後,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共產主義歷史上最重要、最偉大的那一位導師馬克思稱讚這個宣言是「聯邦成立以來的美國史上最重要的文件」。導師還親自給林肯寫了一封信,祝賀林肯的連任,更把林肯在美國的一系列工作,視為了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整體中的一個部分。
「賓夕法尼亞州呢?」王正廷的聲音也有些緊張了起來。
民主黨、共和黨對參眾兩院的控制權早已失控,在參議院,美國社會黨和美利堅至上黨還維持著五五開的均勢,但在更看重人口比例的眾議院,美國社會黨已經具足優勢。
「愛達荷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都開票了……!」隨行的參贊低聲告訴王正廷,「大使,情況還是非常焦灼。」
里德微微握緊了自己的手,紐約州!最後一個開票的地區,到這份上,在看票數多少、得票率多少、差距多少,都沒有意義了,全美,甚至是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關心政治和國際局勢的人,現在都要將目光鎖定到紐約州,鎖定到紐約港和奧爾巴尼。
伊麗莎白·弗林沒有里德那麼冷靜,她的聲音難掩激動、興奮、緊張和慌亂,那種急切的神態,就像是伊麗莎https://www.hetubook.com.com白當年第一次見到林淮唐時的模樣。
賓夕法尼亞州擁有36張選舉人票,數量很不少,里德拿下賓夕法尼亞州馬上就會對奧爾森和休伊·朗建立起很大的優勢,甚至很可能直接衝擊270張選舉人票,直接決出勝負,而不用再經由風險更大、更難預測的眾議院投票選舉。
不過眾議院投票,每州代表僅能投一票,最後結果是很難預測的。
馬克思把南方聯盟國的叛亂,視為是一次財產對勞動所進行的十字軍征討,在偉大導師的眼中,遠在大西洋彼岸進行的那場南北戰爭,卻關係到了世界上其他地區工人階級的命運,關係著他們對未來的期望,甚至關係著他們已經獲得的果實。
「自從巨大的搏鬥在美國一展開,歐洲的工人就本能地感覺到他們階級的命運是同星條旗連在一起的。難道引出這段壯烈史詩的領土之爭,不正是要決定,那遼闊無垠的處女地是應當由移民的勞動來享用,還是應當遭受奴隸監工的蹂躪嗎?」
三方的得票率非常接近,奧爾森在愛達荷州的得票率是24%,里德的得票率則是37%,但休伊·朗在愛達荷州取得了39%的投票率,這區區百分之二的得票率差距,按照贏家通和圖書吃的原則,就將標志著愛達荷州全部的選舉人票盡數歸休伊·朗所有。
如果要嚴格起來來算,林肯是肯定算不上一位社會主義者的,但在美國的歷史上,那麼多任總統裏面,也就只有林肯最適合充當代表社會主義的一個歷史象徵物。
中國此時的駐美大使王正廷,也與數量眾多的華人代表,共同見證了美國歷史上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如果在大選中沒有任何一名總統候選人的選舉人票數超過270票,那麼根據憲法第12和第20修正案,接下來就要由議會投票決定總統和副總統的人選,眾議院投票決定總統,每個州只能投一票,得票數超過26的候選人獲勝,參議院投票決定副總統,每個參議員一票,也是多數票獲勝。
「現在是誰佔上風?」里德問向他身旁的伊麗莎白·弗林,「我們和休伊·朗還差多少票。」
里德,還有社會黨的其他重要領導人,包括伊麗莎白·弗林、諾曼·托馬斯等人在內,共產主義的追隨者們都聚集在了林肯紀念堂前。
真正有實力和號召力的總統候選人,還是只有里德和休伊·朗而已。
或者,這樣一場競爭白熱化的選舉,反而會變成美國內部分裂公開化的導火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