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十八章 國際工人常備軍

南美洲古老的街道、教堂和殖民者留下的建築物,至今還在講述著一代代新的傳奇故事,混血的印第安人,逃亡的黑奴後裔,古代印加帝國和瑪雅的傳人,解放者玻利瓦爾和聖馬丁的追隨者,也還在上演著激動人心的革命故事。
起碼直到1939年4月時,巴塔哥尼亞的工人陣線還沒有滅亡。
至今為止,在德法邊境上還有一百多萬法軍和德軍對峙,在西班牙和北義大利,也還有二十多萬法軍直接參与到當地的地區性內戰,英聯盟主要是在經濟上給予法公社很大支持,但在軍事上由於英聯盟的政權組織結構遠比法公社鬆散,所以直到1939年的夏天為止,英聯盟也還沒有向歐陸地區派遣大規模的遠征軍。
以大陸紅軍的北方行軍來說,從明尼蘇達州直到蒙大拿州大瀑布城的這段行軍距離,還要超過從華沙直到莫斯科的距離,放在歐洲戰場上,北方行軍和春醒行動都是能夠讓德軍總參謀部感到嘆為觀止的恢弘行動。
即便在有著大踏步進退的南方戰場,戰線的變化也遠不如庄文統想得那麼大。
林淮唐所處的這顆星球上,也許全世界大多數人都會回答:「發生在中國。」但對拉丁美洲世https://www.hetubook.com.com界來說,卻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他們會回答:「發生在墨西哥。」墨西哥革命起於1910年,較徹底改變了全世界的中國辛亥革命還要提早一年,它給墨西哥留下了一個傾向左翼的進步主義政權,也給拉美世界樹立了一個社會革命的模範。
大瀑布城的會師讓美國的社會主義革命者們都大感振奮,工人政權的物資在太平洋航線的援助下也無匱乏之虞,里德總統在大瀑布城的會議上向庄文統表明了他的態度:「聯合工團準備從1939年的下半年開始,我們將發動一系列規模宏大的大戰役,徹底打破美國內戰的僵局,直到我們取得完全的勝利為止。」
不管是反動派的白軍,還是與中國已經成為血盟的大陸紅軍,如果放到亞歐大陸的戰場上,都幾乎等於是一個一流列強國家,里德政府和休伊·朗政府,單獨拿出來對比的話,國力、軍力都不下於英法。
在東線更是如此,聯邦軍對阿巴拉契亞山脈進行了整整兩年的連綿進攻,直到大陸紅軍進入新英格蘭諸州為止,這一地帶的戰線都從未發生過大的變化。
但阿根廷內戰還是為和_圖_書第三國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無政府共產主義的革命政權能不能在激烈的戰爭環境里生存下去?並取得最後的勝利。
革命的星火已經燃燒在了巴塔哥尼亞的高原上,在第三國際一方主要是智利介入其中,在國際右翼陣營方面,則主要是巴西介入其中,戰爭衝突不斷,規模不比西班牙和義大利,更不能和全世界共所矚目的美國、俄羅斯內戰相提並論。
從去年開始,法國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准動員狀態,這種高強度的動員在和平時期肯定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即便是法國這種社會結構尤為特殊、社會氛圍高度准軍事化的公社國家,也不能免俗。
而且像這樣的一支國際工人武裝常備軍,也能用於未來對非洲、南美洲進一步的民族解放戰爭。
林淮唐已經在為戰後的新世界做著制度上的設計工作,他希望能夠將國際縱隊建設成一支常態化、制度化的國際軍隊,使得未來的國際新秩序擁有切實的武力保障,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新時代擁有建立在強制性基礎上的長久和平。
要知道,二十世紀的第一場社會革命爆發在哪裡?
拉丁美洲的故事同樣精彩紛呈,征服者、海盜和走私者們曾在和圖書拉丁美洲的叢林、山脈和海岸間,留下無數關於冒險、權力與財富的傳說,贏家們在秘魯的火併,奧尼亞特在加利福尼亞半島的探索,拉普拉塔河源源不斷流出的白銀……
林淮唐考慮的事情很多,他的目光已經在世界大戰的戰火尚胎動時,便已投向戰後的新秩序,如可能的話,林淮唐希望能建立起以亞洲、歐洲、北美三個工業化社會主義國家共同體為基礎的國際體系,他估計那時候如果德國已經被徹底打敗,中央非洲的殖民地有可能陷入長期戰亂之中,就很需要國際縱隊再去非洲發揮作用。
此後是智利,然後是阿根廷的內戰,南美洲的許多國家都派出志願軍參与了阿根廷的內戰,社會主義革命者聚集在阿根廷南方的巴塔哥尼亞建立了一個更加傾向於無政府共產主義的革命政權,這是一場更加小型的「西班牙戰爭」和「義大利戰爭」,中國也有參与其中,只是援助力度比起對美國和蘇俄來說要小得多。
庄文統笑著應答:「這就是新大陸的大決戰了。」
即便東共聯已經在俄羅斯內戰戰場上擁有了大量大縱深突擊作戰的經驗,陳紹寬、庄文統這些太平洋戰區的統帥們,也還是要為聯合工團的表現和-圖-書感到刮目相看。
只有在中西部,不管是大陸紅軍于愛達荷州、蒙大拿州、北達科他州進行的北方行軍,還是南軍在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進行的春醒行動,都極大改變了美國內戰的固有格局,南北兩軍各自沿著美加邊境和美墨邊境向西海岸迅速推進,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帶來了上千公里戰線的巨大變化。
兩年來的內戰,對內戰各方來說最大的版圖變化,其實也不過是大陸紅軍和南軍都徹底兼并了中西部的無主之地。而在美國其他各州,戰場疆界的變化並不大,聯合工團贏得了長達一年時間的底特律保衛戰最終勝利,把加拿大敵寇驅趕出了密歇根州,這樣輝煌的勝利,從戰線上來看也是至多一兩百公里的進退而已。
目前駐紮在法公社境內的英聯盟遠征軍,總數只有十幾萬人。
密蘇里河上的激戰,可以說是1938年一整年美國內戰最重要的戰場,直到南軍徹底放棄對芝加哥的向心突擊為止,南北雙方已經在密蘇里河和密西西比河河畔各自付出了幾十萬人的傷亡,武器裝備上的損耗則還要遠遠大於這個數字。
可是如此激切的運動戰以後,南線戰場結果又不過是重歸於平靜,兩年時間以後,整個www.hetubook.com.com南線戰場反而回到了1937年年初內戰剛剛爆發時的格局。
還有巴西,持右翼統合主義立場的民粹武裝在巴西崛起,使這個講葡萄牙語的南美洲大國,變成了左翼氛圍濃郁的南美世界中的一個異類,也成了拉美世界右翼勢力的主要後台。
也許南美也是如此,其實現在就能看得出來,失去了外部勢力的鉗制以後,拉丁美洲內部也在孕育著巨大的改革和變動,除了像智利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的利以外,墨西哥則由取得農民起義戰爭勝利的左翼革命制度黨執政,阿根廷則陷入左翼、右翼武裝的內戰之中,變成了一個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和義大利。
確實,在南線戰場,大陸紅軍和南軍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打規模空前的運動戰,幾個集團軍,雙方各有幾十萬到一百多萬的軍隊在快速機動,上萬輛汽車參与了戰場的運輸,以千數計算的坦克和突擊炮也在戰場上和步兵、騎兵共同交相輝映。
幾十萬人、上百萬人的鮮血,流淌在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各個峽谷與山脊之間,肥沃了玄武岩的土地,染紅了千萬里的山石,除此之外卻並沒有帶來更多打破僵局的變動,有的只是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塹壕戰那樣無止無休的血肉消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