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傳聞中的宰相候選人都和施萊歇爾自證清白過,他們紛紛表示當此戰爭危急關頭,沒人會想倒閣,那隻會加劇德軍的混亂,絕對不利於前線局勢,可是施萊歇爾還是放心不下,他對這幾位老朋友的信任感直接跌落谷底。
對西西里和羅馬聯軍的攻勢,是從5月16日開始,此時德法已經開戰數天,法軍基本上取得了邊境會戰的階段性勝利,這極大鼓舞了北意軍隊的作戰士氣,也使得墨索里尼的戰役想法一再擴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下,德軍的北歐集團軍卻打得還算不錯,除了在北線的納爾維克戰場由於地形不利,攻勢完全被英國遠征軍和挪威軍隊聯手挫敗以外,德軍和瑞典、丹麥、芬蘭部隊組成的聯軍,還是在挪威南部取得了很大進展。
等到5月16日北意軍隊全線進攻的前夕,墨索里尼再度把戰役目標升級為「配合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一個月時間殲滅西西里軍在哥特防線上的主力部隊」。
「宰相,請您過目一下,這是挪威戰役的戰報情況……」
墨索里尼麾下的北意軍隊,並不像法軍那樣是一支具備相當程度機械化、摩托化的精銳軍隊和-圖-書,它的主體和組織、作戰方式大部分還是上次大戰遺留下來的舊形態,主要的重武器也是以火炮為主。
這真是德國近期一系列軍事失敗中難得的一條好消息,施佩伯爵極力向宰相表揚了勒布將軍以及北歐集團軍的表現,他們在原定援軍被大量抽調的情況下,還是取得了非常好的進展。
施佩伯爵插嘴說:「大陸封鎖體系有些不祥,還是不要這樣宣傳了,就把挪威的勝利宣傳為上次大戰時期我們在義大利的勝利吧?」
施佩伯爵身體不算太好,施萊歇爾現在對海軍的信任度還是稍高一些,畢竟在陸軍兩個集團軍群全部表現拉胯的時候,海軍雖然在赫爾戈蘭灣海戰吃了一個啞巴虧,可畢竟沒有傷筋動骨,大部分實力尚在,施萊歇爾還指望著公海艦隊發起一次復讎行動打一波反攻,不管取得多少戰果,至少也可以振奮一下德國國內的軍民士氣啊!
施萊歇爾邊嚷邊狠命地拍了一下桌子,不過施佩伯爵馬上就力勸他抑制自己、保持冷靜,施佩伯爵雖然是海軍代表,但由於他和施萊歇爾多年來的私人友誼,所以實際上在柏林政府中擔任著相當於副宰相hetubook.com.com的職務。
法軍攻入魯爾區的消息如此駭人,以至於威廉二世直接在柏林城市宮中暈倒了過去,皇帝的私人醫生薩爾很快確診德皇已經罹患中風的重症,一番診治以後,醫學專家們都確定威廉二世暫時失去了語言能力,而且由於長期缺乏運動,威廉二世身體上還有非常嚴重的腸道疾病。
說到義大利,這塊德法開戰以來頗被忽視的戰場,近來也發生了不少事情。
「閣下,北歐集團軍已經兵臨奧斯陸城下,挪威政府剛剛發表了一個聲明,他們決定從今天起把挪威首都由奧斯陸前往北方的小城納爾維克……」
由於勃洛姆堡元帥不在柏林,負責北歐德軍集群的馮·勒布將軍只能直接找到宰相施萊歇爾彙報戰局,為了應付萊茵蘭左岸一線的大潰敗,總參謀部已經把原計劃運往挪威戰場的五個師部隊全部調往萊茵河一線,勒布將軍作為德軍北歐集團軍的司令,手中可用的地面部隊兵力越來越少不說,就連負責支援的航空兵也都被大量調往西線。
這話說得十分保守,「只要空中支援得力」?但現在很明顯德軍在西線空軍兵力極顯不足,怎麼樣都不和*圖*書可能騰出幾架飛機加強給北歐集團軍。
5月10日以前,北意軍總參謀部多年來制訂的對南方作戰計劃,在開戰後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大約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內,都是只把戰役目標設定為利用北意軍隊強大的優勢炮兵,逐步破壞削弱西西里軍構築的哥特防線。
哥特防線是西西里政權在間戰期投入大量資源修築的一條防線,這道防線從義大利東海岸南部的安科納東海岸,在佩魯賈經過拉西米恩湖南岸至西海岸以南的格羅塞托,中間依託亞平寧山脈的地勢,構成了一條縱深達到近二十公里的防禦體系。
這些嚴重的身體狀況將使老皇帝退出柏林政府的最高決策圈,不過對包括宰相施萊歇爾和戰爭動員委員會主席沙赫特在內的德國決策者來說,或許威廉二世能夠老老實實去皇室醫院療養身體,將是對德國最大的利好之一。
尤其是勃洛姆堡元帥,這位陸軍巨頭如今人都不在柏林,他成天待在B集團軍群總部所在地斯圖加特,也不知道是在幹些什麼?!施萊歇爾都懷疑這位陸軍元帥是不是要在前線串通什麼兵變了!否則戰爭局勢壞到這種地步,他怎麼還不回柏林來主https://www.hetubook.com.com持大局呢?
施萊歇爾冷靜下來,拍了拍桌子:「全國所有報社、廣播電台都要集中火力,加大力度宣傳我們在挪威的勝利,要把這塑造成一樁德意志軍隊的戰略性勝利!嗯,就這樣說吧,挪威的勝利將使我國在戰略上處於不敗之地,完成大陸封鎖的最後一環……」
不過施佩伯爵和勒布將軍也沒有把話說得太滿,當施萊歇爾問道北歐集團軍何時能夠攻下奧斯陸的時候,勒布將軍也只是回答說:「只要空中支援得力,北歐集團軍有能力在一個月內結束奧斯陸戰役。」
5月13日時墨索里尼曾經在都靈會見軍隊和總參謀部的主要負責人,當時墨索里尼接獲法軍旗開得勝的消息以後,第一次把義大利軍隊的戰役目標上調一步,從「花費三個月時間,逐步破壞、削弱哥特防線」調整為了「配合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一個月時間突破哥特防線」。
不過北意軍隊從波河奔赴羅馬一線的戰略調動,還是顯示出了革命以後北義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高超的動員效率和組織能力,數十萬軍隊以及上千門火炮,墨索里尼只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把他們從波河一線重新部署到了羅馬一線https://m.hetubook.com.com。
施萊歇爾甚至獲得小道消息,說是一些院外活動集團已經物色好了新一任戰時宰相的人選,候選者包括陸軍的勃洛姆堡元帥、海、軍的施佩伯爵和代表大企業主利益的財經界大人物沙赫特。
但柏林政府雖然實施了最為嚴格的新聞管制,邊境會戰德軍徹底戰敗,還有科布倫茨「陷落」的新聞,依舊傳遍了全柏林,那些社民黨的議員們現在又吵吵囔囔地要追究內閣責任,他們還說公眾也會提出這個要求的。
由於奧匈帝國的主要精力,完全用在了平定匈牙利等巴爾幹叛亂武裝方面,所以奧匈帝國控制下的倫巴第、威尼斯傀儡政權均處守勢,沒有對北意軍造成多大的軍事壓力,很快墨索里尼在確保了波河谷地的安全以後,便調整了北意軍的戰略重心,將絕大部分軍隊調往南方同西西里軍作戰。
其實早在德法正式開戰以前,北義大利就已經對奧匈帝國控制下的倫巴第和威尼斯大區發起攻勢,只是在第三國際和帝國公約全面開戰以後,南義大利的教皇國政權和兩西西里王國才加入戰端。
「讓挪威見鬼去吧!」
但5月10日開戰以後,北意軍隊的戰役目標卻不斷發生變化,而且一天變得比一天「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