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一十一章 莫斯科終點

從鄂木斯克到葉卡捷琳堡,然後再從葉卡捷琳堡到喀山,數百上千公里的路程上,大量民工正在利用中國援助的工程車輛搶修道路。
斯大林對這情況樂在其中,他相信通過嚴謹、細緻的政治工作,蘇軍就有辦法很快把這些俄軍戰俘吸收到蘇軍的隊伍之中。何貫中也向斯大林提到了中國紅軍在大革命時期「光復戰士」的各種政策,內戰之中,只要政治工作可靠、過關,是一定能夠把白軍的基層士兵轉化到我方來的。
但是那麼多的屍體……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辛比爾斯克城中就已經向外運出了一萬多具俄軍遺棄下來的士兵屍體。
從民族主義的角度來說,薩文科夫政權向德國簽訂了多少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啊?俄羅斯的帝國主義者、民族主義者們,難道能夠遺忘俄羅斯今天的慘狀,就是因為俄國在上一次大戰中被德國擊潰、羞辱了嗎?
薩文科夫還能繼續守住莫斯科嗎?斯大林大胆揣測,當白俄軍隊在伏爾加河防線上出現他預測中的那種大崩潰時,俄軍將會徹底瓦解,全軍不復能戰,這也就意味著薩文科夫將沒辦法再拼湊起一支強大的軍隊防守莫斯科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
現在塔頂上只孤零零留著半座慘存的鷹身銅像。
這一戰略目標是如此明晰,以至於莫斯科方面也能看的非常清楚。所以俄軍現在就是拚命集中兵力,不惜代價遲滯紅軍進攻,雙方在伏爾加河方向上的鏖戰,正在把沿岸的一座座城市都打成廢墟。
俄軍的士氣普遍低落,現在還能在伏爾加河上頂住紅軍,完全是依賴著自身龐大的兵力優勢。但是北方戰區的戰略方針已經開始做出調整,東歐集團軍群的兵力和裝備數量都會迅速增長起來,等到俄軍的兵力優勢不再那麼龐大,斯大林可以預見到俄軍很可能會出現一次全局性的大崩潰。
然後是軍用列車,大量的火車掛載起露天的平板敬車,車板上放滿了重型的坦克、殲擊車和火炮。每節車廂里也都擠滿士兵,戰士們透過火車車廂的車窗,望見窗外廣袤無垠的俄羅斯腹地田野,初春時節,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大地正緩慢開始變得泥濘起來,黑色的泥水上,日益升起如林的無限電台天線和數不清的、註定將要名留青史的部隊番號、旗幟、團徽和其他標識。hetubook.com.com
「喀山之後的下一站,就是莫斯科。」
剛剛解放不久的辛比爾斯克遠郊地區,直到現在都還能不時聽到交戰的槍炮聲,在伏爾加河西岸,俄軍還不時組織炮兵部隊偷襲轟炸辛比爾斯克。
俄軍陣亡者數量極多,斯大林已經要求政工幹部要設法組織市民進行清理工作,不然等到暖春來臨的時候,辛比爾斯克說不定就會爆發瘟疫。
巴庫戰役結束以後,中蘇聯軍主力重新轉回北方,戰略目標也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突破俄軍的伏爾加河防線以後,解放莫斯科,徹底摧毀第一次紅白內戰以來「歷史的巨惡」,把薩文科夫政權送回它應該待的地獄。
喀山克里姆林宮的舊址是金帳汗國時期的一座可汗堡壘,伊凡雷帝將喀山列入俄羅斯版圖之後,推倒了喀山城的木質城牆,在原來的位置修建了一座與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名的石頭城堡。它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略小,但其中有一座塔樓至今還是喀山全城最高的制高點,塔頂上樹立有一隻金屬的雙頭鷹雕塑,在巷戰初期,就被紅空軍的航彈炸毀。
俘虜數量也非常多,辛比爾斯克城區解放以後,紅軍在m.hetubook•com.com俄軍的核心陣地之中就抓了好幾千名俘虜,再加上在伏爾加河西岸追擊潰兵的過程中,另外抓獲了近三萬名俘虜。大量戰俘也被斯大林要求編入工程隊中,讓他們跟著動員起來的市民一起負責清理、打掃城市廢墟的工作。
喀山克里姆林宮的尖塔塔頂,已經出現在了蘇軍攻堅部隊的視野範圍之內。
從楚瓦什突出部的最西端出發,只要大概十幾天時間,中蘇聯軍就能攻至莫斯科了。
每條道路上都布滿了隆隆行進中的軍車車隊,坦克、自行火炮、重炮、裝甲車、半履帶式運輸車、彈藥運輸車、救護車、油罐車以及巨大的柴油機牽引車,它拖著一條街那麼長的裝滿設備的挂車,上面裝滿了架橋用的部件、浮舟、裝甲推土機,甚至還有兩棲登陸艇。
所以俄軍戰俘對蘇俄的抵觸情緒並不太高。
薩文科夫把俄羅斯的大量資源廉價賣給德國換取武器裝備,從柏林來的軍事顧問們又日益控制住了俄軍的戰爭機器,民族主義者憤慨不已,若非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他們確實是沒有必要繼續追隨薩文科夫這艘行將沉沒的破船了。
因為語言、文化和人種的關係,動員市民、https://m.hetubook.com.com安置俘虜的工作,都交由蘇軍方面處理。雖然分屬於紅色和白色兩個不同的陣營,但對於大部分蘇軍和俄軍的基層士兵來說,大家都講著一口相似的俄語,也長著一副相似的容貌,也許往上拉扯二三十年的歷史,還能找到一些遠房親戚的關係來。
辛比爾斯克戰役的最後階段就是如此,俄方守軍士氣崩潰以後,到處懸挂著白床單、白毛巾、白布,它們被戰敗者充作臨時性的降旗。在城鎮和鄉村之中,俄軍士兵對追擊過來的紅軍戰士充滿恐懼,他們中很多人迅速拋下武器、脫下軍裝,躲進了民宅裏面,透過屋門和破碎的窗戶,注視著從身旁經過的強大紅軍。
喀山解放以後,處在紅軍進攻矛頭和莫斯科之間的主要城市也就只有下諾夫哥羅德和弗拉基米爾了,但這兩座城市距離楚瓦什突出部都非常近,而且他們不像喀山那樣處在多條大河的保護之下,地勢非常平坦,基本上是無險可守。
從人民生活方面來說,在薩文科夫政權的統治下,白俄經濟長年保持在沙俄末期的水平,沒有太多增長,普通老百姓卻要承受著此起彼伏的經濟危機和長期激烈波動的貨幣幣值,日常生活水平比只有遠東和_圖_書窮鄉僻壤的蘇俄都還要差。
何貫中正在等待著圖哈切夫斯基許諾的大量援軍抵達前線,斯大林則精打細算他的算盤:「這個星期才過去四天,我們就已經說服了九千四百多名白俄戰俘加入蘇軍,這比上個月一整個月的成績都還要好。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們從新解放區徵召的新兵以及從白俄戰俘中轉化來的解放戰士,就能完全補充我們的全部減員了。」
而城市本身,辛比爾斯克的市區經過慘烈的攻堅巷戰以後,也呈現出破敗不堪的畫面。市區之內幾乎就找不到一座結構完整的樓房,東歐集團軍群的總司令部都是借用了一家道勝銀行的地下金庫,街道上全是殘垣斷壁,而且因為戰事緊急緊的緣故,紅軍還沒來得及清理乾淨全城,在不少坍塌的廢墟之下,即便是隆冬時節,人們也經常能夠聞到屍體腐爛發臭的氣味。
尤其是對於白俄薩文科夫政權這樣一個極端失敗的政權而言。
圖哈切夫斯基的承諾正在迅速到位。
現在的俄軍越來越算不上一支有凝聚力和組織性的武裝力量,他們在伏爾加河上的損失過於慘重,一旦防線崩潰,幾乎可以肯定俄軍將喪失全部的重武器,剩下的潰兵也不會再有多少戰鬥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