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政治、外交、經濟、農工商、文教等等,無所不包,
他相信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並對兵曹和戰曹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
以優化配置各類資源,讓同舟社由量變突破到質變。
室首暫由楊喜代理,
掌管兵防、邊備、作戰、兵要地誌等事務。
其後,經過幾年的發展,數次調整和擴張,
區首分別由王進、史進、梁義擔任,
本質上並無區別——都是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至於因此而帶來各方更多的關注,徐澤並不怎麼擔心,
財曹,
軍務上,設立軍務部。
以及軍事科研、武將選用、官兵薪給等事務。
還拓展了戰略空間,東、北兩面,至少五年內不用考慮安全威脅。
讓其在局勢同樣混沌的遼東地區如魚得水。
反正他還很年輕,同舟社在他手裡可塑性也很強,
部首由徐澤親自擔任。
監曹,
掌管學校、考試、掃盲等事務。
他也從默默無聞的路人,到受人擺布的棋子,再到決定世界格局的棋手。
工曹,
事事統抓,必然會有遺漏,
實際是由掌管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和接待四方賓客等事之政令的「禮曹」拆分的,
但他認為教曹的職能被嚴重弱化,似有不妥,
其最大的問題,
趙遹提醒說「科」字在前,慣指「科舉」之意,
除了改組機構外,
曹首為陳淳,
遇到新問題,都必須徐澤親力親為,
另設長史一人,由趙遹擔任,
此次改組,為以後改社https://m.hetubook.com.com建國邁出了一大步,
政務上,設立社務部。
曹首為朱武,
宣曹,
並逐步推進登州、遼東、高麗、海東四地一體化,
在這之前,最重要的,是對同舟社的改組。
再比如外曹和教曹,
以示海東為中華之屏障,萬世不易之意。
設置登州、遼東、海東三個軍區,
渤海(駐地遼東鎮東關,隸屬於遼東軍區)。
司首為阮小七,
組織結構和社規從來都沒有固定死。
吳用則主張內外分離,
曹首為周畀,
取自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祭祀大事,卻沒有部門主管,實在說不過。
但隨著治理範圍的不斷擴大,
改組后的同舟社,共有兩部十四曹一司一室。
趙遹、吳用對「十一曹」的設置和職能,甚至名稱都持有不同看法。
同舟社第一次明確設置了自己的軍政運轉體系,
徐澤軍政一肩挑,難免會有精力不足,甚至疏漏的地方。
寧州與復州合併,更名為復寧州,
其人領導下的同舟社從無到由,由弱變強,
以至於不得不分出共建會,並在軍隊和行政上另行一套。
畢竟,此時不是元末天下反王遍地,
曹首為樂和,
明確了軍、政分離。
東海(駐地海東藩州,隸屬於海東軍區),
各朝都設有少府、內庫之類的職司,掌握著名為皇產的巨量社會資源,
這事徐澤之前有過慎重考慮,後來還是放棄了。
國之大事,在祀m.hetubook.com.com與戎,
當然,徐澤不會傻傻地跳出來宣稱自己要取趙氏而代之,
掌管輿論、宣傳、統戰、儀式慶典等事務。
曹首由趙遹暫代,
曹首為陳集,
靠這樣的同舟社,絕對無法掌控以後更大的局面。
靠同舟社現在這種狀態,只能一地一地的治理,
要麼成為臣子哭窮賣慘,逼皇家出血的借口。
遼東,
法曹,
從政和二年,一無所有地來到這方世界開始,到現在,與金國平分遼東地盤,結成「同盟」。
軍務部之下,另設置海軍司。
部首仍是徐澤兼任。
隨著人數不斷增加,形勢不斷變化,
南北各置一州,分別命名為藩州、籬州,
曹首為褚青,
可以的話,一直到挖空大宋為止!
掌管艦隊日常訓練、管理和所轄海域的巡防。
農曹
對此,趙遹沒有意見,
商曹,
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務。
同舟社最初成立時,並沒有什麼天地異象,更沒有設立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
相對於政務上的分歧較多,軍務上的改革推進就順利很多。
面對大宋朝廷,同舟社還是以「登州第二將」的面貌示人。
意為遼東與登州隔海相連,永為中華之土。
掌管山澤、考工、奇技、交通、營造等事務。
共三支艦隊。
至少在京東東路,
不經意間,他已經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成就。
而且,治下四地之間的具體事務也缺乏統籌協調,
更名為海連州(北宋廣南東路設置有連州)https://www.hetubook.com.com
,
同舟社不僅獲得了巨量的物資、土地和人力資源,
其組織結構也不斷做出符合形勢發展的調整。
就是很多涉及長遠發展的問題,都沒有相應的職司來規劃和管理,
掌管軍紀、軍行、軍法等事務,
各軍區之下,再設參軍數人(兵曹指定)和軍法官一人(憲曹指定),
經過和趙遹、王進、張紹、吳用、朱武等人長時間的研究和討論,
徐澤經過了整整五年的積累和發展,
曹首為吳用,
掌管機要、省閱文書﹐傳達命令等。
提議在社務部之外,組建專門的「內務部」,
現在的同舟社,不懼朝廷的征討。
各軍區還設有供給、工兵、運輸、救護等保障部隊。
徐澤詭辯同舟社現在尚未建國,暫時用不著祭祀天地之類「天大的事」,
社務部共設十一曹,分別是:
不利用這一極為難得的機遇埋頭種田,積蓄後勁,
戶曹,
下設黃海(駐地高麗江華島,隸屬於登州軍區)。
來蘇、懷化、順化城三地合為一州,
以紀念千余年前,春秋之時,燕國首開遼東之舉。
吏曹,
在軍務部領導之下,
徐澤已經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和壯志。
曹首孫石,
曹首為蔣敬,
在軍務部的領導下,主管海軍編製、建設和力量部署。
掌管法律、刑獄、治安等事務。
兵曹,
只要朝廷繼續掩耳盜鈴,徐澤就堅持不懈地挖牆腳,
戰曹事務繁重,但沒有決策權,類似與後世的參謀部。
目的是讓皇帝不用看臣和_圖_書子的臉色,有錢好辦事。
因此,確定金國開始履約以後,徐澤就開始籌謀對同舟社的改組。
這樣做的效率很低,隱患也極大,
教曹,
海東郡,
徐澤不想再出現這樣的局面,想嘗試將財政統籌統抓看看。
他的精力畢竟有限,這個時代的通信條件更是讓人抓狂,
以區別大宋已有的寧州和復州兩地。
徐澤計劃花費兩年左右的時間,徹底消化這段時間的勝利果實,
反而,好大喜功,盲目搞事,是為不智。
至於儀式慶典之類,由宣曹掌管即可。
接連通過軍事和外交手段,取得對高麗和金國的巨大勝利后,
鎮海府與穆州合併,更名為燕州,
同舟社政商不分,定位模糊的弊病也越來越明顯,
針對各地行政機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徐澤也進行初步調整。
比如:徐澤原本想使用「科技」一詞,
為此,又在社務部和軍務部之外,
職司大略參照戰曹和憲曹,協助並監督區首開展工作。
高麗的「內帝外王」政策就很有借鑒性,
處理社務部日常業務,並向部首負責和彙報工作。
但到了最後,要麼皇帝手裡有錢,肆意揮霍,權力膨脹不受節制。
先出頭的椽子先爛,必須「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時代。
掌管土地、戶籍、賦稅等事務。
兵曹地位尊崇,但沒有實際軍事指揮權。
但徐澤沒有被現在的成就沖昏頭腦,產生挾大勝之威趁機起事,一統天下之內的想法。
這一次改組,同以往的調整相比,
掌管商業、貿易、投資、hetubook.com.com運輸等事務。
而是相互盯著對方的錢袋子使勁薅。
同舟社又逐步演變成了亦民、亦商、亦軍、亦賊、亦官的「五不像」組織。
外曹,曹首為王四,
現在這套制度本身也是試行,用得不好,再調整就是。
每開拓一片新的統治區域,更像是在開闢「分社」。
曹首為梁忠,
徐澤從來都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人,
掌管外交、情報等事務。
曹首為裴宣,
掌管軍隊徵集、編製、軍械、訓練、戎馬之政令,
這種政、軍、商、賊、民混沌不分的狀態,
憲曹,
恰恰相反,他準備暫時蟄伏。
艦首分別是阮小七(暫代)、張順和熊蒙。
用以指代工匠之技,詞意不準,也容易招致非議。
曹首為張紹。
下設三曹。
社務部為同舟社最高權力的執行部門,總攬同舟社一切政務。
政務方面的改組方案討論最多,耗時最久,
以後攤子越鋪越大,事情越來越繁雜,最後就會一件事也抓不住。
一旦國家財政出了問題,不是上下一心,想辦法開源節流,
最終確定的同舟社改組方案,調整面非常大,涉及到政、軍、商等各方面。
戰曹,
但這次的調整,又有明顯的不同。
因此,同舟社成立以後,
掌管轄區內所有軍事力量的訓練、管理、保障和戰時動員。
設立秘書室,
掌管預算、度支、審計等事務。
掌管勸農、農技、水利、氣象等事務。
掌管刺奸、監察等事務。
徐澤設置這個組織的最初目的,就只是作為其人聚斂財富、控制人力的組織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