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神國幻滅
第002章 早做決斷

即墨的稅收受到匪患的影響是肯定的,
然後,便放走了這些人。
就在孟知縣幻想著再堅持一年,
但當事人不敢指認,官府也拿不到真憑實據,只能不了了之。
就算有一些上戶擔心身家性命,轉移財產進了城,
去年的秋糧由鄉中大戶墊付,今年再難維持,
還是沒有多作殺傷,又是一番數落,
今年考績只求一個中上,就趕緊拍屁股走人時,
是真的一一數落,
不然的話,明年的夏稅和秋糧,恐只能完成一半。
只是,絕不可能出現稅收減半的問題。
但是,當初吞下誘餌有多爽快,上鉤后掙脫不得時,就會有多痛苦。
前年,因為朝廷的惡政,京東路群盜四起,
賊人從此後很少殺人了,卻比殺人更恐怖。
官府對卧牛山賊人束手無策,只能聽之任之,
彼時,萊州知州龔孝序也正被一攤子事攪得焦頭爛額,
偏偏行事極有分寸,不僅做的全是「小案」,
彼時,同舟社正在開拓遼東,m.hetubook.com.com
共建會佔領即墨后,聯村自保卓有成效,
半夜裡悄悄地摸進村,綁了某上戶一家,連夜把其家中銀錢存糧搬個空。
並且警告下次再犯,將繼續上門連本帶利一起罰后,才揚長而去。
這幫賊人可怕之處在於每次作案,挑選的都是民望極差的上戶,一逮一個準。
萊州即墨縣官衙。
請知縣老爺早做決斷,儘快調整政策,以吸納徠民,穩定民生,
即墨縣境內也出現了一股頭領叫做什麼「紅旗老五」李子義的匪盜。
警告下次再來,將加重處罰,必要時,還會上門「勸誡」,
登州和萊州同處膠東半島的突出部,兩州山水相連,地理上天然就是一體。
這些話,拿去糊弄鬼,鬼都不會信。
即墨縣遭受匪患數月後,總算再次恢復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
人數並不算太多,最初還做了幾起命案,只是未待官府組織人手進山剿滅,這股賊人就銷聲匿跡了。
和圖書了政績和升遷,走投無路的孟知縣只能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
政和八年元日節慶過後,放衙回後堂不久的知縣孟侃因不耐其妻聒噪,
根本就不願管即墨這點破事,還回信把無能的孟侃羞辱一番。
上下一心,喜迎共建會組織向即墨縣發展。
百事皆愁時,便是心愛之人的甜言蜜語傳入耳中,也格外煩心。
費心費力處理好了沒功勞,萬一沒處理好,徒惹一身大麻煩。
周邊百姓紛紛為其張目,賊人行事更加猖獗。
但共建會帶話的重點不是這些理由,而是結果——早做決斷!
甚至因為匪患原因,胥吏都不敢下鄉,百姓受到的滋擾大為減少。
而且既留一線生機,又懲戒恰當,使得事主都不敢出面指認。
某年某月借修橋之機,侵吞鄉人集資款幾貫幾文,
緊密相連的萊州自然也跟著吃肉喝湯,各行各業都有了較快的發展。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些賊人成了官老爺,縣衙官吏反倒成了賊和圖書人。
孟知縣現在就是特別痛苦。
帶隊的班頭,其下的弓手,各自犯了什麼事,按犯事的輕重打板子畫押,
無論知縣孟侃如何威逼利誘,全都裝啞充楞,
這幾年,登州在同舟社的組織下,百業興盛,經濟快速發展。
說是因賊人猖獗,致使縣中主戶大減,
萊州的官員和百姓們搭上了登州快速發展的順風車,陞官的陞官,發財的發財,好不快活。
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
不殺人不說,還會給主家留下少量的錢糧,讓其不至於鋌而走險。
由是,共建會竟然以比之罘灣更快的速度覆蓋即墨全境。
再度回到官廳,伏案枯坐,試圖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卧牛山「紅旗老五」李子義的名頭徹底打響,
吃下的餌吐不出來,要命的鉤子卻已經掛上了嘴巴。
徐澤不想兩頭作戰,由是,也命共建會放鬆了對萊州的滲透。
孟知縣無奈,只能將即墨的情況報到州衙,
而且每次作案,也是留了一絲底線——
和-圖-書州共建會背後站著的究竟是誰,想要做什麼?
有組織和沒組織就是不一樣,
說起這股盜匪,甚是蹊蹺。
首級沒看到,但卧牛山匪盜之後再沒下山滋擾百姓卻是事實。
所以,當初共建會向萊州發展時,受到了本地官吏的極力抵制。
稍有點斷案常識的都知道,這就是典型的內外勾結案,
也不會影響其在鄉下租給他人耕種的田地收成,
昨日,共建會即墨總負責人找到縣料糧押司,請其為縣尊帶話,
絕望中的孟知縣,想到了共建會。
派人去登州取經,主動邀請共建會來即墨發展。
當面數落,要求上戶畫押認罰。
屁股不幹凈的上戶也急切需要一個組織,來協調自家和下戶們之間緊張的關係。
最後,還要一一數落其罪行,
卧牛山賊人一不燒殺鄉里,二不搶劫小戶,
之類的陳芝麻爛穀子的小事都給你翻出來,
甚至還組織鄉民進山剿匪,據說打了好幾仗,
幾個月後,再出山時,行事方式大變。
www.hetubook.com.com餘膠水、即墨、掖縣三縣,共建會的組織都極難發展。
除了緊挨登州的萊陽被拿下部分鄉村外,
所謂禍福相依,風險與機遇並存。
都只有同村村民參与其中,方能辦的這樣乾淨利落。
還真不能怪龔知州脾氣不好,
而在鄉下,在卧牛山「紅旗老五」的巨大威脅下,
就算要上報朝廷,也因為「事情太小」,都不好報。
縣中胥吏們再也不敢招惹卧牛山的賊匪了,
普通百姓可能不太清楚,山水相連的萊州官員卻沒人會犯糊塗。
就連某年某月小斗出大斗進,強取某下戶之糧幾升,
卧牛山這幫賊人瘋狂作案,鬧得本地鄉紳大戶人人自危,
做什麼都行,就是不上卧牛山。
吃了這次大虧,又得了賊人的嚴厲警告,
不管是幾乎連夜搬空的庫糧,還是如數家珍的「罪行」,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政績和遷轉是想也別想了,甚至還會受責罰。
縣衙迫於壓力,選派弓手進山剿匪,結果,賊人沒剿滅,官軍反被賊人包圍繳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