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得令!」
其人比原本的梁山「元老」系更清楚大宋軍隊稀爛樣。
「此戰為殲滅戰,等朝廷軍隊進入北海縣后,再發起攻擊,京東東路入州濰兵馬,一個都不要走脫!」
其人對大宋的軍制不太了解,只知道同舟社拿下萊州、濰州等地,一州兵馬滿打滿算就千餘人。
徐澤沒有正面回答陳達的問題,而是反問道:「你們的意見呢?」
命渤海艦隊準備突襲河北路滄州,海東艦隊準備突襲明州,都只能算是最後的保底手段,不得已而為之的底牌之一。
蕭近海入同舟社后,就換了漢人裝束,站在隊尾,倒是不怎麼起眼。
「屬下,明白!」
改編禁軍官兵也從原本被邊緣化的「個別人」,變成了同舟社大軍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林營正,這三地的兵馬怎麼會比咱們打下的幾個州多那麼多?」
其四,命渤海艦隊做好聽令突襲河北路滄州的準備;海東艦隊做好聽令突襲明州的準備!
他們只關心兩件事——敵人在哪裡?是狠狠地咬一口,還是一口就咬死?
由是,在保和-圖-書州待了幾個月的林沖,反倒是跟蕭近海這個胡人的關係比較近。
「其餘諸部,待敵軍進入預定戰場,即隨我直插樂昌縣,關門,打狗!」
只是大宋君臣面對內亂時的決心和瘋狂,徐澤沒法想象,也想象不到。
京東東路兵馬被殲滅大半,在大宋引起的震蕩肯定極大,朝廷屆時是騎虎難下,不打也得打了。
身份地位的轉變,自然也會導致行為方式的變化,
這幫打了夷人打毗舍耶人、打了遼人又打渤海人,打了高麗人再接著打金人的悍將,卻是完全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宣布完命令,徐澤又布置起大戰之後的事項。
徐澤真不想出這兩張牌,但萬不得已之時,也只能出了。
其二,達成恰到好處的擴張效果。
徐澤點點頭,大戰將起,能保持清醒頭腦,很不錯了。
「大宋的軍隊分為禁軍、廂軍、鄉兵和番軍等,禁軍……」
徐澤再度點頭,魏定國到底是禁軍底層走出來的,
流血流汗打下更多的地盤消化不了,還會影響同舟社的長遠發展。
魏定國道hetubook.com.com:「朝廷軍隊人員構成這麼雜,行軍隊列肯定拉得極長,打敗他們很容易,事後抓俘虜怕是得費很多心。」
遼東和高麗軍區區首史進和李逵都留在各自轄區,不能輕動,
其二,大戰結束后,立即整編所有戰俘,準備應對朝廷真正的大軍進剿!
林沖入同舟社的時間比較晚,而且曾經滿腦子的升官發財,和軍中將校格格不入。
見眾人再無意見,徐澤起身,眾將盡皆肅立。
「時遷部攜帶三日乾糧,利用夜色掩護,運動至昌樂縣東南的方山潛藏,戰鬥發起后,你部立即穿插至樂昌縣至益都縣交接處要道,阻截敵軍增援人馬,抓捕潰逃敗軍!」
「當然是關門打狗,來多少吃多少!」
徐澤又看向張紹、時遷、單廷圭等人,皆無異議。
「社首,吳汝翼是不是得到了其他路禁軍的增援,怎麼可能有這麼多人?」
說多不多,說少也不算少了。
安丘城外,同舟社大營大帳。
「明白!」
只要朝廷還想打,就奉陪到底,繼續打,狠狠地打,打到其膽寒為止!https://m•hetubook•com•com
登、萊、密、濰等地的民生必須儘快恢復,這仗就不能長期拖下去。
季闖跟著徐澤的時間比陳達還長,平日里就最是活躍,立即搶答。
其三,萊州及膠西諸地共建會開始戰備動員,保丁要完成編組,做好抽調作戰的準備。
「接最新情報,京東東路轉運使吳汝翼統帥大軍一萬四千人,已出益都,目標為昌樂縣。」
這一戰只能算是開胃菜,打完之後,西軍抽調兵馬差不多也該到達東京了。
不管對方是一千人,還是一萬人,甚至十萬人,結果都一樣。
周畀專職憲曹后,比以前更沉穩了幾分,考慮問題更細一些。
亂兵流入鄉下,造成的危害可比山賊土匪還要大得多,不可不防。
其人因京東東路戰爭局勢不斷升級,導致周密計劃可控範圍的「地區性動亂」,可能會變成了毫無準備的全局性動亂,甚至同舟社暫時還不想的「改朝換代」而擔心。
剩餘的戰將中,論資排輩,陳達便排在最前,其人率先發言。
這麼好撿戰功的機會飛了,愛熱鬧的季闖多少有些不樂意https://www•hetubook.com•com,
戰爭烈度過大,甚至還有可能導致大宋王朝直接崩盤,中原將淪為戰亂深淵,百姓流離,亂世提前將臨。
一戰牽涉上萬人生死,制定戰略的戰曹曹首吳用面對的壓力極大,不得不從多角度考慮戰爭態勢,尤其是政治上的連鎖反應。
「明白!」
社首通報戰情后,諸將紛紛面露興奮之色,個個摩拳擦掌,聞戰則喜。
再軍議時,魏定國、單廷圭二人就改變了以往不點名不吭聲的習慣,活躍了不少。
只有打贏下一戰,「京東東路剿匪戰」才有可能真正結束。
以同舟社的戰力,打敗這支七拼八湊的軍隊不要太簡單,
「我命令!」
其實,此戰在軍事上並沒有什麼難度,難的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
這不是徐澤想要的結果,衰弱而統一的大宋才符合同舟社的利益。
以同舟社的積累,現在控制的地盤就剛剛好,再多就吃撐著了。
但其人知道社首最強調什麼,雖不樂意,卻不敢討價還價。
「王進部預置到膠水縣海倉鎮,牛皋部預置高密縣城,待朝廷軍隊進入北海后,兩部直插北海縣城,合和_圖_書圍城中敵軍!」
這幾仗打下來,整編的投降禁軍越來越多,考核錄用的各級舊軍將也逐漸增多。
老資格的軍官們多不喜林沖這點,都不愛與其人深入交往。
「傳令!」
京東東路的大軍說是一萬四千人,實際差不多有七千左右,
「兵曹要處理四件事,其一,遼東、登州兩個軍區立即再動員,登州第二批「平亂」兵力四日內預置到即墨縣整訓,遼東兵馬六日內務必到達。
而濟南和淄、青三地卻有上萬人,蕭近海很是納悶,小聲詢問身旁的林沖。
但這麼多人一旦潰敗,到處亂跑,就很難抓了。
面對又廢又弱的大宋軍隊,諸將就是有絕對的心理優勢。
「季闖部待大軍北上二十里后,你部立即返身突襲安丘城,不求一定可以拿下此城,只要逼退試圖尾隨我軍行動的城中兵馬就行!」
安排完本部人馬,徐澤又對正奮筆疾書的楊喜道:
「得令——」
其一,同舟社不能與朝廷公開撕破臉,只能以「紅五營」身份下場。
「社首,這一仗準備怎麼打?」
「沒有增援,其人統帶的,只是濟南府和淄州、青州三地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