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導讀
賈平凹:《天廷秘傳》為我們提供了支持性的力量

當然,這部小說中也有一些比較消極的思想,嚴格來說,這是需要批判的。但是這畢竟是一部神話小說,我們只能用另一種眼光來審視這部載滿傳統文化以及思想的文學著作,我們只要汲取其營養,而擯棄其糟粕。毋庸置疑,這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小說。
《天廷秘傳》這部小說彙集了不少國學方面的知識,尤其是那些鮮為人知的玄學,更為這部小說錦上添花,使小說更有可讀性,深深地吸引著讀者的目光。其中那些詩詞或曲,更令人喜愛,如:「輪迴大道,仙神惆悵;墜離天闕,身入凡間。看那塵囂,亂邪惡多;無道世界,殺戮饕殘。真假不分惡壓善,罪業深重惡貫盈,貪婪之人弄權術,無德君子貴為尊。那真的善的好的孝的是窮人;那假的惡的壞的邪的是富翁;那有錢的有勢的乃豬卑狗險;那有情的有義的皆人微言賤。這凡間有多少人不忠不孝;這凡間有多少人不敬鬼神;這凡間真是狗苟蠅營腐臭;這凡間真是惡紫奪朱爛透。」(見《天廷秘傳》第三十六回,殷謙著和*圖*書)作者的敘寫精鍊,對國學的認知和了解也是爛熟於心的。這部幾乎是文言文的小說,在如今這個複雜的中國社會,在當下這個利己主義大行其道、娛樂化和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這樣的文學作品顯然是苦澀乏味的,然而,我們應該以一種嚴謹的態度來看待這部極具文學價值的作品,這是一部深刻而成熟的小說作品,尤其在小說倫理的體現上,可以看到作者自覺的敘事意識,它達到了一個並不是一個普通讀者能領會和理解的高度。
殷謙的《天廷秘傳》出版了,首先表示祝賀。其次,拜讀了作家的作品,當然也就有些讀後感了,所以,隨感而發,權且為個人的一些淺見。
是的,我們應該多一些《天廷秘傳》這樣的小說,喚醒和重拾中國人幾乎喪失的信仰。在殷謙的這部小說里,我看到了那些幾乎被遺忘的、被遺棄的傳統文化的思想火花在一點點的收攏,彙集,漸漸地又散開出去,就如廣袤的夜空中那一顆顆閃爍的星光,擦亮著我們的眼睛。通和_圖_書過對神話人物的成功塑造,殷謙揭示了這樣一些深刻的主題:把權利和地位以及財富放在第一位,或者當作唯一人生的目標,必然會導致人性的扭曲和惡劣,甚至異化,即使在仙界,神仙只為自己不為別人,昊天也不祚。也只有把眾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眾生謀福利,為眾生創造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使眾生脫離「帝國」的奴役和桎梏,才能得到眾生的擁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屬於眾生自己的「神國」。《天廷秘傳》中暗弱的玉帝,殘暴自私的笪殷天尊,他們君臨「三界」后,只求自己享樂,而無視於眾生的疾苦,導致戰亂四起,民不聊生,儘管他們在攫取地位、權利以及財富方面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也不過是兩個精神上貧窮的「帝王」,表面上看來起來他們似乎擁有巨大的權利,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眾所未有的自由,而實質上他們是被奴役的「帝王」,他們常常被「三昊」之亂牽著鼻子走,坐不安穩,卧不安寢,實際上是沒有多少自由的「帝王」和_圖_書。這兩位狂妄而自大的「帝王」,從來不知道尊重眾生和他神的生命和權利,從來沒有讓自己體驗到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最終使自己走向了不歸路。《天廷秘傳》中有一段描寫笪殷天尊進蕊珠宮欲調戲女媧之女伏羲謙的話,顯示出天尊的狂妄和自大:「天尊笑曰:『天下以王者尊,以君者重,汝何言本尊非自重。本尊所言乃王者之言,所為皆王之為,所言所行,定於一尊,威重令行,諸神莫不敢違,汝知乎?』謙欲言,健阻之。」(見《天廷秘傳》第三十回,殷謙著)而軒轅健則不同:「健步至前,曰:『天尊差矣!君也者,以賢明為賢,以明德為德者也。賢則愛民,愛民者而得民愛,民愛者則天下愛,天下愛者而得天下。君賢而非欺民,欺民者而非賢君,故得賢者而民得,民得而天下得也。賢君必明德,明德而賢臣得,賢臣得而社稷得也。此乃王者之道,有道則有賢矣,有賢則有德矣。不賢不德,何為君王乎?為君者無賢無德無失天下乎?天尊貴為君m.hetubook.com.com王,王者之言,大中至正,無其倫比,其威在正也。王者之為,光明正大,無出其右,其威亦正。言行若一,百邪莫侵,其身自正。天尊肆言,以欺吾妻,非君者之道,非君者所為,莫不懼天下恥笑乎?』天尊聞言益憤。」(見《天廷秘傳》第三十回,殷謙著)如此君王聞此言當然要益憤了,如果不益憤,那才是奇怪。軒轅健愛眾生如愛自己,昊天授其為真命帝王,終於在三界諸神的幫助和擁戴下消滅了「笪殷帝國」,諸國聞知,紛紛歸降,這正是軒轅健正氣和正義的力量震懾了他們,換句話來說,這也是眾生一心的力量震懾了他們,使他們歸順這位眾生愛戴的龍帝。
殷謙通過這部小說為讀者深刻地昭示了這樣一個主題:從「帝國」向「神國」轉化,這必然是一個複雜的、艱難的過程,需要付出心血和智慧,甚至還要為此付出殘酷的代價,只有如此,建立「神國」的理想才有可能會實現。這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想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必須付出切實的努力,甚至和_圖_書是巨大的代價,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想。殷謙的這部小說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包含著這些積極的主題,才為讀者的內心生活提供了可靠性的、支持性的力量。
我是懷著敬意以及研究的態度來讀這部小說的,因為這部小說在當代來說稀罕,有可能還是一枝獨秀,這種敘寫中國神話故事的小說,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在當代猶為罕見,尤其是小說中穿插的百余首詩詞曲,更是令人眼前一亮,這竟然出自一位當代年輕的作家筆下,不由得令人感嘆一聲:「久違了!」。作為當代作家來說,還有這樣一個作家維護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確實令人肅然起敬。現在用半白話和文言文寫作的作家不多了,當然這種文體在當代面臨著毀滅乃至失傳的災難,照我們現在的文化生存環境發展下去,這並不算危言聳聽的一句話,因為當代作家隊伍中,已經沒有什麼作家用文言文寫小說了,想寫,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足以說明,殷謙對古漢語的熱愛是深沉的,對文言文的知識是豐厚的,其文言文的寫作功力也是紮實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