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邙山
第四十四章 惠月書札

連忙拆開來看,竟然用小字楷體密密寫了滿頁。惠月信里開頭說,那羅延已滿周歲,既已脫離奶姆,但為保全富貴性命,仍在寺中撫養。而她自己,行跡天涯,不在此久居,不日即將離開長安了。至於方向,當趁此殘軀皮囊尚在,西涉流沙,去往天竺國,觀真凈土,拜真實經,不再返回中原了。
大統八年冬十一月,西魏軍自蒲津過黃河,返回關中。次月,西魏大統天子與丞相宇文泰狩于華陰,大享將士。又起萬壽殿于沙苑北,與渭曲柳林遙m.hetubook.com.com然相望。鐫碑立浮屠,供佛施僧,為大統四年沙苑陣亡將士追福。
西魏大統九年(公元543年)春正月,大軍仍在華州駐紮,備御河東方向。而岐豐則由天子准假,隨御輦一起返長安。他回圓覺寺的時候,案頭的信札已經堆積了不少,尤其年底之前送達,來自隴西狄道辛氏的書信更是層層疊疊。想必鴻雁寄書,也似乎難以承受此兩地相思之重呢。
岐豐想:「惠月至親也不過是我的寡嫂,且又是方外之https://m.hetubook.com.com人,為何臨行之前,對我如此叮嚀細囑呢?」百思不得其解,而須彌、來富都已故去,惠月遠走,唯一知情的恐怕就是自己的父親李虎了。但李虎對此事極其抵觸,也難以從他哪兒得知什麼了。
當天子見到陣亡將士名錄之中,赫然列有「正九品殿中司馬乙弗恩」時,頓時想起被柔然逼死的故皇后乙弗氏,這乙弗恩正是乙弗氏唯一的胞弟。天子追念結髮妻子,傷感難以自抑。當天夜裡,令內侍召見正五品折衝將軍和*圖*書散騎侍郎李岐豐。聽岐豐講述同達悉武、阿鹿桓思明和乙弗恩去許原東魏營中刺探,結果被識破口令,阿鹿桓思明遭射殺。而後岐豐與乙弗恩逃入沼澤,水米未進捱到次日,策馬躍入渭水搶渡。以及東人神箭手連射兩箭,其中一箭將乙弗恩射死,屍體隨波而去等事情經過。天子聽來傷痛落淚,而岐豐也由追憶而思人,更想起綠眉澤眾兄弟,宇文元寶、源賀田和乙弗恩,還有兄長須彌,無不橫死疆場。雖礙於天子座前,仍頻頻用衣袖拭淚。
但再看信的後面和_圖_書部分,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其餘書信中,有一封落款上寫著:
世內塵外余此殘軀皮囊之人惠月
岐豐讀到此處,雖有驚訝,但畢竟在意料之中。心中唯一遺憾,不過是須彌與惠月之事,就此沉入流沙,永不見天日了。
天子見岐豐與乙弗恩年紀相仿,甚覺親切,將打獵用綴金釘的有蓋箭筒和十支雕羽箭賞賜給他。天子從容對岐豐說:「得逋寇清平,重返京洛,全賴汝小兒輩了。朕若能享有暇年,見此盛事,當脫去袞服,頭上頂戴華嚴經,竹杖芒鞋,日夜行道于嵯https://m.hetubook•com•com峨山之中。使悟金光明,入三摩之聖地,方遂心愿矣!」
信里接著說:「塵世一切不過皆是因緣而起,不必強留,不必執著。」但筆鋒一轉,後面全是對岐豐的希望。有:「宜善自全護于亂世,冷暖當自知,凡事托仆,行路善用馬力。」又說:「戰場多著甲,多從騎護擁,單騎不可陷陣。」接著又說:「勿讀書過甚,以至損傷眼力。」還建議他「勿濫結交當世權貴,天命易變,福禍無常,當守拙斂鋒以自保,可延續爵祿富貴。」語氣殷切,猶如慈母囑託遊子,令人萬分詫然。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