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鄴都的齊主和重臣都不信宇文護會突然改變主意,段韶的晉陽軍仍屯兵塞下準備防禦突厥。
追封名義上針對早逝的開國功臣,獲得實際利益的,還是他們的後人。李虎之子李岐豐,以及若干惠之子若干鳳,都得以承襲父爵。李岐豐襲爵為唐國公,若干鳳襲爵為徐國公。
李岐豐受封柱國和國公,楊堅背著父親,單獨作書稱賀。書中說:「重孝在身,不便叨擾,明公國之重器,夙夜憂國,敬望保重!」晉陽之役后,宇文護不再重用楊忠。而楊堅本是獨孤信的女婿,在其父失寵后,便更受冷落。楊堅在信里又說:「欲學明公結廬終南,靜養太虛。只恐邯鄲學步,徒為世人笑耳!」信中流露失落情緒,對前程很灰心。歧豐回信安慰,勸他不要去山裡隱居。
八月,秋意剛起,突厥因過冬急需南下掠奪。他們等不及聯合周人,就從幽州入長城大肆劫掠。事起突然,北齊急招并州刺史段韶率幽並諸州軍北上抗擊。齊軍和-圖-書主力北上時,突厥人已出塞。齊人追及長城不見突厥,暫時屯于塞下防禦。有詔加授并州刺史段韶為假節幽州道行台,于秋冬季屯邊防備突厥。
大將軍寧州刺史韓果
不久,天子一系列封賞詔書陸續頒發,先是有詔令文武之官及諸軍人不沾爵封者,各授一階;隨後又晉陞一批儀同、開府及大將軍。這些軍職源於府兵制,但授職遠多於實際帶兵所需的數量,難免有些濫受之嫌。以高平軍為例,高平軍中,開府爾朱敏、慕容遠都得以提升為大將軍,總領高平各軍。而高平軍只是二十四軍之一,本不需要兩個大將軍。另外,高平軍中的万俟呂陵始也升為開府。算下來,高平軍中的開府也超過了實際需要的人數了。
尤其李岐豐,似乎成為這次晉陽之役最大的贏家,由大將軍隴西郡公,一躍而成柱國唐國公。而北路元帥楊忠,在晉陽一役損失了幾乎所有的本陣精銳,竟一無所得。連天子準備給他一和_圖_書個無權的太傅虛職,宇文護也沒有同意。真的是東西講和、天下太平了,所以只授親信,不予大臣了嗎?
再說晉公宇文護再報的回信傳至鄴都,齊主並沒有放人的意思。一直拖到九月,形勢突然發生了變化。這是因為突厥人再破長城入寇,齊主身邊的近臣擔心兩路受敵,都攛掇齊主交還宇文護之母,儘快達成東西講和。齊主猶豫不決,命黃門徐世榮乘傳齎周書,向在北疆抵禦突厥的段韶問計。徐世榮帶齊主口信說:「朝廷欲依前約,放閻氏西歸。」段韶不以為然,親筆上書給齊主,反對此時交出閻氏,他說:「周人反覆,本無信義,比晉陽之役,其事可知。宇文護外托為相,其實主也。既為母請和,不遣一介之使。若據移書,即送其母,恐示之以弱。不如且外許之,待和親堅定,然後遣之未晚。」
大將軍勛州刺史韋孝寬
上書未至鄴都,而齊主已下令護送閻氏西歸。信使回報段韶,正趕上段韶www•hetubook.com•com去塞下視察。使者一路追上段韶的時候,他正在行馬途中。聽到朝廷已經放走閻氏,段韶摘下帽子嘆息道:「如此示弱與賊,國中虛弱一覽無餘,還想奢想講和太平嗎?」他的兒子段德舉在身旁,問父親道:「宇文護既然和其母團聚,如果發兵來攻,不是失信于天下嗎?」段韶笑道:「就是因為得到其母,他才會來攻。如果能扣住不發,或許尚可遷延點時日。周人如果今年沒做好準備,最遲明年就會來的。」
天子又頒詔,封周明帝之子宇文賢為畢國公。同時追錄佐命元功:西魏柱國隴西郡公李虎及司空長樂郡公若干惠,功高位重,同為開國功臣。但他們都在北周建國前去世,沒能趕上周天王元年的大封功臣。特此追封李虎為唐國公,若干惠為徐國公。
歧豐接連收穫柱國和國公,朝中宿老、重臣及高平軍中多有祝賀。不賀的人也不少,尤其楊忠不賀。楊忠世子楊堅(普六茹堅)原為隨州刺史,楊忠為北路和圖書
元帥伐齊時,楊堅被宇文護召回,回任舊職左小宮伯。那段時間,楊堅母親呂氏日益病重,楊堅需要晝夜照料。楊忠西歸后不久,呂氏去世,楊堅丁母憂而解職,朝廷也無奪情的意思。
大將軍涼州刺史宇文丘
隨後新晉一批柱國,這次共有五人被提升為柱國:
而提升李岐豐、宇文兄弟以及韓果為柱國,就惹來私底下頗多非議。李岐豐是宇文護摯友,為其出謀劃策;宇文兄弟靠告發他人獲得宇文護青睞。要說立功,立的也是宇文護家的私功,以朝廷名器授予親近,難免議論紛紛。
八月信發出后,暫無迴音。而宇文護已打算同東邊講和。國策變動,難免惹來非議,他決定先行封賞,堵住眾人之口。
對於這次授予柱國和冊封國公,表面看,朝廷言路並無非詞,但實際朝野私下議論很多。新晉的五位柱國,論勛功,僅勛州刺史韋孝寬曾在玉璧擊退高歡,算是立有大功,但那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韋孝寬位不過邊境刺史,沒有
m.hetubook.com.com擔任過中樞要職。不過他為朝廷守邊二十多年,年紀已近六十,而平輩佼佼者都早為柱國了。如今年老獲得晉陞,也算不上太意外。
大將軍延州總管宇文盛
至於宇文護之母閻氏,齊人似乎並不打算立即放歸,而欲利用其繼續羈縻周人。宇文護的回信送到鄴都后,齊人不作答,只帶閻氏口信,讓宇文護再報。宇文護雖感到憤怒和無奈,但母親在人手中,不得以命僚佐再寫信報與齊朝。
北周所封國公,除了開國時對幾大柱國有所殊遇,授予大國國公稱號(如楚國公、趙國公等)之外,此後凡異姓功臣,就都只予小國;大國封號只授宗親,如周主異母弟宇文憲被封為齊國公,以示強固宗本主幹,而以異姓為爪牙之意。比如楊忠為隨國公,王雄為庸國公,等等,春秋時代,都是蕞爾小邦。這次所授李岐豐的唐國,也是周初小國,封在太原。再說封賞國公,只封號不封地。號稱封建,實則中央集權。國公只是勛臣地位的象徵罷了。
大將軍李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