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雲中蒼鵠
第七十七章 澄清之志(下)

此兩路都是偏師,僅以河東、山南當地的邊軍參戰。宇文護所征近二十萬府兵主力,全集中在中路進發。中路以晉公宇文護親為總元帥,軍司副帥為柱國蜀國公尉遲迥。主要將領包括:柱國雍州牧齊國公宇文憲、柱國同州刺史鄭國公達奚武、柱國漢州總管庸國公王雄、柱國大宗伯鄧國公竇熾、柱國寧州刺史韓果。其下轄大將軍數十人,開府儀同無數,軍中人物之盛,不煩詳述。
話雖如此,但突厥一再遣使來催。權衡再三,宇文護不得以,仍決定在今冬伐齊。
信中闡述聯合突厥伐齊之必要。突厥人屯兵塞外,今冬必要大掠方才罷休,而齊人派段韶重兵屯邊,正是周軍東進的絕佳良機。如果不東進,突厥被段韶阻擋于長城,則有可能西來掠奪關隴!尤其是正在同可汗結親,但突厥公主仍沒有南來www.hetubook.com.com成親的意思。倘若齊人藉機以重金厚聘,突厥人把公主改配東邊皇帝為妻,也並非不可能!同突厥失和,必生邊患,而邊患一生,則永無寧日矣。
宇文護既已達到清除原州勢力之目的,於是將李賢外放,任職郢州刺史。到了保定二年,終於恢復了他的官爵,改授瓜州刺史。瓜州遠在敦煌,是北周西北最邊陲的地方。大軍東進,朝議以西道空虛,擔憂羌人和土谷渾的侵擾,於是啟用李賢為使持節、河州總管、三州七防諸軍事、河州刺史。不僅總代王文達,而且還將河州總管的下轄範圍,一直擴大到了西北邊陲的敦煌。
聖者奮長策而御宇內,素懷澄清之志,豈可割據為安?竊以為不可因私親之念,而廢曠代之機!
宇文護又命柱國北六州總管隨國公www.hetubook.com•com楊忠出沃野,名義上稱是為了接應突厥,實因包括高平軍在內的大軍東出,導致北路空虛。在這種情況下,唯有虛張聲勢,給突厥以北邊有備的假象,方可防其窺伺之心。朝廷又調河州總管王文達為副帥,並同柱國延州總管宇文盛、柱國涼州刺史宇文丘、大將軍夏州刺史王度容,都交由楊忠統率。總管番號雖多,而所轄軍人不過萬人,更無精銳,連糧秣都沒有籌集齊備,就倉促從夏州北上什賁。楊忠和王文達在沃野張旗設帳,日夜鳴鼓吹角,召集稽胡部落來會,以示軍容之強而已。
突厥逼我,眾人迫我,不料到你也來催我!這是智者所為嗎?至親剛到長安,不過半月有餘。我若此時伐齊,豈不負上背信惡名?
十月,宇文護征府兵二十四軍,加上左右廂散隸秦、隴、巴、蜀之hetubook.com.com兵並羌、胡內附者,凡二十萬人,號稱六十萬,分道三路伐齊。
朝廷調走了王文達,決定啟用李賢。宇文護通過李遠事件,徹底剷除了李氏數代對原州的軍政壟斷。他將李遠長兄李賢削爵罷官,安置長安長達數年。直到當今天子宇文邕登基后,情況才有了變化。原來宇文邕和異母兄弟宇文憲,在年幼時侯都曾放在原州李賢家中收養,對李家感情極深。宇文邕登基后,遂有意照顧李氏,也曾向宇文護有所陳情。
神若軒皇,尚雲三戰;聖如姬武,且曰一戎。弧矢之威,干戈之用,帝王大器,誰能去兵。太祖丕受天明,造我周室,日月所照,罔不率從。高氏乘釁跋扈,竊有並、冀,世濟其惡,腥穢彰聞。皇天震怒,假手突厥,驅略汾晉,掃地無遺。季孟勢窮,伯珪日蹙,坐待滅亡,鑒之愚智。故突厥班師m.hetubook.com.com,仍屯彼境,更集諸部,傾國齊至,星流電擊,數道俱進,期在仲冬,同會並、鄴。大冢宰晉公,朕之懿昆,任隆伊、呂,平一宇宙,惟公是屬。朕當親執斧鉞,廟庭祗受。有司宜勒眾軍,量程赴集。進止遲速,委公處分。
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冬十月,天子宇文邕親授晉公宇文護斧鉞于廟庭,又親勞軍于沙苑,周軍遂即東進,屯軍潼關。宇文護命使者分別奔赴南北,協調南北兩路,命其同時出兵。於是在該月的晚些時候,北路少師楊檦率軍出軹關,南路大將軍權景宣也出兵懸瓠。在中路,宇文護將大軍分為前後兩軍。前軍儘是精銳,交給柱國尉遲迥統率,下轄柱國齊國公宇文憲、柱國達奚武及柱國王雄,先出潼關自崤坂向洛陽方向挺進;后軍由宇文護親自統率,兼領全軍輜重,稍後也從潼關出發,緩緩https://www.hetubook.com.com推進,在弘農建立大帳,等待洛陽方面的戰報。
歧豐回去后,當夜就給在同州的宇文護寫信,請依約聯合突厥伐齊。不久收到宇文護飛馬回書,信中說——
歧豐於是再寫回書,報與宇文護。信的開頭寫道——
南路在河南方向,以大將軍、基鄀硤平四州五防諸軍事、江陵防主權景宣率山南之兵圍懸瓠,攻齊豫州之地。
宇文護得書,良久沉吟,對掌燈親信說:「阿至羅說的在理。不過他說我因私親之念,未免太小看我了。再說他阿至羅聽得家屬在東邊凶耗,豈不也動了私親念頭?想要借國家公器去報私仇吧!」
九月底,周天子發《命晉公護東征詔》,詔書稱——
北路在河東方向,以少師邵州刺史楊檦率萬人出軹關,攻齊河內方向。
宇文護既決定親自帶兵東進,就命柱國吳國公尉遲綱坐鎮長安,名為後援,實為大軍東出后的監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