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上,銀河系中的無數恆星(其中一些還被標註出了星座)散發出了血一般的光芒,紅光浸染在一起,如同一條磅礴血河,由遠及近湧來。
同事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走,博士在召集我們所有人,國家安全局的直升飛機馬上就到。」
捲髮的年輕天文學家在自己的領域,頗為自信地侃侃而談,享受著青少年學生和那位女老師的崇拜目光,笑著解釋道:「至於紅移是什麼。唔……你們在學校里應該學習過多普勒效應吧?就像汽車接近時,喇叭聲變大,但波長變短,汽車遠離時,喇叭聲變小,但波長變長。光線也是如此,當發光物體與觀測者之間的距離拉長時,光譜的譜線就會朝紅端移動,波長變長,頻率降低,而距離拉近時,譜線出現藍移。哈勃發現的星系譜線集體紅移,證明了一點——所有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即,宇宙處在膨脹當中……」
(全書完)
「難得遇到和地球相似度這麼高的星球,讓和*圖*書蟲巢把他們保護起來吧。哦,對了,到時候找找他們星球上有什麼好吃的。我,又餓了。」
黑暗,降臨了。
「……出生於1889年11月20日的愛德文·鮑威爾·哈勃,是天文學家,星系天文學的創始人和觀測宇宙學的開拓者,被稱為星系天文學之父。1923年到1924年,愛德文·哈勃先生正是在這裏,利用威爾遜山天文台的254厘米反射望遠鏡,拍攝到了仙女座大星雲和M33的照片,證實他們是銀河系外的巨大天體系統——河外星系,從此將人類的世界觀,從銀河系,拓展至整個宇宙。此後,他又是在這裏,和助手赫馬森合作,發現遠方星系的譜線存在紅移現象,並且距離我們越遠的星系,紅移就越大……」
捲髮的天文學家不顧同事的催促,猶豫道:「所有恆星,突然間被抽離了難以計算的海量能量,就像是一個超出我們想象之外的文明,正在竭澤而漁地吸取https://www.hetubook.com.com
著億萬顆太陽的能量。」
「這,這不可能!」
「不,如果你是說所有恆星集體紅移的話,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天文台也都觀測到了。」
天文學家咬了咬牙,「紅移現象有四種。
他背後的巨幅液晶面板為之一變,浮現出無數星辰的景象。
「聖女大人,刻耳柏洛斯蟲巢艦隊、多拉貢蟲巢艦隊、戈爾貢蟲巢艦隊、貝希摩斯蟲巢艦隊、耶夢加得蟲巢艦隊,已利用抽取恆星能量產生的蟲洞,躍遷至C11,C94,B87,D351星區,參与當地星區的位面戰爭,那裡存在些許反叛力量,不過血肉與沼澤之主在上,所有反抗之舉都將招致覆滅。」
引力紅移,由於光子擺脫引力場向外輻射——比如引力場極強的白矮星。
「哇!」
帶領學生參觀人文紀念博物館的這種工作,通常是由舉行校外活動的學校的老師來負責,不過這群美國青少年的老師,剛好是位金髮碧眼的靚麗女和_圖_書
子,所以這位捲髮的、看起來有點書獃子氣的天文學家,才主動接過了帶領學生們參觀的責任。
「不不不,卡爾。」
天文學家轉頭看去,下一秒,心臟巨震。
「第四種……」
多普勒紅移,由於輻射源在固定空間中遠離——比如恆星周轉。
名為卡爾的天文學家渾身一顫,剛從口袋中掏出電話,走廊拐角處就跑來了一位踉踉蹌蹌、神色驚慌的同事。
宇宙學紅移,由於宇宙空間自身膨脹——也就是正常的天體紅移。
卡爾急忙喊道:「我們的天文望遠鏡出問題了?」
天空暗了下來,一艘大洲那麼龐大的、遮天蔽日的紅黑色生物質艦船,沒有任何徵兆地出現在了近地軌道上,輕易摧毀軌道所有人造衛星的同時,也阻斷了灑向地球一面的陽光。
捲髮的天文學家微微一笑,按下了從口袋中拿出的按鈕。
嘩——
青少年們為這奇景由衷感嘆,而年輕的天文學家,則背對著液晶面板,對學生們微笑道:「感謝最新和*圖*書的科技成果,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在液晶面板上,實時、清晰而直觀地看到銀河系諸多星球的譜線。那確實很壯觀,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幅畫面的時候……」
女教師終於按捺不住不安與疑惑,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女教師本能問道:「你不是說有紅移有四種么?多普勒紅移,引力紅移,宇宙學紅移,還有第四種呢?」
「這……」
來自腦蟲的沙啞渾濁彙報聲,在宏大而空曠的艦橋的廣播系統中響起,艦橋中唯一的身影——一個穿著華麗服飾的女子,微微一笑,踱步走到蟲巢母艦的落地舷窗前,透過那扇印了一個巨大的、龍飛鳳舞的、半透明「柴」字的舷窗,俯瞰著下方陷入黑暗的星球。
多元宇宙之一,銀河系,太陽恆星系,地球,威爾遜山天文台。
「嗯?」
如果屏幕上這幅畫面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只有兩種可能。
所有恆星由遠及近,都被轉化為了白矮星,又或者,它們被某種力量,整齊一致地拉遠了……」m.hetubook•com.com
一群穿著校服的美國青少年們,排著隊伍,在一位年輕的捲髮天文學家帶領下參觀著威爾遜山天文台附屬紀念館。
一直跟在學生隊伍旁邊的靚麗女教師,叫出了天文學家的名字,結結巴巴地問道:「你覺得,這幅畫面正常嗎?」
突然間,天文紀念館中警鈴大作,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向窗外。
捲髮的天文學家帶領學生們來到一塊大屏幕前方,頓了一下,「至於宇宙膨脹現象,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唔……設想一下吧,蒼茫浩瀚的宇宙當中,存在一種無形力量,將我們與漫天星辰分隔遠離。每時每刻,都有成千上萬的星辰,掉出我們的光錐之外,我們的人類文明,不管多麼發達,都將再也無法發現那些星星,再也無法與那些星辰中可能存在的文明進行接觸,將永遠也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每時每刻,我們都永遠失去了一些東西,就像一座只剩一半的沙漏。太空浩瀚,歲月悠長,所以,珍惜和你身邊的人,分享同一顆行星,和同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