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兩片海
第三十四章 信譽

可是章白羽非但沒有明確唐人的主張,反倒是發起了一個防禦同盟,號召拒絕參戰的諸侯加入。
可是話說回來,唐人確實布爾薩半島最有信譽的勢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村莊、城鎮都在著手防禦,許多居民都開始朝著托利亞山區逃亡。
安息大軍中,態度曖昧者越來越少。軍人們紛紛亮出身份,加入到大戰的浪潮之中。
他在仔細思考,運送洛泰爾的那艘船,究竟去了什麼地方。
管理城市是一件極其昂貴的事情,從城鎮中獲得的稅收,根本彌補不了維持治安的成本。一旦城鎮出現飢荒、疾病,烏蘇拉人就要連續幾年向城市輸血。貿然擴大陸地領土,對於烏蘇拉商人來說是不能忍受的。南部城鎮的烏蘇拉商人已經將城市稅務交給了一群包稅人,又扶持了許多行會,建立了一個類似於烏蘇拉城市議會的傀儡議會。這些議會的權力非常弱小:在貿易上他們聽憑烏蘇拉人的安排;在生產上他們聽憑烏蘇拉人的壓榨;在稅務上他們對包稅人無計可施;他們甚至沒有權力調動市民衛隊,這些市民衛隊的指揮權剛剛被交給了唐人派來的士兵。這個市民議會的作用主要是代替烏蘇拉人挨罵,幫烏蘇拉主子安撫市民。當市民不滿的時候,烏蘇拉人就更換一批行會領袖上台。城市中不入流的家族,一些依靠走私、盜竊起家的小家族,這個時候倒是紛紛向烏蘇拉人效忠,以求進入城市議會,搖身一變成為城市的主人。
東部有托利亞山區作為屏障,依託各山口進行防禦;
風聞大戰將近,唐軍治下的村莊、城鎮紛紛成立衛隊。
烏蘇拉商人團內部對於扶持唐人是有不同的意見的。
烏蘇拉人對於領土的需求很小,他們更喜歡在繁榮的城鎮裏面坐擁一片城區,用來進行貿易。
衛隊的主力是唐軍遷徙來的新移民。
唐軍當然可以放任這些諾曼人去死,諾曼人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反正安息大軍都一個樣,唐人也不過是其中之一。戰爭結束之後,諾曼人會反抗安息人,也會反抗唐人,直到雙方都精疲力竭為止。
作為唐人的郎官,陳粟只能儘可能地維護唐人的安定。
不管是諾曼貴族還是安息貴族,他們都喜歡找烏蘇拉人借錢,到了最後,很少有人能夠按時還清欠款的。可是唐人借錢購買糧食之後,一定會用充足的布匹、彩磚甚至金銀www.hetubook.com.com償還債務。雖然唐人勢力狹小,無力承擔更大的貿易往來,如果唐人一直保持這種信譽的話,烏蘇拉是願意看見唐人壯大的。
西部則無險可守,唐軍絕大多數部隊就集中在瑞德城以西,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
科爾卡行省的諾曼守軍正在密切觀察安息人動向,並且派出了船隻前往羅斯,準備將布爾薩行省發生的事情報告國內;
「校尉,」魯瓦的信使說:「城守大人已經再三確認了,魯瓦以西,不見陳粟蹤影。所有村莊都說陳粟帶著一支諾曼人擅自離開了邊境。陳粟不打唐旗、擅離唐境、不管是魯瓦還是托利亞,均不見陳粟報告行蹤。此前數月,陳郎官幾乎不回魯瓦城,一直和難民呆在一起。」
雙方都覺得唐軍痴人說夢:如今到了劍拔弩張的時候,豈容唐軍左右逢源。
沙阿沙派佔了明顯的優勢,大穆護派只佔據幾個互不相連的要塞。
陳粟的手下有許多士兵非常不理解,按照他們看來,唐軍已經管的夠多了,現在就應該拋棄難民返回魯瓦,任這些難民自生自滅算了。
章白羽不斷地收到兩派的威脅,要求章白羽坦白主張。
穆護派扣留了薩珊,沒有給出回應。
章白羽則看著尼塔行省和布爾薩兩行省的地圖,地圖上標記著兩派割據的城市地圖。
接著,陳粟頭也不回地帶著諾曼難民踏入了尼塔平原的中心地區,他們沿著尼塔河朝著下游移動而去。
章白羽沉吟了一下:「我知道怎麼辦,此事不要再提了。」
唐軍安置在那裡的難民根本得不到本地人的幫助,一旦糧食告急,本地人就會切斷難民的口糧。聽聞大戰在即,各地村莊都開始驅逐難民。難民被驅逐之後,又裹挾了許多遭遇飢荒的村莊,一起朝著魯瓦城緩緩靠近。
此後很久,同盟成員,就只有唐軍和古河部落。
長老見陳粟沒有將難民送回村莊,雖然心疼糧食,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便表示願意「出糧送人」。
陳粟一直在各個村莊之中維護難民,難民對於陳粟的信賴多過一般的唐人。
這個聲明遞交給了列加斯將軍和一位狂熱的穆護——這兩位,就是如今明面上的沙阿沙派和穆護派的領袖。
說不上來唐人是愚蠢還是精明,但是誤打誤撞之間,唐人的進攻時機很好,讓烏蘇拉人頗感棘手:那一次唐人的進攻損害了烏www.hetubook.com.com蘇拉人的糧食貿易,至今讓商人團耿耿於懷。
一個月後,古河部落附庸了一支四百人的小部落,唐人的聯盟才有第三支部隊加入。
安息人將佔領的土地視為劫掠之地,所有的財富都要被劫掠,人口、牲畜、錢財,這些東西都應該運回安息高原去。
「告訴魯瓦城守,」章白羽說:「陳粟沒問題。沒有陳粟,魯瓦城到了冬天就要人吃人,想想吧。」
諾曼人會看見,唐人雖然兇殘,可是唐人做出承諾,就一定會做到,即便沒有好處,也會去做。
幾個學士依然憤憤不平,走到蒯梓身邊,詢問唐軍中虞官、虞候究竟是如何監察軍務的,蒯梓只能一一作答。
烏蘇拉、萊赫人歡欣不已,他們喜歡這樣四分五裂的局勢,這意味著他們能更多地插手布爾薩的事務。
章白羽願意對付部落,卻不願面對安息大軍,雙方根本談不攏。最後烏蘇拉人只得同意,遇到部落來襲的時候,唐軍才有義務進行防禦,安息大軍來犯,則由共和國出面交涉。即便如此,唐軍也不允許烏蘇拉的貿易城市懸挂唐旗,以減少安息大軍的敵意。
只要是外國人,在這些貿易城市之中很容易遭到本地人的襲擊,更不用說唐人這種異族士兵了。
「校尉,屬下並無此意。」
畢竟,最近十多年來,敢進攻烏蘇拉貿易城市的,就只有唐人。
列加斯將石越使者草草打發出城,給了一個簡單的回應:「知道了。」
由於羅斯諸公國已經表示了對安息人的敵意,烏蘇拉人招募一支六百人羅斯傭兵的計劃失敗了。
各個村莊籌備了糧食,派出了村莊衛隊將糧食送到難民之中。一旦難民敢掉頭報復,這些村莊衛隊就會聯絡各個村莊,一起擊潰難民大隊。
至於唐人,這個時候發起了一個聲明:「為了保護安息帝國來之不易的勝利,唐軍將犧牲自己的利益,竭盡全力補給安息艦隊。」
蒯梓面色窘迫,對章白羽行禮請罪。
同盟發起的第一天,古河酋長便宰殺牛羊,祭告長生天,加入了同盟。
陳粟走在難民之中的時候,甚至不必佩戴武器。他儘力學會了諾曼話,勸說諾曼人跟著他去有糧食的地方度過糧荒。在陳粟的身邊,他還徵募了一支諾曼人的部隊,雖然章白羽沒有同意過這種做法,可是陳粟知道,沒有諾曼士兵的幫助,難民一定會變成無法控制和-圖-書的洪流。
唐人這麼做並非出於道義上的決定,而是因為這樣做更有利。
烏蘇拉共和國和萊赫共和國出於貿易需要,捏著鼻子承認了這個聯盟的存在,並且聯手保障了唐人的獨立——共和國不會參加唐人的進攻戰役,但如果有人貿然挑釁唐人,共和國的士兵會參加防禦戰爭。
北方邊界以魯瓦城為中心,依託尼塔河進行防禦;
章白羽沒有猶豫太多,就和烏蘇拉人簽署了這個條約,被稱為《托利亞貿易條約》。
托利亞城堡。
如果安息大軍執意來犯的話,唐軍已經做好了放棄平原的打算,集中全力守衛瑞德和魯瓦,只要這兩座城市不被攻克,唐軍就不算失敗。
作為回報,烏蘇拉人增加了對唐人的糧食供應,但卻與唐人簽署了一個條約,要求唐人放棄對南部貿易城市的企圖。
諾曼人會看見,安息人視諾言如無物,所有的話語都只是欺騙。
使者走後,幾個學士就開始指責蒯梓,說蒯梓派駐在陳粟身邊的虞官不可靠,郎官不請示就擅自離開駐地,虞官竟然沒有勸阻,反倒跟著一起走了,這種虞官要來何用。
「校尉此言差矣,」陳學士說:「今日郎官自作主張離境,明日城守棄城逃遁,大敵未至,唐軍已有土崩之勢。聽校尉之意,對陳粟竟有保護稱讚之意。此事或可不深究,但絕不可不罰陳粟,更不能賞賜。否則唐營諸官,為了揚名、為求賞,各個學起陳粟,局面如何收拾?」
陳粟拔掉了頭盔上的紅色瓔珞,他身邊的唐兵也依次拔掉了代表唐軍的徽記。
唐人則將佔領的土地視為待墾的田畝,居民需要被愛護,和平的土地、安寧的人民,這才是長久統治的基礎。
十天之後,陳粟率領難民離開了邊界。難民們迫使一處無人防禦的城鎮交出了糧食補給,隨後,陳粟帶著難民四處就食,每到一個地方,陳粟都會先行派出士兵前去索要糧食。如果當地提供了糧食,陳粟就會率領難民撤離,如果他們拒絕,陳粟就會放任難民劫掠。
在魯瓦城外,陳粟依然執行著幾個月前,章白羽交給他的任務:維護難民,嚴防難民進入魯瓦。
牢不可破的同盟包括:唐人的兩座城市和一片山脈、古河人的一座城鎮和四十多坐村莊、古河人控制的尖牙部落。
但是這麼做是值得的。
諾曼帝國衰弱不堪,安息人卻有數萬精銳大軍,完全可以縱橫諾曼帝國hetubook.com.com腹地,讓諾曼帝國許多年恢復不了元氣。
當然,唐軍也有自知之明。
為了維持尼塔南岸的安全,烏蘇拉人希望唐軍的防禦範圍西擴一些,以便威懾前來劫掠的安息人。
「陳粟叛叛逃?」章白羽皺起了眉頭:「魯瓦城守是怎麼回事,這種謠言也報上來?」
唐軍曾經許諾過這些諾曼人,交出城市,便不會放任他們去死。
許多新移民在托利亞山區的時候接受過唐軍的簡單訓練,他們指揮村莊衛隊的時候,跟唐軍的配合更好,而且對唐軍更加忠誠。
在章白羽接到的報告之中,烏蘇拉人的幾座貿易城市已經民怨沸騰。
派往沙阿沙派的是石越,身份是唐軍的百騎長。
派往穆護派的是薩珊穆護,身份是唐軍的火父。
陳粟對這些村莊的想法非常了解,但是事到如今,他只能努力維持難民的秩序,帶著他們朝著遠離魯瓦城的方向離開。
唐人領土的邊境,許多部落受到慫恿,開始越過邊境,騷擾唐人領地的居民,洗劫唐人的村莊。
唐軍在瑞德和魯瓦之間的糧道非常的薄弱,勉強維持魯瓦城已經是吃力不已,放任這些難民返回,唐軍在魯瓦城經營的作坊就會被破壞。唐軍目前只能供應數百名工匠和他們的家人吃飽,絕不可能再養活上千張嘴。
「是我讓他護衛那些諾曼難民的。」章白羽說:「莫非是我授意陳粟叛變么。」
陳粟知道唐人和安息人的不同。
究竟去哪裡呢?陳粟心裏也沒有底,他只能帶著難民,如同一個船夫撐著一條快要沉沒的船,行走在兇險的水面上。
聽到彙報人說陳粟不打唐旗,章白羽就明白了陳粟的意思:陳粟接到的命令是保護難民,但是唐地已經沒有多餘的糧食養活難民了,要完成這個命令,又不能招致安息大軍的疑惑,陳粟只能隱藏身份和行蹤,甚至不敢報告章白羽,就帶著難民離開了唐人領地。
萊赫在南部的勢力範圍很小,只有瑞德城和埃辛城的幾個貿易據點,但他們援引這個條約,在章白羽的牽頭下,與北部古河部簽訂了類似的條約。
他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對不對,但至少,他要嘗試一下,一旦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這些諾曼人將會成為唐軍統治的助力。
布爾薩半島周圍,所有人都在虎視眈眈地觀望著。
如今唐軍的活動範圍已經確定下來了。
章白羽看著魯瓦城守發來的急報。
反應緩慢的羅斯和圖書諸公國,終於在諾曼帝國的反覆催促之中武裝起來,他們秣馬厲兵,等待著機會越過海峽;
「屬下這就回去稟報。」使者將章白羽的話重複了一便,然後鞠躬退出。
他知道,這些難民的處境非常兇險,說九死一生也不為過。
陳粟一邊安置難民,一邊派出士兵,挨個前往各個村莊,訓斥那裡的村莊長老。但是長老們早就找好了理由,他們說這些魯瓦人都是安息部落的間諜,一直在勾結安息部落。陳粟對這種說辭無可奈何,便勒令村莊供應糧食,以便他將難民安置到更遠的地方。
大好的局勢,卻因為穆護派和沙阿沙派之間的衝突,開始變得對安息人不利了。
魯瓦城外的村莊逃亡最嚴重。
陳粟心中有一個隱藏的想法,他沒有對任何人提起來過:陳粟會盡全力維護難民,但如果事態失控,陳粟就會帶難民盡量遠離唐人的領土,讓他們肆掠別人的土地。
諾曼人依然不會喜歡唐人,但諾曼人會更加不喜歡安息人——一旦有了這種差別,唐人就會居於有利的地位。
許下諾言很容易,履行諾言卻很難。
當然,章白羽關心的倒不是這個。
沒有人會在乎這些難民,沒有人會援助這些唐兵,他們成了尼塔行省的遊盪者,如同被人拋棄的孤兒。
為了保護這上千難民,唐軍會浪費一百多名士兵和大量的糧食,還會引起許多麻煩。
可如果唐軍信守了諾言呢?
可是陳粟不這麼想,他如今開始學著校尉的做法,開始多想一下戰爭結束之後的事情了。
托利亞山區之中,布爾薩人一開始也是不信任唐人的,事情總得一步步去做。
陳粟見到難民的時候,恨不得將那些背信棄義的諾曼村莊全部蕩平:校尉已經和那些村莊約定好了,免除未來幾年的賦稅錢糧,只讓他們養活這些難民度過冬天,可是當戰爭來臨的時候,那些村莊無一例外地驅逐了難民。陳粟知道那些村莊沒有受到太多的蹂躪,糧食儲備是足夠的。
陳粟回頭看了看唐人的領土,又看了看緩緩前進的難民。
「諸位先生不必說了,」章白羽說道:「陳粟既不是駐守城市,也不是領軍作戰。我讓他去節制難民而已,這種情況下,事急從權。當時南北兩路難民進入唐地,南邊有唐軍駐守,沒有出什麼亂子。北邊陳粟只有一百多兵,卻也相安無事,陳粟做得很好啊。他也沒有違命,他到現在也在替唐軍牧守難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