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記憶的碎片

三藏法師更不會知道他所為之奮鬥終生的佛教大法,在一百年之後遭遇了空前的磨難。口中說著看破紅塵,四大皆空,只重精神,不重錢財的佛教徒,卻因為佔有了太多的物質而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公元八四五年,會昌五年,因為佛寺櫛比林立,僧尼摩肩接踵,上田美產多歸浮圖,天下其財十分而佛有七八。武宗皇帝下令沒收寺產,毀佛寺佛像,令僧尼還俗,被毀寺廟四千六百所,招攬蘭若四萬余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眾,沒收寺院土地數千萬頃,被稱為會昌法難,也叫會昌滅佛。
(十四)
公元一九七四年,在這片歷史太過久遠的土地下,出土了千軍萬馬的戰俑,被稱為世界奇迹。這些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英勇威武,殺氣騰騰的武士們震驚了全世界,向一切熱愛和平嚮往安寧的人們展示出一千多年前大秦帝國的強悍勇士們橫掃千軍吞併六國的宏偉壯闊。秦俑無語,披堅執銳,在暗無天日的地下默默地佇立了千百年,永不瞑目的眼睛時刻警惕著,期待著,尋找著敵人,渴望著刀光劍影鼓角爭鳴殺聲震天的戰鬥,渴望著勝利的光榮和驕傲。滿懷著拋頭顱灑熱血壯士捐軀戰死沙場的一腔豪情,渴望著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人頭落地,血流成河的廝殺。只要生命不終止,就不停息地戰鬥,直至被利箭穿透胸膛,用滾燙的熱血浸染壯麗的河山,被炮火撕裂身軀,用強健的體魄滋養廣袤的大地,把白骨拋散在荒野,讓風沙和歲月見證出戰士的純粹和堅毅。
當歷史被淹沒,成為傳說,當傳說被渲染,當神和*圖*書話都被時間侵蝕和遺忘,只留下一些記憶的碎片,當真相被遺忘,只剩下謊言和欺騙。絢麗多彩,金碧輝煌,神秘離奇,我們卻都願意信以為真。就在殘存的斷壁和支離的文字中尋找和思考神話和傳說背後的真相,試圖拼湊和重現出真實的歷史。
三藏法師到慈恩寺任上座的第二年,希望能夠長生不老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卻因長期過量服用金石丹藥結束了自己戰鬥和輝煌的一生。皇太子李治在他二十二歲那年登基做了唐帝國的高宗皇帝。李治繼承了父親的江山和女人,在感業寺削髮為尼的太宗宮妃武媚娘被複召入宮,冊封為昭儀。這個美麗能幹的女人後來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公元六九○年,武則天自己立號為神聖皇帝,改國號為周。也許因為武則天不姓李,也許因為武則天曾經做過佛弟子,也許還有其他的什麼原因,佛教徒們實現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女天子諭令天下,佛教在道教之上,僧人在道士之前,佛法弘揚鼎盛一時。當然這些後事三藏法師是無從知道了。公元六六四年,三藏法師就已經擺脫一切喜怒哀樂,圓寂于玉華宮道場,離開了這個曾經讓他為之執著的世界,走完了自己六十二年的人生路。高宗聞報,哀慟傷痛為之罷朝。法師下葬之時,京城及諸州方圓百里內,送殯者百萬餘眾,京城為之塞道。
(五)
——轉自鄧曙光《西遊真相》
往事如煙卻未散盡,歷史變成傳說,傳說成為神話,殘留一些揮不去的記憶和懷念,剩下一些抹不去的執著和信念,一些歷史和https://www.hetubook•com.com神話的碎片,被一個自作聰明的人隨意拼湊,並自以為是找到了歷史的真相。
(四)
(十三)
(二)
公元六四五年,玄奘和尚往返五萬里,經一百三十八國,歷時十八年,帶著六百五十七梵部文佛經回到了長安。太宗皇帝得知他的經歷后,高度讚揚了他的虔誠和獻身精神。玄奘和尚成了三藏法師,在弘福寺設譯場翻譯佛經。公元六四八年,皇太子李治為紀念其母文德皇后建慈恩寺,以盛大儀式迎三藏法師任慈恩寺上座。三藏法師譯經十九年,譯出佛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卷,撰寫《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錄西遊的所見所聞。
大唐的李姓皇帝尊奉老子為祖先,這個和古印度的悉達多同時代的思想家寫了《道德經》,被中國的道教徒奉為祖師。貞觀十一年,大唐敕令道先佛后,佛教護法法琳撰寫《辨正論》,竟然說老子是野娘養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拘捕法琳,並說,你著書說有念觀音者刀不能傷,給你七天念觀音,到期試刀。到期法琳卻說,我不念觀音,只念陛下,陛下就是觀音。被皇帝免去死罪的法琳最終還是死在了流放遠州的途中。
歷千難萬險取回佛經,又歷千辛萬苦譯出佛經,當初為了學習大乘教理,進而想要一統佛教的玄奘,以他無比的虔誠和毅力,終於創立了他自以為正統的法相宗,又被稱為唯識宗或慈恩宗。法相宗在對世界萬物進行了無比繁瑣和晦澀的論證之後,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只有在斷除對世界的一切認識一切慾望之後,才能達到和圖書解脫進入佛境,眾生各隨各命,有人命中注定不能成佛。玄奘創立的法相宗雖然受到了皇室的倡導推崇,宗義卻只能流行於上層士人之間,時間也不過三四十年,終因脫離教眾不能普及長久,與玄奘想一統佛教教理普度眾生的初衷相去甚遠,幾近背道而馳。
魏晉時期中國佛教盛行,西行求法者去者無數,但回者寥寥。公元三九九年,有個叫法顯的和尚西出長安,歷經艱難到達天竺。十四年後法顯由海路回國,在建康道場寺譯《大般泥洹經》。
(一)
(十)
佛教的中國信徒始終沒能把佛教何時傳入中國說明白。據說東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有人自西域回洛陽,帶回《四十二章經》,建白馬寺。又說漢武帝時張騫使西域過天竺聞浮屠之教,又說大秦帝國時就有外國沙門持佛教來化皇帝,還說西周昭王時等等,越說越久,越說越遠,上達三皇五帝,盤古開天,不僅沒能說明源遠流長,反而更加雲山霧罩糾纏不清,就連真實的也被弄得不可信了。
(九)
大唐帝國結束戰亂統一天下,但佛的教徒們卻各執己見開始了教義論戰,和尚多了各念各的經,爭論不休。一些有志向的和尚想從佛教發源地尋找真經。在這些取經者中有一個法號玄奘的年輕和尚,他十一歲時就立志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佛的事業。要遠紹如來家業,近光佛教大法,公元六二七年,貞觀元年,玄奘和尚西出長安,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取經之路。
(十一)
(十二)
公元六九六年,五十三歲的法藏被授具足戒,成為一名正式的出家人,被稱和圖書為賢首戒師。法藏創立的華嚴宗又被稱為賢首宗,自稱為佛教的圓教,並將其他一切教派判為偏教,當然也包括三藏法師的法相宗、華嚴宗試圖調和佛教各派教義,一統三教九流,體現出一種中國所特有的大乘精神。後來憲宗皇帝封法藏為大統清涼國師,華嚴宗步入黃金時代,使中國的佛教到達鼎盛,實現了玄奘當初西遊取經的理想。
(六)
(七)
秦俑不動,仗劍執槍,冷靜得如同失去血液,失去心跳,失去生命,堅定得如同雕塑,即使倒下,支離破碎,也依然緊握手中的武器,保持戰鬥的姿態,堅守著戰士永不放棄的尊嚴。如同那個曾經被壓在大山下的妖猴一樣紋絲不動,還有那五百年都不曾動搖過的頑強鬥志和渴望自由的堅定信念。走過這些兵馬俑身邊,如果不是和他們一樣的渴望戰爭的壯美,嚮往勝利的光榮,就會感到不寒而慄,膽戰心驚,沉默著,小心翼翼地不敢驚動他們。如果是和他們一樣的勇士,就會禁不住熱血沸騰,豪情衝天,振臂高呼,一聲吶喊,去喚醒這沉睡千年的戰士,執金戈騎鐵馬,生死與共,血雨腥風,快意情仇,踏破萬里河山,雪洗一切屈辱和不平。
公元前五六五年的古印度,迦毗羅衛國誕生了一個名叫喬答摩悉達多的王子,二十九歲那年,王子離開了舒適的王宮,出家修行,去尋找生命的答案,不停地追問人生為何苦惱,眾生為何自相殘殺,如何才能脫離苦海。後來,他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之後,豁然開朗,用生死輪迴,因果報應,回答人生諸苦。恍然大悟,悟出了四諦十二因緣之道回答和*圖*書人生諸苦,解說宇宙萬物的生,成,異,滅。得道之後的悉達多創立了佛教,被稱為覺悟者,教人止惡行善,超凡脫俗,到達彼岸。隨著佛教的傳播,信徒們信仰悉達多本人,甚至超過了信仰他的教意。漫長的歲月,為這個覺悟者的頭上罩上了神聖的光環,悉達多消失了,不再是那個悲天憫人的憂鬱王子,取代他的是神聖的佛祖釋迦牟尼,是力大無窮的英雄,功德無量的世尊,無限光明的大日如來。
數百年過去了,凡塵俗世卻始終不肯拋棄和遺忘玄奘這個佛的虔誠教徒在實踐信仰時所體現出來的驚人毅力和頑強精神。歷史已經成為一種傳說,真相也被湮沒。傳說越來越神奇,離歷史的真相卻越來越遠。宋代的說書人留下了一本一萬多字的《大唐三藏取經記》,記述唐僧一行六人往西天取經遭遇到各種妖怪的折磨,離奇的情節卻並不曲折,反正佛法無邊,總能化凶為吉。書中有個舉止斯文偷吃過仙桃的行者,還有個戴著枯骨身長三丈的深沙神。到了元代《西遊記平話》裏面又有了黑豬精朱八戒。明代的小說家寫出了日後被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裏面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有菩提祖師,有牛魔王,白骨精,還有許多形形色|色形象生動的神仙妖怪。許多年以後,人們終於不再去爭論和計較,認同《西遊記》的著作者是吳承恩。
(三)
(八)
十二許多年以後,那座叫長安的土地卻始終不得安寧,在經歷了無數戰亂和苦難之後,成為一個叫西安的古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