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是奉承了一下孫文台將軍的勇武與忠義,尤其歌頌了一下當初諸侯討伐董卓時,孫堅那極其出色的表現,不愧是世間少有的名將。
文士方面除了陳登爺倆之外,簡先生端端正正地坐著,陳群冰清玉潔地坐著,孫乾先生慈眉善目地坐著,大財主糜竺默不作聲地坐著;
「孟卓,你如何說?」
【醒醒,】黑刃忍不住出聲了,【你好歹也有20智力,偶爾用一下。】
劉備的目光轉向了一直沉默的張邈張超兄弟。
「時至如今,將軍須同袁術割席才是。」張昭如此說道。
下邳的文士武將們正在爭論這個巨大的議題時,會稽郡的山陰城中,那位貌如好女的青年將軍也正與自己的謀士討論這件事。
但苦勞就不那麼明顯了。
三爺這大半年來守在下邳,據說在操練丹楊兵,估計現在操練得不錯了,看著也十分精神;
「當今亂世,有兵有糧者,不是王,亦是侯,士仁兄看看那些徐州大族,誰不為自家考慮呢?」
主公在全神貫注地聽,全神貫注地分辨,她就很想作個弊,畢竟主公現在的這些謀士加一起也沒有那個還在東萊跟著叔叔讀書的諸葛亮名聲大。
但劉琰有自己的私心,他雖無論如何也不想跟著去向戰場,但還是要想方設法,推傅士仁一把。
因為這些人每一個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每一種看法似乎都很有道理!曹操會不會打徐州?是現在打還是未來打?徐州要是傾盡全力南下,會不會在曹操沒打完宛城之前幹掉袁術?這場戰爭是會打成閃電戰還是拉鋸戰?今歲大旱,又要動用多少糧草?從何處調遣?一路徵發多少士兵?多少民夫?徐州地形狹長得跟智利似的,因此動員起來
和*圖*書要在哪幾個城池安排屯糧點?又要多少兵力去保護?
她坐在那裡聽他們這樣講個沒完,就很想念諸葛亮。
袁術逆賊,篡漢稱帝,天下人共討之,天下人共誅之,這樣一個「冢中枯骨」,難道能抵擋得了徐州兵馬嗎?
恰逢此時,主公又把目光轉向她了。
她在這一群人里看來看去,在角落裡還看到一張怪異且熟悉的臉。
「她不過是個黔首出身,」傅士仁罵了一句,「世風日下!」
袁術稱帝,成為天下共敵,這一點沒啥好講,早打晚打都是要打的,但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打?派多少兵力打?從哪裡打?
誇完孫堅之後,郭嘉的語氣仍然十分溫和,誠懇,他表示自己沒有任何的私心,只是崇敬孫文台將軍,因而想要好心提醒他的兒子一句——
「他也跟著兄長姓了劉,」三爺說道,「單名一個豹字。」
「我主世代居於北方,離吳會千里之遙,自幼嗜羊,從不慣稻飯魚羹,要江東何用呢?」信里這樣寫道,「但聽聞劉備素有吞併江東之意,而今其欲南下,其心不可不防啊!將軍!」
這一番場面話講完,引得傅士仁也跟著一臉憂慮之色后,劉琰嘆了一口氣,才終於轉向正題,「若是有士仁兄這樣的忠心之士,能為主公分憂……」
傅士仁既然是自幽州一路跟隨劉備至此,忠心自然是有的。
她是該信曹老闆的人品呢,還是袁本初的人品呢,還是……
「你怎知不會?」
但此時攻打袁術才是重中之重,他當真要一併攻打江東嗎?
但是,投入兵力小,容易變成添油戰術,一時半會兒打不死袁術;
投入兵力大,且不說徐州剛剛休整一年,士兵和和圖書百姓們願不願意為了天子一道詔書前赴後繼地奔赴淮南絞肉機戰場,就說周邊這幾個鄰居吧,誰的面相看著更和善點?
「若主公全力攻打袁術,不知誰當漁翁!」
「辭玉,你怎麼說?」
「現下與曹操和袁紹的戰事已歇,我今又奉詔討賊,難道他們還能來背後捅我們一刀不成!」
與其他幾個諸侯都不同,劉備所佔據的領地是一片頗狹長的地段,北至黃河,南至長江,以泗水與幾座大湖和邗溝為界,將徐州與兗州、豫州、揚州隔開。
「若派我去,」她想了一會兒,「不要許多兵馬,先破了壽春城,袁術的架子自然便散了。」
比如運糧,比如守城,比如在新打下來的郡縣中收攏郡兵,這些活計並不一定危險,但一定有功可敘,對於傅士仁來說,他能勉強承擔得起的任務,也不過是這些罷了。
「不錯,徐州並無天險,下邳還需留守兵力,防備袁術才是。」
儘管對陸廉很是有點羡慕嫉妒恨,但傅士仁並不是個沒腦子的。
劉琰的話裡有話,傅士仁一時沒聽明白,於是他不得不將話講得更清楚些。
「士仁兄既有此心,我當助你一臂之力,」劉琰隱秘一笑,「只要功成之時,莫忘了我便是。」
……又開始嘰嘰喳喳。
【出個聲啊!】
「曹操此時攻打宛城,不知宛城若下,又當攻打哪一處?」
這信不是從雒陽發出的,而是途徑兗州時,一位青年文士附上的。
袁術不恤良賤,豐年猶有易子而食者,何況今歲大旱?不須諸侯攻伐,恐怕耗他幾年自然也就耗死了。
這樣一群年輕男子同一個年輕女子整日混在一起,若是放在市井街頭的閑漢嘴裏,不知道能嚼出多少m.hetubook.com.com不堪的花樣,但傅士仁立刻意會到了劉琰想說的是另一個方向。
劉備吃了一驚,抬頭看向陳登。
但這樣的功勞還不足夠。
從一片私語又變成了嘰嘰喳喳。
軍中若論戰功,最大的幾份是很難被偷走的,誰是主將,誰為先鋒,誰披荊斬棘,別人攻不下的城,拔不掉的寨他攻下了,這都是有目共睹的功勞。
「他自稱是於夫羅的侄子,要留在這裏當質子,還堅持著要認阿兄為父……」三爺小聲說,「兄長拗不過他,便留他在這裏,隨侍左右。」
【……怎麼用?】
「劉景升既自荊州出兵,二將軍便自廣陵出兵,東西夾擊,豈不便宜?」
主公搖了搖頭,「你鎮守青州,去歲又經歷一場惡戰,現下還不須你千里奔波。」
——全力以赴地南下,而後攻伐江東。
大家進門之前互相親親熱熱寒暄了半天,但畢竟是商量正事的,尤其陸懸魚和陳登這種幾百里路跑回下邳的,因此寒暄過後,立刻就開始了這場作戰會議。
「下邳陳氏為陸廉改了名,取了字,那便是當自家人看待了。」
「若是不用辭玉,主公當以重兵伐之。」陳登突然說道。
「那叫什麼?」
吐過蟲子的陳家大哥據說戒了吃生魚片的愛好,因此坐在那裡看著十分精神;
只不過那點忠心裏摻雜了許多計較,他本人的文韜武略又不過爾爾,劉備優容待他是不假,但更進一步的重任是沒有的。就連傅士仁自己,滔滔不絕地罵過陸廉之後,給自己的定位也依舊不是衝鋒陷陣那等人才。
「我豈是什麼貪生怕死之徒!」傅士仁腦子一熱,大聲嚷道,「主公若委我以重任,我必以死報之!」
議郎王誧將朝廷的詔書送到和*圖*書了他的手中,要他出兵攻伐袁術。
三將軍的問題一出,立刻一片竊竊私語,而後陳群站出來發表了不同意見:
劉備的眉間顯出了一絲放下心來的舒展,而後陳群又開口了。
坐席間短暫地靜了一下。
「張綉屯兵宛城,豈會令他輕易得逞?」
但正統大義名分在這裏,你說自己是宗室,你就得做點宗室該做的事,尤其你還不是人家劉表劉虞劉焉那種鍍金的宗室,天下人更盯著你的一舉一動了,你敢不出兵嗎?
下邳的州牧府中,劉備坐在主位上。
作為主公身邊的老人,孫乾先拋出了一個中規中矩的意見。
「世人皆是如此,假以時日,那陸辭玉豈不隻手遮天?主公雖信她不假,我看她亦是忠貞之臣,但身邊有這樣一群諂媚小人,難保其心不變啊!」
「若我們出兵慢了,淮南淮北又當入誰彀中?」
「狐鹿姑怎麼在這裏?」她小聲問身邊的三爺。
傅士仁臉上的驚訝與氣憤映在劉琰眼中,就更滿足了他的那一點刻薄心了。這事對於劉備身邊親近之人來說,根本不是什麼秘密。
「這胡兒說得倒誠懇,不過反正他只想要兄長替於夫羅要一個大單于的名分,也不打緊,」三爺又小聲說道,「為表誠意,他還求兄長給他改了個名字,你以後可不能叫他狐鹿姑了。」
……這怎麼出聲?
關二爺沒回來,他得死守在廣陵,一面提防袁術,一面提防孫策,一面還要操練兵馬,興建水師,因此抽空回來一趟的是陳登。
「如此卻還不夠,將軍須在天下人前,與袁術斷絕才是。」張昭又勸了一句,「荊州劉表,徐州劉備,兗州曹操,哪一個不是虎狼之輩?攻滅袁術后,難道便肯放過江東嗎?」
張邈張超兄弟守小沛m.hetubook.com.com,臧霸守東海,此刻也都過來了,陸懸魚左右看看,武將這邊基本是除了二爺之外的人都到了;
「話雖如此……」孫策猶豫了一會兒,自懷中掏出了一封信,「王誧還有一封手書與我。」
「那陳長文平素裝得清正剛斷,動由禮節,原來也以諂媚附勢!」
劉琰的神情一瞬間變得狹促起來,「豈止是他們,陳紀豈不是經學大家?他還要巴巴將兒子送過去呢!」
至於這個「重任」傅士仁擔不擔當得起,又會給劉備帶來什麼後果,劉琰是不會考慮這些的。
「那些大族也將自家的幼子送去陸廉麾下……」
「……可靠嗎?」
「我確已送信過去,與他斷絕。」
「不錯。」
「宛城于孟德乃是肘腋之患,」張邈清晰地說道,「若徐州南下,他必先攻打宛城。」
這些話雖然是廢話,但孫策看了自然不會不高興。
這位青年文士姓郭名嘉字奉孝,于曹操軍中任職,寫信過來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小孫將軍的好感。
趙雲回歸了溫暖大家庭,看著再不是之前那個瘦得快脫了相的子龍,又變成了威武雄壯的喬幫主,就也很精神;
糜竺先生的意見也很謹慎平和,不過三將軍聽了之後,立刻提出了一個尖銳問題。
除了十六歲的諸葛亮還沒參与到作戰會議之中,其他看著就還……
這一仗豈不是顯而易見的容易?誰去了不都能分一杯羹嗎?
早在爭奪廣陵時,陳登便曾私下面見主公,告訴他不可不防江東孫策,最好趁其羽翼未豐,全據江東才是。
「劉豹,我記住了。」她聽完又偷偷回頭看了一眼,「一聽就知道是漢家的好兒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論上來說這些土地都是大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誰也不會當真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