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討厭追求「體面」的政客,他的支持者更是憎恨華盛頓特區的虛偽。
小秘書在辦公間隙,偷偷掃了眼手機上發來的最新資訊,很快看到因為自己一個電話造成的「暴力事件」。她捂著小口感嘆道:「上帝啊,太恐怖了。」
但周青峰不考慮「體面的身後之事」,他是純粹的破壞。別人受利益阻攔,難以拿黑料威脅紐約的大人物們,可他才不在乎。
「大概四十吧。」伊萬卡也一愣,「或者三十多。應該跟我差不多年齡。」
在特朗普眼裡,支持率上升了!
紐約的券商也在跟風,大家對紐約經濟的預期反而更加看好。布隆博格被捕造成的危機被迅速化解了。」
可這還是不夠。
「百分之七十的受訪者認可了FBI的做法,包括拒絕對布隆博格進行保釋,拒絕律師探訪,以及快速凍結其資產。」
可哈登碾壓布隆博格就像碾壓一隻臭蟲——現在這位傳媒大佬的關押地都是保密的,完全斷絕其跟外界聯繫的可能。
關注一番民調的支持率后,股市才是他最關心的。但股市的表現卻違背直覺——出這麼大事不但沒下跌,反正在上漲。
搞政治的都是體面人,但特朗普不是體面人。熟悉美國富豪圈的都知道,懂王在有錢人中也是性格乖張的另類。他高調張揚,還睚眥必報。
這擺明是要辦成一樁鐵案。
布隆博格的被捕引發民主黨的劇烈恐慌和憤怒。可建制派精英們越是歇斯底里的咒罵,普通民眾越是狂歡般慶祝。
啊……白宮?
「他結婚了嗎?」
不等小秘書說和-圖-書完,白宮那邊繼續道:「伊萬卡女士想在周三晚上跟哈登先生會面,請安排一下。注意,選個較為私密的環境。」
白宮一票總統幕僚都被困局中,目前唯一強悍的只有當初不受重視的奧利弗·哈登。現在談警惕哈登反噬,無異於自尋死路。
美國建國快三百年了,在權力分配上層層疊疊,積累了太多太多的分肥階層。既得利益群體過於龐大,吞噬了太多的社會資源。
此刻的紐約,曼哈頓,憲法廣場。
「啊……好的。」露西滿口應下。等她把這條信息記錄完畢,腦子裡卻在想,「私密環境?什麼樣才算私密?」
小秘書戰戰兢兢,再無之前對上司的鄙視和輕蔑。她近日跟在「哈登」身邊,親眼目睹了局長在紐約掃蕩群醜的全過程。
FBI行動的隔天,《紐約時報》在曼哈頓以及紐約各區的街頭進行隨機採訪。他們選擇了不同階層的人群,詢問他們對布隆博格被捕的看法。
這在向所有官僚和權貴宣示,在「哈登」面前必須恭敬。
「結果非常出人意料。」
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哈登」本人因為黨爭和個人仇怨,可勁收拾了一批地方官員和議員——誰敢朝他齜牙,他就狠狠打擊。
目前國務卿蒂勒森不聽話,班農越發像個蠢貨,博爾頓在聯合國大放厥詞,萊特希澤也沒打開局面,蓬佩奧在CIA帶薪拉屎,弗林像個無能笨蛋。
但哈登擔任FBI局長后,情況迅速發生轉變。「通俄門」被他輕鬆壓制,民主黨在國會的攻勢少了大半火和*圖*書力。
「哈登確實做的很不錯。」特朗普心中有喜有憂,「但我們需要跟他有更深入的關係,否則……」
半個美國想要撕開權貴們華麗的畫皮,看看他們污穢骯髒的內在。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越是丟臉出醜狼狽不堪,越是激發輿論熱潮。
現場報道的媒體記者都嗨死了,拚命拍照錄像。
大樓高層,「哈登」局長站在落地窗邊朝下看了眼,對秘書露西命令道:「給紐約市局打電話,FBI大樓外有人非法集會,讓他們派人驅散。要兇狠點,流點血。」
兇狠的撕扯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將封閉的官僚體系破開小口子,從陳腐發臭的統治肌體上割下幾塊爛肉。
「你親自去一趟紐約。去跟哈登好好聊聊,我想知道他的真實想法。」特朗普指示自己女兒,忽然又問了句,「哈登多大年齡?」
「紐約市政府提出新的地鐵修繕和強制安檢方案,市議會表示他們將對該議案進行快速表決。約翰遜議長認為此議案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尤其是哈登私會紐約市長等大人物,用各種黑料逼迫對方合作——在美國的新聞傳播業界,掌控彭博社的布隆博格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哈登」的目光從落地窗前收回,稍稍扭頭,冷麵回答道:「不能,去幹活。」
「奇怪,這些競選動物動什麼時候懂得退讓和妥協了?紐約地鐵的問題拖了幾十年無法解決,這不對勁。」
「不到百分之十的受訪者認為『哈登』有濫用職權的嫌疑,聲討FBI的受訪者只有不到百分之三。」
「大爺m.hetubook.com.com我又不是真的哈登。實在干不下去,老子我拍拍屁股就走了。但在我走之前,一定要鬧個天翻地覆,日月無光。」
震驚天下的事在發生前,大家都覺著它不可能發生;但在發生后,人們迅速習以為常。布隆博格的垮台就是如此。
對布隆博格派系的打擊是重大突破,猶如將官僚體系的封閉屋子捅開一個破洞,讓外界的新鮮空氣能自由流通。
原本以為哈登用不了多久就會被踢走,或者沉寂無聲。
懂王的老巢就在紐約,他也知道紐約地鐵爛的出奇。
總統特別顧問伊萬卡踩著踏踏的腳步,抓著最新出版的報紙遞給自己老爹。陽光從窗口照入,總統寶座上的特朗普接過報紙快速瀏覽頭版頭條。
白宮來電繼續問道:「請問哈登閣下周三有空嗎?」
改革者想要成功勢必要動點蠻力,去破壞、去打擊、去摧毀。想讓社會資源重新分配,他要麼粉身碎骨,要麼敷衍了事。
佩洛西尋機在國會發難想踢掉哈登,卻被這人抓住機會發起反攻——一擊直指紐約,這可是民主黨的老巢之一。
「是的。」露西慌亂答道。
「呃……好像沒有。」
一年前,特朗普還沒上台,伊萬卡對哈登的印象談不上多好,感覺對方就是個削尖腦袋試圖討好自己家族的小官僚。
特朗普在總統辦公桌后皺起眉頭,不知在想啥。
FBI分局大樓外來了一群示威者,約莫百來人左右,舉著「釋放布隆博格」「哈登濫用職權」「FBI違憲」的牌子招搖過市。
抗議者還以為能想過去一樣享受和https://m•hetubook•com.com平示威的特權,可警察毫不猶豫用上了辣椒噴霧劑和警棍,打的他們頭破血流,抱頭鼠竄。
在旁人眼裡,這就是殺伐果斷,心狠手辣。
電話鈴適時響起,小秘書接起電話喊了聲「喂」,對面說道:「這裡是白宮總統辦公廳,是奧利弗·哈登先生的辦公室嗎?」
「『哈登』的動作果斷而迅速,在輿論和資金上斷了對方掙扎的可能。但民眾對這些做法的認可度如此之高,超出我的預計。」
伊萬卡深知自己老爹的疑惑在何處,主動回答道:「股市中,紐約市政板塊在拉升。有人似乎預知了什麼,正在大肆買入。
白宮,橢圓辦公室。
特朗普精明的很,對女兒吩咐道:「打電話給哈登,祝賀他的成功,並表示我對他一貫的支持。另外問問到底怎麼回事?」
「有經濟分析人士擔心抓捕布隆博格和對彭博社的查封會影響紐約股市,但昨日納斯達克股市開市后只陰跌百分之二,隨即再次上漲。」
於是「哈登」就給他們改變。在過去的半年裡,FBI清洗了「中國背景」人員,這給了美國民眾打開了宣洩情緒的閥門。
「FBI在美國民眾中的聲望一向很高。哈登的支持者數量也高的驚人,紐約的民眾什麼時候如此的開明?」
沒錯,因為「哈登」局長的卓越表現,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不但沒有如華爾街精英想象的下跌,反而給人「新人新氣象」的爽利,一路攀升。
露西瞄了眼自己辦公桌上的局長日程安排表,「周三的話,哈登先生……」
「哈登」滿足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內和圖書心想法,超額完成了他們的需求。
「我已經問過了。」大奶伊萬卡稍稍嘆了聲,「哈登表示,在他的勸說和協調下,紐約市政府和議會決定通過一筆特別預算,首先提升紐約地鐵的安檢。」
小秘書嘟嘟嘴,轉身離開辦公室。沒多久,紐約警局的警車嗚嗚嗚的拉著警笛跑來,警察下車就驅趕在廣場抗議的人群。
什麼民主黨共和黨,什麼權貴富豪,什麼自由民主,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威脅「哈登」大爺的位置。
「哈登」需要樹立更大的威望,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不能隨意跟他對抗——否則以他的所作所為,軟弱和退讓必然會跌入深淵。
這小官僚想用黑箱操作來搞事,表面上看是幫特朗普一把,實際上肯定想以此獲得進身之階。
一堆記者在狂拍。
記錄命令后,露西低聲問道:「哈登先生,我能問個問題嗎?」
「不得不說,哈登這人還是挺有才華和能力的,FBI在他手裡猶如一柄揮舞的利劍。」大公主給出個中肯的評價,「他過去或許只是缺乏個平台。」
嘴上說「否則」,但特朗普卻又搖搖頭。他的內閣還是太缺人,太缺得力幹將。
讓哈登進白宮任職是出於某種無奈——這傢伙拉攏了一大幫勢力站台,不得不給他安排個位置。
別人會覺著布隆博格是塑有不敗金身的活菩薩,周大爺偏要上去踩幾腳——不但要踩,還要將其踩進爛泥里,踩的對方不能翻身。
後來發生「無人機襲擊」案,伊萬卡也同自己老爹一樣,冷靜之後對哈登說不出的警惕乃至厭惡。
民眾需要的是改變,改變,改變!